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聚焦重點統籌推進高品質發展

2019-02-11 10:43:57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衡水聚焦重點統籌推進高品質發展

集大劇院、博物館、圖書館功能于一體的衡水市文化藝術中心於去年正式投用,成為衡水新的標誌性建築。這是用無人機從藝術中心上空拍攝的衡水市區,城市美景盡收眼底。記者 焦磊 通訊員 陳康 攝

  “牢牢守住穩定、發展、生態三條底線,堅定走好創新引領、科技支撐、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開展‘雙創雙服’活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普惠民生、拼搏奮進,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奠定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在近日召開的衡水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衡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描繪了衡水的美好未來。

  報告明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産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值增長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萬元生産總值能耗、PM2.5平均濃度降幅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今年,衡水市委、市政府謀劃了産業提檔升級、非貧困縣非貧困村之中的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創建、城鄉品質塑造、鄉鎮“強身健體”、智慧醫療體系培育、教育規範提升、縣城交通互聯互通等八大工程,並以此為基礎,統籌抓好各方面工作。

  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樹牢項目不可替代意識,堅持把項目作為第一抓手,努力以高品質投資拉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推進“雙基”工程建設。搶抓當前國家增加基礎設施投資規模的機遇,在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生態環保等領域,加緊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力促雄商高鐵、石衡高速、衡水到雄安一級公路、鄭昔線冀州段儘早開工,抓好高鐵新城、滏陽河文化帶建設和老鹽河片區改造。

  推進産業項目建設。實施“112”工程,抓好100個重點開工在建項目,推進100個重點前期項目,圍繞培育主導産業,謀劃重點産業項目200個,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産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

  提升園區能級和水準。大力開展園區對標提升、二次創業活動。支持衡水高新區打造千億元産業園,力爭年內晉陞國家級高新區。支持濱湖新區建設國家5A級景區。支持縣市區園區依託骨幹企業朝著“專、精、新、特”方向發展。全市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達到10%以上。

  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強化重點項目領導包聯和全程幫辦,對新建項目,嚴格投資強度、容積率、回報率、開工率要求。實行周督月調製度,集中開工、觀摩拉練由上年的2次增加到3次。

  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夯實高品質發展的基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主動調、加快轉,聚焦“3+2”産業發展方向,推進産業重構、佈局重廓、企業重組,努力向産業鏈、技術鏈、創新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深入開展“千企轉型”行動,推動絲網、玻璃鋼等10大特色産業優化升級。加大技改投入,市本級設立不少於1500萬元技改專項資金,全市爭取實施省、市重點技改項目100個以上。建成啟用市級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和2個縣級中心,實施工業設計示範項目10個以上。建成數字車間5個以上,完成企業“上雲”100家以上。支持“個轉企”“小升規”,今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家、掛牌上市企業10家以上。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聚焦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加大産業鏈缺失環節招商力度。謀劃發展服務機器人和數字産業,打造高新技術産業局部強勢。謀劃建設軍民融合産業基地1至2個,培育示範企業3至5家。

  推進服務業提檔升級。加快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物流、教育、文化、旅遊、康養等領域新興業態。抓好京東衡水電商産業集聚中心項目,鼓勵縣市區依託第三方電商平臺開設地方特色館。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推出衡水“兩日遊”精品線路,舉辦衡水市第三屆旅發大會。

  做強縣域特色經濟。引導縣(市、區)強力對標趕超,支持景縣、深州、安平樹立更高標準,明確進入全省30強時間表、路線圖。依託現有産業,選擇基礎較好、優勢明顯的鄉鎮重點培育,用3年時間集中打造30個産業聚集型、文化旅遊型、現代農業型、康泰養生型、商貿物流型特色小鎮,形成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積極探索具有衡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推動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品質農業,紮實推進“一減四增”,重點實施“5116”工程。在主城區、衡水湖周邊和有條件的城鎮周邊,佈局一批集育種科研、觀賞體驗、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按照“一縣一業一品一特色”思路,因地制宜發展規模農業,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抓好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促進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年內完成農村廁所改造20萬個。加快推進“三區同建”,今年每個縣(市、區)集中打造1個重點片區、啟動3個示範點。搞好農村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實施江水(南水北調水)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增加供水覆蓋人口60萬以上。

