講歷史,唱大鼓,這個的哥“不一樣”

2019-01-30 15:53:24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講歷史,唱大鼓,這個的哥“不一樣”

  堅持剪報多年。

講歷史,唱大鼓,這個的哥“不一樣”

  從舊書攤上淘來的書籍。

講歷史,唱大鼓,這個的哥“不一樣”

  孟令偉喜歡聽滄州木板大鼓,有時還會給乘客哼唱一段兒。

講歷史,唱大鼓,這個的哥“不一樣”

  滄州的哥孟令偉。

  燕趙都市報駐滄州記者 李家偉 文/圖

  那是幾年前的事了。

  滄州區域文化研究所所長孫建乘計程車後正想付款,計程車司機説:“你是孫建老師吧?我聽過你的講座,這錢不要了……”

  聞聽此言,多年來一直全力打撈滄州本土歷史文化的孫建感到有些意外,堅持要付錢。誰知,那位計程車司機又説:“如果你非要給錢,那就給我幾本你寫的關於滄州文化的書吧!”

  這位計程車司機如此與眾不同,居然如此喜愛滄州歷史文化!孫建在感動中趕緊回家拿書……

  今天,我們就講一下這位與眾不同的計程車司機的故事,他叫孟令偉,一位開著計程車在滄州街頭傳播本土歷史文化的“快樂的哥”。

  印象

  跑出租跑了大半生,

  曾被外地客人“問住了”

  孟令偉今年51歲,戴著一副眼鏡,由於長年讀書看報,身上帶著濃厚的書卷氣。

  作為土生土長的滄州人,孟令偉就住在緊守著運河的南川樓。説起運河,他仍舊留有鮮活的兒時記憶:來水的時候,他和小夥伴就下河游泳;沒水的時候,他和小夥伴就到河床上踢球。

  和大多數滄州人一樣,孟令偉的人生也是上學、就業,也沒覺得自己所生活的這座城市有什麼不一樣。

  1996年,因為單位效益不好,孟令偉辦理了停薪留職,開起了大貨車跑貨運。兩年後,他又開上了計程車跑客運,成為一名的哥。

  當時,孟令偉開的是一輛“大發”麵包車。那時,滄州跑出租的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在車站或鮮有的幾家賓館前“蹲活兒”,在馬路上“遛活兒”的基本沒有,因為那時人們還沒有出門坐計程車的習慣,當然那時一般人家也捨不得打車。

  從那輛“大發”麵包車開始,孟令偉所駕車輛換了一輛又一輛,先是換了一輛新麵包車,後來又換成一輛兩廂夏利車,再換成一輛三廂夏利車,直到換成一輛“威志”……而他也從一個剛結婚的年輕人,走到了51歲的年紀。

  開計程車跑客運這麼多年,孟令偉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客人,其中許多是從外地來的客人。客人上車後有的喜歡聊天,孟令偉從中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不少外地客人經常會問一些關於滄州本土歷史文化的問題,比如你們滄州有多少年了,出過哪些名人,有哪些值得看看的景點……每當客人問起這些時,孟令偉最初常常窮于應對,往往是搜盡腦子裏所有的“庫存”,也無法作出準確的回答。

  這可讓孟令偉有些“坐不住”了:我就是一個滄州人,哪能人家一問滄州的事,就給我問住了呢?

  意外

  為“解決問題”去學習, 迷上滄州歷史文化

  為解決自己發現的這個問題,孟令偉先是到圖書館辦了借書證,只要有時間,就去圖書館裏翻閱滄州歷史文化方面的書籍。那時,滄州圖書館還沒搬到現在的新館,但已經經常性地請來本地學者,舉辦各種與滄州歷史文化有關的公益性講座。孟令偉又迷上了聽講座。

  在一次次聽專家們的講述中,孟令偉記憶中那個“曾經的滄州”日漸鮮明:一條大運河穿過滄州,槳聲帆影不斷,滋養了兩岸人民,也滋養出許多獨有的風土人情與美麗的傳説……從鐵獅子到燦若星辰的歷代名人,滄州這片土地古老又神奇,蘊藏著數不清的“文化瑰寶”。

  從2007年開始,孟令偉又迷上了剪報。當地報紙開設有專門的“人文”版面,經常刊登一些滄州歷史文化方面的文章,孟令偉每篇都要細心剪下,用專門的檔案盒小心存放起來。正是從報紙上,孟令偉得知,自己一直生活在那裏的南川樓,在歷史上也是“有講究”的,當年確實有座樓。據記載,南川樓建於清代雍正年間,雖然建築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南川樓”的地理名稱沿用至今。

