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李保國的足跡,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6年,河北農大教授李保國去世後,河北省組建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弘揚李保國“對黨忠誠、心繫人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動員全省高校師生、社會各界積極加入志願者隊伍,在乙太行山為重點的燕趙大地上,廣泛開展扶貧志願服務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先行者已去,後來者接力。
河北省引導推動以河北農大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為代表的各類志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志願服務活動,去年全年累計成立扶貧志願服務組織1.3萬個,志願者128.1萬人,服務時長1812.4萬小時,同比分別增長29.5%、31.4%、33.6%。志願者們繼續行走在李保國奮鬥過的田間地頭,幫扶區域覆蓋河北省100多個縣(市、區),直接參與師生近萬餘人次,平均每年深入走訪培訓農民2萬餘人次。
●傳承精神,萬餘名“李保國”繼續前行
個頭不高、膚色黝黑,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師畢擁國一點兒也沒有高校老師的“氣派”,儼然一個農民。他研究的採用易拉得方式封口、紙袋和膜袋一次套袋的新型果袋,不僅可以大幅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和農藥殘留,還能延長果品保質期。
“農民需要啥,我們就幹啥。”李保國教授逝世後,河北農大率先建立了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傳承李保國精神,循著“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足跡,奮戰在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的路上。
截至目前,河北農大共組建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分隊26支,小隊122支,志願者953名。服務隊自成立以來,每年完成農業技術推廣、民生調研等問卷2.5萬餘份,發放政策宣講、科技普及等材料1.6萬餘份,捐贈圖書、文體用品、衣物3萬餘件(冊),舉辦專家講座、科技大集百餘場,“一對一”指導農民,幫扶兒童近萬人。
不只河北農大,在河北省各高校,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吸引了萬餘名師生參與,成為全省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河北師範大學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由該校黨委組織部和校團委牽頭,下轄20個志願服務分隊。近3年來,服務隊在太行山區及省扶貧重點縣建立了固定聯繫點,充分利用雙休日及寒暑假社會實踐機會,廣泛開展扶貧志願服務活動。
河北工程大學共組建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8支,隊員126人,不僅有學院的主要負責同志,又有經驗豐富的教授,還有專業知識較為紮實的大學生、研究生。
河北中醫學院先後組建各級李保國志願服務團隊10余支,參與師生400余人,在城鎮社區、貧困鄉村、農村小學、公益機構等廣泛開展活動。
涓流成海,眾木成林。在燕趙大地上,各高校的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以李保國為榜樣,通過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志願服務活動,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著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發揮優勢,形成聚焦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2018年5月,河北中醫學院和邢臺市平鄉縣啟動健康扶貧“1+1”結對幫扶行動,通過開展社會實踐、中醫藥專家義診、中醫藥知識培訓、健康指導宣傳、深入家庭幫扶等活動,發揮聯動效應,努力實現校地融合、精準幫扶。
該校包括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在內的2000余名師生報名參與,針對平鄉縣7個鄉鎮組建了7支“1+1”健康扶貧志願服務小分隊,進行了集中義診和送醫上門活動,還對貧困大病患者進行了專項診療服務,對特困家庭進行了精準幫扶、送醫上門。
近3年來,河北省各高校的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技術特長,結合教學、科研、實習開展服務,堅持把實用有效的技術傳給群眾,把管理創新的經驗交給群眾,把脫貧致富的門路送給群眾,為實現貧困地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用科技精準扶貧,就要把農技用到關鍵處。”李保國生前堅持“扶貧必扶智”,推廣實用技術36項,農業技術示範推廣面積達1080萬畝,培訓人員9萬餘人次。
“多年來,每支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都始終堅持這一理念,他們根據專業不同,都有重點服務領域。”河北農大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負責人介紹,在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前期,各服務隊要實地走訪,通過深入了解貧困村發展現狀,進一步探究其瓶頸突破模式,探索貧困村脫貧發展規律,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為政府科學決策脫貧工作提供依據。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服務隊結合自身擅長的技術領域,發揮學科優勢,對症下藥。截至目前,服務隊共對接幫扶貧困村105個,涵蓋動物養殖、經濟林栽培、區域規劃、山區治理、産業經濟發展等88項幫扶項目。
針對承德地區冷涼乾旱氣候特徵,農學院服務隊向農民介紹適應當地玉米生産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動科學院服務隊赴淶水白澗村開展長毛兔高效飼養技術推廣,為兔場設計飼料配方和免疫程式,到實地進行技術諮詢和兔病診斷……
從實際出發,扶到關鍵處,幫到點子上。河北師範大學發揮學校特色,做大教育扶貧,在省內率先推出“頂崗實習”支教工程,與省內80個縣簽訂了“頂崗實習基地縣”協議。依託該工程,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深入基礎教育薄弱地區,幫助服務地提升教育教學品質。
該校組織服務隊60余名師生連續3年分為3個小隊分赴正定南樓村、井陘縣三峪村、順平縣康關村開展義務支教活動,每次持續半個月以上;音樂學院服務隊為淶水縣音樂學科教師80人進行集中培訓,生命科學學院服務隊在雄安新區馬蹄灣村開展了“暑期特色課堂”活動,匯華學院服務隊在承德隆化湯頭溝鎮中學義務幫扶當地貧困學生……
據介紹,河北省各貧困縣都有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和其他相關志願隊的義務支教活動,每年有6000余名農村留守兒童得到關愛與幫扶。
近年來,河北省各高校“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精準對接農民需求,為當地群眾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河北醫科大學開展了“追尋李保國足跡,踐行‘兩學一做’,服務基層醫療”等活動,精準服務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改善了基層看病難和缺醫少藥問題;河北地質大學尚國琲教授團隊為全省20余個縣市提供土地利用規劃和整理服務,提升了産糧效率;河北大學王謙教授團隊深入鑽研食用菌種植技術,創新性地使用農業廢棄物黍子、胡麻秸稈基質培育姬菇;河北工程大學陳敬誼教授團隊深入河北各地的果樹種植區,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傳授先進技術,引進和推廣新品種,帶動了無數果農脫貧致富……
“今年,我們將繼續推動所有高校組建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推動每個貧困縣在年底前組建10支以上專業志願者隊伍,並紮實開展志願服務。”河北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還將發動各類志願服務組織和公益人士送溫暖、獻愛心,讓貧困群眾感受到社會的融融暖意。 (記者 劉冰洋 通訊員 張麗娜、吳志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