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見》,今明兩年,你的家鄉將有大變化↓↓↓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堅持現有目標不動搖,鎖定建檔立卡貧困戶,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聚力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確保2019年完成32.75萬貧困人口脫貧、1448個貧困村出列、13個貧困縣摘帽任務,實現所有貧困縣、貧困村脫貧退出,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2020年上半年集中掃尾,實現6.9萬兜底貧困人口脫貧,下半年鞏固提升,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每年新建280萬畝高標準農田
加快4500萬畝糧食生産功能區和300萬畝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建設,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確保糧食産量保持在670億斤以上。加強資金整合,創新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每年新建280萬畝高標準農田,到2020年達到4100萬畝。
優化鄉村空間佈局
中心村要聯合周邊村莊建設新型社區,向特色小鎮方向發展;
保留村要提升基礎設施檔次,完善服務功能,建設宜居宜業美麗村莊;
撤並村要框死村界,嚴格限制新建擴建,有序引導人口向中心鎮、中心村集中。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0年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
省市縣三級預算內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省級資金向全域完成縣和財政困難縣、基礎條件差的貧困縣傾斜。
加強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
全面推廣結構節水、工程節水、農藝節水和機制節水,大幅減少農業地下水開採量。
加快建立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落實農業水權交易實施細則,引導農民開展水權額度內節余水量交易。
梯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完成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地方,要選擇地域相連、産業相似、特色相近、民俗相同的村莊,依託旅遊景區、産業園區、文化古村落等資源,若干村組團提檔升級,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精品片區。
每市選定1—2個示範區進行集中支持、重點打造,省級遴選確定13個示範區予以重點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創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等項目資金向示範區傾斜。
推進“空心村”治理
對空置率50%以上和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的村莊,加快實施易地新建,重點向縣城周邊和中心鄉鎮集聚;
對空置率較高、距離縣城和中心鎮較遠村莊,統籌推進“三區”同建,積極開展聯村並建;
對空置率較低的村莊,組織開展拆舊建新、農宅置換、土地復墾,做好就地整治。
用足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積極引導資金實力雄厚、市場信譽良好的戰略合作者實施“空心村”治理項目,可用城鄉建設土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轉讓收益償還其前期投資,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空心村”治理任務。
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到2020年實現所有建制村至少有1條安全可靠、順暢通行農村客車的硬化路,基本完成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安全隱患治理。
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到2020年全省行政村基本實現光纖寬頻全覆蓋。
大力實施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程,因地制宜推廣“氣代煤”“電代煤”清潔能源替代,到2020年全省農村清潔取暖率達到85%。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準
推動建立城鄉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投入機制,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強農村中小學、職業教育學校和幼兒園建設,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支持有條件的村建設文化廣場、體育健身設施,到2020年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覆蓋率達到70%。
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水準,推進一體化管理,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強化全科醫生培養,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步整合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優撫安置制度。
健全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網絡,以鄉(鎮)為中心建立具有綜合服務功能、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機構,推進農村幸福院等互助型養老服務發展,支持發展農村康養産業,支持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依法興辦養老服務設施。
加強和改善農村殘疾人服務。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在沿河、沿路、沿城和村旁、鎮旁等區域開展植樹造林,搞好街道、庭院、隙地綠化,建設一批森林鄉村。
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
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農宅合作社等方式盤活宅基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發展鄉村旅遊、休閒養老等産業。
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於支持鄉村新産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
試點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和集體建設用地儲備機制。
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2019年內基本完成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加快農村集體資産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集體“三資”管理制度。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引導農民以土地、林地、草原、農宅等資源資産入股開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2019年新增省級示範家庭農場200家,2020年達到1000家。
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按照“清、查、聯、提、創”要求,結合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打造一批農民合作社高品質發展整縣推進試點縣。
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推動農業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為本地“三農”服務。
積極發展各類特色農業保險,推廣農房、農機具、設施農業、漁業、制種等保險業務,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産品。
鼓勵引導工商資本投向農業農村
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擔保貼息、以獎代補、民辦公助、風險補償等措施,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
創建鄉村治理試點和示範村鎮
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和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
指導農村普遍制定或修訂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教化約束作用。
建立規範的農村綜合服務站
按照有固定場所、有統一服務標誌、有公示服務信息、有便民設施、有規範管理制度、有完善配套服務的標準,加強農村綜合服務站建設,全面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實現“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解決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問題,2019年全省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規範的農村綜合服務站,實現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對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實施婚喪嫁娶革新行動,引導鼓勵農村基層群眾自治性組織採取約束性強的措施,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持續深化文明村鎮創建,評選推出一批“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2020年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達到縣級及以上文明村標準,70%以上鄉鎮達到縣級及以上文明鄉鎮標準。
開展平安鄉村創建
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堅決防止“村霸”等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推進紀檢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堅決查處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加強鄉村社會治安體系建設,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在行政村推動落實有一個健全的治保會組織、配備一名輔警、建立一支巡邏隊伍、建成一套監控系統“四個一工程”。
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星級管理制度
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星級管理制度,重點圍繞班子建設、隊伍建設、制度落實、工作業績、群眾評價等指標進行評星定級,將評定結果作為績效工資、表揚獎勵的重要依據。
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空殼村派出第一書記,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拓展。
落實村黨組織5年任期規定
落實村黨組織5年任期規定,村“兩委”換屆與縣鄉換屆同步進行。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完善以黨組織為領導的黨支部、村代會、村委會、村監會村級組織架構。
培育發展一批集體經濟強村
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的重要舉措,加大政策扶持和統籌推進力度,積極探索新型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到2019年底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佔比達到80%,年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佔比達到40%;到2020年底,基本消滅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年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的村達到60%以上,培育發展一批集體經濟強村。
對發展集體經濟實績突出、貢獻較大的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可由縣鄉按有關規定給予表揚獎勵。
把優秀幹部充實到“三農”戰線
幹部配備優先考慮,把優秀幹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充實到各級黨政班子。
拓寬“三農”幹部來源渠道
拓寬“三農”幹部來源渠道,擴大從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退伍軍人等群體中招錄選用基層鄉鎮公務員比例。
建立縣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和鄉村人才定向委託培養制度,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給予表揚和獎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
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對市縣和省有關部門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將年度考核結果與幹部培養、考察評價、選拔任用、管理監督緊密銜接,考核結果優秀的全省通報表揚,連續考核結果居於後位的,由省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進行約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