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羊絨之都”邁向“時尚之城”
——清河推動羊絨産業向時裝産業轉型升級的調查
3月26日,“清河羊絨”專場發佈會在北京時尚設計廣場舉行。圖為紅太羊絨製品公司推出的“運動”系列時裝。 記 者 王永晨 通訊員 裴海潮 攝
3月26日上午,“清河羊絨”首次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在北京時尚設計廣場,以“絨耀·春生”為主題的“清河羊絨”專場發佈會成功舉辦,兩大時尚品牌紅太、帕米爾最新設計推出的不同款式羊絨時裝逐一展現在T型臺上,吸引了眾多時尚界人士的目光。
紅太羊絨推出的是“天池”和“運動”兩個系列設計産品。“天池”靈感源於古老東方文化與時尚現代元素的碰撞,使羊絨的特性與優勢在禮服領域得到延展與發揮;“運動”靈感則源於2022年冬奧會五環主題色彩,通過色彩的碰撞展現運動健兒的激情與活力。帕米爾推出的精紡和粗紡兩大系列設計産品,以極簡的設計和利落的線條去傳遞時尚精神和品牌態度,形成了鮮明的“極簡”風格。
近年來,“清河羊絨”圍繞打造“羊絨之都、世界絨谷”的目標,發力設計與創新,不斷挖掘與傳承“清河羊絨”品牌的核心價值,全面提升“清河羊絨”的“溫柔力量”,全力推動羊絨産業向時裝産業轉型升級。
日前,河北澳維羊絨製品公司的春裝上市,迎來新一波銷售熱潮。“以前,每到這個季節銷售就進入淡季,有三分之一的門店要關門。但這兩年不一樣了,淡季不淡,銷售依然火爆,這都是沾了設計的光。”企業銷售經理閆愛俊高興地説。
澳維是一家專門生産銷售羊絨製品的企業,雖然産品品質好,但過去不注重自主品牌設計,市場流行什麼款式就生産什麼款式,結果年年庫存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老闆計玉坤深切感到産品設計的重要性,一口氣在美術院校、知名設計企業聘請了4家設計團隊,通過市場機制的選擇,最終確定了5位能充分體現品牌風格的設計師。有了設計作後盾,公司從“模倣”轉身為“引領”,短短兩年時間,公司在全國新增20余家專賣店,年銷售額達8000萬元。
“世界奢侈品牌公司好多家都和我們有合作,無論是原料、紡紗還是製成衣,清河羊絨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可以説清河羊絨幹著羊絨産業鏈上90%的活,卻只拿著10%的利潤,原因就在於品牌和設計的缺失。”清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樊英俊説,清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加工集散地、紡紗基地和重要的羊絨製品産銷基地,形成從分梳、紡紗到製衣全産業鏈條,但設計品牌的薄弱成為制約産業發展壯大的“天花板”。
為此,清河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度對接工業設計。該縣與深圳工業設計行業協會、中國流行色協會合作,積極規劃羊絨産業的頂層設計,引進香港、韓國、意大利等頂尖設計師團隊入駐清河,搭建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原創設計與展示中心等平臺,促使紅太、昭友、宇騰等一些規模羊絨製品企業與知名設計公司簽約,從産品LOGO、款式、包裝到市場定位進行全方位設計,清河羊絨服飾終於跟上了國際時尚潮流。
針對一些中小企業,該縣建設了清河羊絨設計研發中心、省級羊絨産業技術研究院,搭建高端設計師工作平臺,開展中國羊絨流行色基地建設和中國羊絨流行色趨勢發佈……這些平臺每年研發設計新款羊絨服飾1000餘款,免費為企業提供製版工藝3000余次,直接為180多家企業增效過億元。
設計助力讓清河羊絨更“洋氣”。過去一提羊絨衫人們就會想到雞心領、對襟衫、大紅大紫等款式、顏色老套的“大媽裝”。現在的“羊絨小鎮”正在顛覆人們的印象:在小鎮兩側上百家風格不同、裝修迥異的羊絨服飾門店裏,各式各樣的羊絨製品在燈光照耀下展現出迷人色彩:商務裝、休閒裝琳琅滿目,文藝風、復古風讓人眼前一亮。
不僅是實體企業和門店,網絡店舖也紛紛在設計上發力。全縣擁有4000余個羊絨服飾品牌,3.5萬家網絡店舖。各家店舖都在用心經營自己的品牌,追求自己的産品定位和設計風格。“網店對服飾的時尚度要求更高,面對的消費群體更大,如果沒有自己的設計風格,肯定走不遠。”擁有5家網絡店、年銷售額2000萬元的“80後”電商苑大猛説,他們每年推出新款式300餘款,這些新款式在設計上投資上千萬元。
為了打破羊絨冬夏銷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該縣積極引導各企業引入新技術、新材料,設計開發春夏服裝,突破羊絨産業的季節性限制,進軍春夏服飾市場。澳維公司的設計師團隊將羊絨與蠶絲、絲棉、竹炭等混紡,研發出春、夏、秋季服飾,公司年銷售額提高50%左右。紅太羊絨製品公司利用具有吸汗、去異味特性的海藻纖維和羊絨進行混紡,研發生産出新型的海洋細胞面料,依託深圳朗圖公司和自有設計團隊,設計推出上百款春夏服飾,新産品一上市便引起國內消費者追捧,並出口到美國、德國、日本等地。紅太設計總監孟芝林説,從去年開始,公司從包裝設計、款式風格和市場定位進行全面調整,品牌的影響力更強了,産品的市場認可度更高了,價格平均提高了15%,2018年銷售額提高了18.3%。
設計創新延長了清河羊絨服飾的銷售鏈,讓羊絨製品走上了更廣闊的時裝舞臺,清河正從“羊絨之都”穩步邁向“時尚之城”。(記者王永晨 通訊員閆秀真 李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