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北省工業運行目標任務確定

2019-03-28 13:44:45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日前,從河北省工信廳獲悉,今年河北省工業運行的目標任務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左右;民營經濟佔GDP比重達到68.5%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以上;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0家以上,力爭達到1000家;壓減水泥産能100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焦炭300萬噸;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3萬輛標準車。

  鞏固——

  進一步加大破、立、降力度,鞏固成果不放鬆

  實施綠色製造工程。繼續深化去産能行動,堅決落實“四個決不允許”和“扎紮實實去産能”總要求,努力實現在破中立、在消中長。加快推動綠色轉型,加快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和綠色産品培育建設,年內新增2—3家省級綠色園區和20家綠色工廠,在鋼鐵、化工等行業打造一批綠色製造先進典型。紮實推進退城搬遷,全年省級推動19家重點污染工業企業完成退城搬遷。認真做好採暖季錯峰生産工作。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行動,年內推廣應用3萬輛標準車。加快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等新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研發和産業化,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

  實施企業減負工程。做足減稅降費“減法”,讓廣大企業輕裝上陣、加快發展。深入開展減稅降費專項活動。充分發揮減負辦職能作用,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地、用人、用能、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結合全省深化“雙創雙服”工作部署,繼續鞏固涉企行政事業性“零收費”成果,大力治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實施涉企保證金清理整頓行動,嚴格執行已公佈的涉企保證金目錄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收費”。大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省市縣加緊謀劃設立民營企業紓困基金,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增強——

  著力解難題、破瓶頸,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增強微觀主體活力

  實施民營企業“百千萬”提升工程。制定工作方案,促進創新資源、先進要素向優質民營企業集中,培育鋪天蓋地中小企業、打造頂天立地骨幹企業。優選百家民企集團重點給予培育支持,扶持千家領軍民企提質增效,助力萬家民企轉型升級。持續開展技術改造,持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按照“推選入庫、擇優認定、選拔小巨人”實施梯度培育,入庫企業600家以上,擇優認定第四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0家左右。加快産業集群建設,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每個集群重點支持2-3家龍頭企業。大力推進智慧集群試點和中小企業産業集群示範建設,年內培育5個省級中小企業示範産業集群,新增6個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10個左右超50億元的産業集群。組織創建一批省級特色産業名縣、名鎮。重點對規上民營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分層次、系統化、精準化培訓,省級完成1萬人次。加強遠程教育,扶助中小微企業建立自主培訓體系,全年指導企業完成各級各類培訓200萬人次。

  實施“雙創雙服”深化工程。按照全省統一部署,聚集多方優勢,支持企業創業創新,服務企業做強做大。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行動。深化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用一體化創新機制,謀劃建設新型顯示、機器人、大數據等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開展“百校千企”産學研用合作推進活動,促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有效整合,實現産業鏈、創新鏈、金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2019年認定25家左右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現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80%。繼續創建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年內新增省級基地10家以上、市級基地30家以上。實施送服務送政策計劃。將規上工業企業全部納入政企服務平臺,實現線上服務全覆蓋,並針對132家省級包聯企業推出“促轉快提”的一企一策政策服務集成包。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線上強化找資金、找服務、找機構、找需求、找專家、找活動、找政策、找技術、找産品——“九找”服務功能,全年開展100場公益性服務活動,服務企業4萬家以上。依託省級跨部門中小企業政策信息發佈平臺,設立“中小企業政策會客廳”,定期組織專家解讀,並實時向20萬人精準推送。加快培育規上工業企業,對主營業務收入超千萬元的企業實行建檔立卡、臺賬化管理,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入統指導,實現應統盡統、及時入統,確保全年新增800家以上、力爭1000家入統企業。