  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培育新型農民,對有創業意願者提供創業資金扶持,發展特色種養、農家樂、特色手藝等。完善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打造一批叫得響的衡水勞務品牌。改進土地流轉方式,注重對接農研團隊、金融資本、銷售網絡,發展一批集科研、生産、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聯合體,農業産業化經營率保持在69%以上。

  實施城鄉品質塑造工程,展現美麗衡水新風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完善功能佈局,持續提升城鄉品質,加快建設生態宜居濱湖園林城市。

  規劃引領。優化空間開發模式,完善“五級兩規一導則”,構建“多規合一”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全市“一張圖”管控。各縣市統籌生産、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佈局,科學規劃需要保留和撤並的村莊,以村莊撤並的“減法”換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乘法”。

  做強做美中心城區。在優化中心城區産業佈局基礎上,高標準謀劃建設中央商務區,發展樓宇經濟,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衡設立區域總部,積極引進名品名店和金融、科技、結算中心等高端企業。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標準,研究制定生態城市、宜居城市、園林城市3個實施方案,開展達標提標專項行動。

  提升城鎮吸引力和承載力。完善縣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公園、綠地和市民休閒帶,每個縣城至少有1個四星級以上精品公園。圍繞建設北方最潔凈城鎮群的目標,提高城鎮的潔凈度、美譽度。支持棗強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實施鄉鎮“強身健體”工程,支持每個鄉鎮發展1個特色主導産業。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賦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市新內涵,持續深化各領域改革,擴大高水準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深化市場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企業開辦手續全程網上辦、行政許可審批服務標準化兩個國家試點改革任務,在省級以上開發區試行“三零”審批。促進教育全面、規範、有序發展,推進醫療、醫保、醫藥、醫價聯動改革。結合産業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吸引國內外知名專家、團隊和優秀高校畢業生來衡創業興業。

  擴大高水準開放。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爭取協同發展“微中心”落戶衡水,主動對接服務雄安新區,搭建與之配套的産業孵化基地、雄衡合作産業園等合作平臺。出臺加強招商引資工作若干政策措施,著眼做大做強主導産業。緊盯改革開放前沿地區,堅持引項目、引資金和學制度。引導出口企業和相關企業放寬眼界,以外貿帶動外資、外經,實現“三外”互促並進。

  實施創新驅動。增加科技投入,全社會研發支出比上年增長10%。依託“一谷一港一中心”,推動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等戰略合作協議落地落實,新建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繼續實施科技倍增計劃,年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50家。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年內至少引進2個高層次團隊,新增2家院士工作站。

  打造京津冀發展環境高地。定期組織召開企業家懇談會,成立地市級以上駐外衡水商會(協會)10家以上。推動政府定價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只減不增、標準只降不升。規範和減少涉企檢查,推行環保差別化執法。圍繞“創新、強企、解難、惠民”,及時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打好“三大攻堅戰”,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目標導向,針對突出問題,全力攻堅突破,力爭取得明顯成效。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深入開展“金融港”護航計劃和拆圈解鏈專項行動,健全“府院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和惡意逃廢債行為。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産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攻堅行動,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認真做好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妥善處置信訪多發領域問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健全扶貧長效機制,對脫貧人口完善後續扶持措施,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項目、脫貧不脫監管。下大力推進非貧困縣非貧困村脫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基礎設施、推進産業就業等措施,加快脫貧奔小康步伐。今年力爭60個貧困村出列、1.6萬貧困人口脫貧,為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科學治霾、鐵腕治霾、精準治霾,開展“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行動,紮實推進清潔取暖,深入治理柴油貨車污染、揚塵污染、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加強城鎮污水專項治理,年內主城區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和90%,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和農村納污坑塘實現“雙清零”。強力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大力度開展環湖、環中心城區、縣城、鎮村林帶建設及沿交通幹線廊道國土綠化,全年新造林25萬畝。(記者 陳鳳來 焦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