  逛舊書攤也是孟令偉在“解決問題”中培養起來的另一個愛好。他在舊書攤淘到了不少“寶貝”,其中就包括關於“詩經在滄州”的系列作品。孟令偉還特意拿出一本《1937·滄州!滄州!——日本隨軍記者鏡頭下的侵略滄州紀實》,也是他從舊書攤上淘來的。

  近年來,孟令偉又多了一個學習的途徑,那就是網絡。但因為工作關係,他白天要跑出租,只能晚上臨睡前上會兒網,查一些資料。另外,他還學會了借助網絡買書。

  故事

  唱一段木板大鼓,傳播本土歷史文化

  計程車司機開車時,有聽歌的,有聽戲的,有聽相聲的。孟令偉聽的很有特點,他喜歡聽滄州木板大鼓。

  滄州木板大鼓又叫滄縣木板大鼓,被專家稱為“京韻大鼓的母根”,吐字行腔採用滄州地方口音,唱法質樸粗獷,尤其是大悲調,抑揚頓挫、悽婉高亢,“其聲韻頓挫淋漓,足表燕趙慷慨悲歌之聲”。2006年,滄州木板大鼓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孟令偉的父親有幾盤木板大鼓的磁帶。孟令偉説,他當年也曾聽過幾回,但“聽不進去”。直到隨著年紀的增長,特別是在他癡迷滄州歷史文化後,再聽起滄州木板大鼓感覺就不一樣了,“這可是咱滄州的寶貝呀!”

  孟令偉説,滄州木板大鼓越聽越有味道,全是用滄州方言演繹的人生大智慧、大滄桑,其中還有很多只有滄州人聽了才能會心一笑的“俏皮話”。而最讓孟令偉癡迷的,當屬滄州木板大鼓所承載的“教化”意義,“都是教人向善、孝敬老人的,聽一聽(滄州木板大鼓),能讓人受到很大的教益。”

  孟令偉説,他聽著聽著就聽熟了,自然而然地也就能唱上幾句。而這一唱,孟令偉説,他還就發自肺腑地喜歡上了。有時拉著外地客人,聊到酣暢時,他甚至會提議:“要不我先停好車,給您唱一段?”於是,在孟令偉抑揚頓挫的哼唱聲中,許多外地客人也對滄州有了全新的觀感。

  心聲

  感受世事悲歡,付出並收穫快樂

  這些年,孟令偉幾乎跑遍了滄州的城市和鄉村。他明顯地感受到了滄州的變化:城市變了,農村也變了;路變了,環境也變了;車變了,坐車的人也變了……

  但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孟令偉覺得,他對滄州歷史文化的喜愛沒有變,“我們不能丟了”。他説,他向乘客們解釋最多的就是“滄州不是小説裏的‘發配之地’”,這裡還有著更為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有的至今仍在影響著中華文化。在滄州悠久的歷史長河裏,有太多太多值得後人敬仰與銘記的人和事。

  從為了“解決問題”開始,到對滄州歷史文化的熱愛,孟令偉不僅在堅持蒐集、學習滄州歷史文化知識,還行動起來,從生於斯長于斯的南川樓開始,尋訪老人,記錄整理當地歷史文化信息,並和孫建一起搶救性地做著滄州“口述歷史”的尋訪、記錄、整理工作。

  愛這片土地,就從更多地知曉這片土地的歷史做起。幹計程車客運這麼多年,孟令偉覺得,絕大多數乘客還是理解、尊重計程車司機的。為了這份理解與尊重,他覺得自己必須得好好幹,比如每天都把車擦得乾乾淨淨,不管是本地客人還是外地客人有問必答,等等。

  孟令偉在儘自己的所能,熱忱地為客人服務。有一次,他在醫院門前遇上一位患者,年紀輕輕的,患了一種不好治又費錢的病。行車期間,孟令偉對年輕的乘客一路開導,到了車站還説:“小夥子,我別的忙也幫不上,這次就不收錢了。”那個小夥子當時就掉淚了,不是因為孟令偉沒收幾塊錢的車費,而是因為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

  身為一名計程車司機,孟令偉每天都會遇見許多人,聽到許多故事,感受著不一樣的世事悲歡。而他自己,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服務著一位又一位乘客,並在講述傳播滄州本土歷史文化中,演繹著自己的與眾不同的人生。孟令偉説,他覺得“值得”,因為在付出這些的時候,他也收穫了快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