  提升——

  持續深化創新驅動,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建設,加快提升産業鏈水準

  實施産業鏈提升工程。持續推進“萬企轉型”,深化“強鏈、補鏈、延鏈”,加快打造一批“殺手锏”産業,全年實施省級重點技改項目1000項、市級4000項以上。加快技術改造、中小企業産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運作。加強與中科院等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合作,引進一批“工業大夫”、組建一批“企業診所”,開展“把脈問診”活動。實施重點産業鏈提升行動,以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新型顯示、現代通信、生物醫藥等10個優勢産業鏈為重點,大力實施“強鏈、補鏈、延鏈”,鞏固和發展一批上下游關聯度高、在國內具有綜合競爭力的重點優勢産業鏈,培育一批骨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全國重要産業基地,促進産業鏈、技術鏈、創新鏈、價值鏈邁向中高端。繼續實施工業強基專項,支持10個左右優勢工業強基項目,組織推薦2-4個項目申報國家工業強基專項和産品、工藝“一條龍”計劃。實施新興産業壯大行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製造等産業提升。繼續推進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2019年大數據相關産業增速10%以上。支持承德國家釩鈦基地建設,推進重大新藥産業化、國際化和仿製藥品質提升,培育壯大冰雪裝備産業,加緊佈局秦皇島康復器具産業基地,推廣機器人應用,加快唐山應急裝備基地建設,實施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計劃。

  實施工業設計提升工程。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創新引領作用,推進工業設計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加強省市兩級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建設,實現11個設區市全覆蓋。培育製造業設計應用領軍企業,推動秦皇島中瑞設計港和唐山工業設計園提檔升級,加快雄安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開展羊絨、箱包等創意設計小鎮建設試點。實施“設計+”行動,引導企業加快推進工業設計應用,在産品功能、結構、品質、形態、包裝及服務等方面植入工業設計元素,形成一批創新成果,加速設計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持續推進工業設計“331”行動,助力河北省服裝服飾、家居用品、食品飲料、醫療健康、運動休閒、智慧裝備、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設計水準提升。堅持“國際化、專業化、高端化”理念,高標準籌辦2019年“第二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和國際工業設計創新大賽。

  實施特色産品提升工程。推動傳統優勢産品實現品質、品牌、附加值聯動提升。繼續實施“三品”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讓群眾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擴大優勢産品供給力度,加強産品品質提升,樹立10個省級品質標杆企業。持續推進千項名牌産品培育工程,圍繞服裝、箱包、自行車等優勢産品打造一批工業名品、食品品牌。繼續推進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建設品牌形象展示店、旗艦店、專賣店。實施特色産品高品質發展行動,支持箱包、灰鑄鐵炊具、羊絨、自行車、傢具、毛皮皮革等優勢特色産品做強做大,謀劃推進酒、飲料、日用陶瓷等優勢特色産品發展,帶動全省特色産業邁向中高端。強化工業設計、智慧製造、行銷模式對特色産品設計、研發、生産、銷售的推動作用,不斷提升産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培育一批名牌産品和區域品牌。滾動實施千項新産品新技術開發計劃。

  暢通——

  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暢通生産、流通、分配、消費循環

  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實施萬家企業上雲行動,建設河北省企業上雲公共服務平臺,評選全省上雲標杆企業,引導和帶動全省3000家企業上雲。實施發展工業互聯網專項行動,重點圍繞網絡、平臺、應用、安全四大體系建設,突出抓好2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40個“互聯網+先進製造業”模式應用、20個工控安全試點示範項目。開展工業互聯網入企行,實施智慧製造發展行動,圍繞企業智慧化需求,開展百家企業智慧製造診斷,打造5個智慧製造示範園區、5家智慧製造示範企業、100個省級數字化車間。實施信息消費升級行動,加快培育發展可穿戴設備、VR、AR、人工智能、智慧顯示等新型信息消費終端産品,在醫療、教育、文化、商業等領域建設評選10個省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引導消費需求。組織開展“河北省信息消費市縣行”活動,擴大信息消費影響力。

  實施産業開放發展工程。抓住用好重大機遇,統籌自主發展與開放合作,不斷開拓新市場、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實施京津冀産業鏈協同發展行動,按照“北京市重點向高端發展,河北重點在整機和零部件方面完善”的總體思路,在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推動構建分工明確、關聯緊密、鏈條清晰的京津冀産業鏈協作體系。加快優質企業“引進來”,推動優勢産能“走出去”,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和産業轉移。

  實施行業安全工程。抓好工業企業安全生産,不斷提高指導安全生産工作水準。加強民爆行業安全監管。完善各市民爆行業主管部門考核指標,推進企業安全生産標準化達標考評工作。強化鹽業行業管理,維護無線電正常秩序,做好禁化武工作。(米彥澤、郝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