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實施民營企業“十百千”提升工程

2019-04-30 13:43:59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從4月23日邯鄲市“雙創雙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該市日前出臺《2019年邯鄲市深化開展“雙創雙服”活動的實施意見》,著力打造“雙創雙服”活動升級版,持續提升創新創業能力,釋放實體經濟活力,改善保障民生水準,優化營商服務環境。

  聚焦五方面重點任務

  全面提升雙創能力。依託科研院所、高校、重點企業等,加快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培育、引進和建設,全年市級重點實驗室、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各新增1家,新增省市級技術創新中心18家、省級産業技術研究院1家。提升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引導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升級,新建專業化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新認定省市級眾創空間17家。建成市級工業設計中心。

  精準服務實體經濟。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2019年凈增市場主體8.6萬戶以上,其中企業2.6萬戶。培育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新增120家、1200家。實施民營企業“十百千”提升工程,推動十家民企集團發展壯大、百家領軍民企提質增效、千家民企加快轉型。對規上工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實行市縣級領導包聯,逐企建檔立卡,指導企業制定轉型升級方案。

  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激勵機制,圍繞産業鏈招商,重點對接央企、國際國內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及上市公司,提高招商精準性和實效性。開展重點項目攻堅年活動,突出抓好40個省重點項目、300個市重點項目。圍繞産業轉型升級3年行動計劃,推進90項重點技改項目和10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

  精心實施20項民心工程。包括棚戶區、農村危房、老舊小區、市政老舊管網改造工程,冬季清潔取暖、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公共交通建設、交通秩序整治、便民市場建設工程,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幼兒園建設工程,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工程,社區居家養老、貧困殘疾人服務工程,公共文化服務、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等。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簡化企業登記登出程式,企業登記時間不超過3個工作日,大力推廣1日辦結、即時辦理等經驗做法。加快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全流程、全覆蓋改革,精簡審批環節。推廣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爭取全市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息覆蓋率達80%以上。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稅費、融資、物流等成本,全年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30億元以上。

  開展六大專項行動

  問題協調。暢通徵集反映渠道,通過調研走訪、明察暗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向企業和群眾徵集問題,鼓勵企業運用包聯對接、政府服務信息平臺等反映問題。建立問題工作臺賬,及時分析、研究、解決企業所提問題,對共性問題深化研究、完善政策,形成一批有突破性的制度化成果,同時及時跟蹤反饋,提升服務對象滿意度。

  政策落實。通過政策問答、新聞發佈、集中宣講、微信公眾號等多形式、多渠道,將權威政策解讀傳遞給企業和群眾。建立“政策法規指導員”制度,指導企業和群眾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加強對政策落實和兌現情況的督導,定期開展“回頭看”,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

  服務提質。完善“代辦專員”制度,推廣“兩不見面”經驗,為企業和群眾提供諮詢導辦、代辦幫辦服務;建立“綠色通道”,規範監管、強化服務,助力骨幹企業、重大項目、重點科研機構暢通發展渠道。依託國內知名高校和培訓機構,分行業、分層次對規模民營企業家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系統化、專業化培訓;組織專家會診、政銀企保對接、産學研對接等活動,千方百計為企業牽線搭橋。

  民生走訪。傾聽群眾在民生方面的所需所盼,了解群眾對民心工程的評價,有的放矢豐富工作內容,創新工作方式。整合各種熱線,設立統一的便民服務熱線,做到“一號對外”“一站式服務”,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政府服務窗口。定期開展民心工程專項訪談,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提升群眾對民心工程的知曉率、滿意率和支持率。

  效能提升。壓縮審批時限,推進流程再造,推廣“並聯審批”改革,推行“多圖聯審”“聯合測驗”等制度,最大限度精簡材料、環節。提升辦事效率,打造“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政務服務新平臺,逐步實現審批不見面或“最多跑一次”,開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開展作風專項整治,糾正懶政怠政、不作為、慢作為等行為。開展評價評議,委託第三方對窗口服務進行評價,開展“萬人大評議”活動,對反映問題集中的部門和個人問責,曝光典型案例。

  改革突破。全方位梳理現有規範性文件和政策措施,對不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進行修訂完善或廢止,逐步規範健全政策的評估、糾偏、調整機制,增強政策法規體系的系統性、協調性、有效性。對影響企業經營的市場環境、融資環境,影響項目建設的投資環境、用地佔補平衡,影響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人才支撐,研究提出根本性、突破性破解路徑和辦法。 (記者 劉劍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