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 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省委書記點讚“80後”種田能手,要求大力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2019-05-05 09:29:08  來源:長城網  責編:董健雄

  春天的燕趙大地,楊柳依依,小麥青青,一片片油菜花正在盛開。

  正是陽春好光景,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日前在保定市調研檢查期間,來到淶水縣立龍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詳細了解春耕備耕工作。

  “你是新型年輕職業農民的典型代表!”當得知這家合作社負責人張立龍是一名“80後”回村創業者時,王東峰給她點了一個大大的讚。

  王東峰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確保農業後繼有人。我們要圍繞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創新農業生産經營方式,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積極培育職業農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規模化、産業化、市場化步伐,促進農業增産增收增效。

  點讚“80後”回村創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505090322

  2019年3月20日至21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保定市調研檢查。這是王東峰到淶水縣立龍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詳細了解春耕備耕工作,並走進農田查看小麥墑情和長勢。 記者 龐曉瑋 攝

  在淶水縣立龍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王東峰走進滿目新綠的麥田,蹲下身,查看麥苗的長勢,了解農業發展相關情況。

  立龍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河北省淶水縣義安鎮下莊村,主要種植小麥、粘玉米,2018年實現産值234萬元、純利30萬元,負責人張立龍是一名“80後”的女性。

  2013年,31歲的張立龍通過合作社流轉耕地106畝,經過幾年已發展至960畝。按每畝流轉費用1000元計算,僅2018年張立龍就為213戶社員帶來90萬元以上的收入,合作社6名長期工年均收入2.6萬元,30名臨時工年均收入1萬元左右。

  這些都得益於張立龍的種地新思路。早在2014年,她就用噴灌代替了大水漫灌,每畝地用水由200方降至50方,水費由35元降至15元。現在,她所種植的960畝小麥,採用噴灌只需一天,採用大水漫灌需要十幾天。

  同時,張立龍不斷推進勞動過程機械化,目前合作社有旋耕機5台、秸稈粉碎機5台、播種機5台、收割機5台、無人機2台,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帶來了效益。“如果算上化肥、種子等,我們每畝地的成本比其他人低300元左右,減少的成本就成了種地的利潤。”張立龍説。

  聽了有關人員的介紹後,王東峰問張立龍:“現在農村的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你是‘80後’,為什麼選擇種地?”

  “2013年,我看到村裏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一些耕地撂了荒。”張立龍答道,“我了解到國家出臺了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等一系列好政策,當時就想:能不能把閒置的耕地攏到一塊兒種?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通過科學化種植提高效益,於是就辭去了縣城的工作,回村發起成立了合作社。”

  王東峰説:“‘80後’能夠回村創業,並取得一定的成效,這很了不起。我們要在全省發現和支持一批懂科技、懂市場、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大力宣傳和推廣,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導向。”

  市場需要什麼就種什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505090325

  2018年9月14日至1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阜平縣調研檢查。這是王東峰在北果園鄉固鎮梨樹創新驛站實地考察林果種植情況。 記者 龐曉瑋 攝

  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使有限的耕地發揮最大的效益。

  王東峰強調,河北農業大而不強,根子在結構上,出路在供給側,必須把握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根本要求,努力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年近50歲的張成林是一名新型職業農民,也是邯鄲市邯山區富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在蔬菜行當裏摸爬滾打了近30年,對此深有感觸。

  起初,張成林種植菜花、西蘭花等普通蔬菜並帶動了周邊村民種植。隨著種植戶越來越多,這些蔬菜在市場上供大於求,利潤不斷下滑,他開始調整種植結構,面向設施蔬菜、特色蔬菜找出路。

  種植結構調整後,同樣的地塊,不同的種植方式,産生了更好的效益。“一株櫻桃番茄能結果5斤,産值是25到30元,一畝地可種植2000株,産值就是5到6萬元。如果搞採摘的話,收入將更可觀。”張成林説。

  張成林表示,他最好的品種是“黑色玫瑰”櫻桃小番茄,一種從國外引進的富硒、富含花青素、抗衰老的番茄新品種,“每畝産值保守估計在10萬元”。

  此外,張成林還把重點放到綠色、無公害和有機蔬菜上,他專門購買了農殘檢測設備,每一批出廠蔬菜都要經過檢測,合格後貼上二維碼,客戶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追溯菜品的生産全鏈條,什麼時間下的苗,哪天施的肥、澆的水、打的杈,一目了然。

  目前,張成林的蔬菜産品除了直供邯鄲當地的大型商超,還固定給一些大型企事業單位食堂供貨,並且已經開始進軍北京市場。“特色有市場,綠色有市場,安全也有市場。一句話,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種什麼。”張成林説。

  思路一轉天地寬,越來越多的新型職業農民享受到了農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紅利。其中,圍繞都市型農業做文章的馮志先也成為了農業結構調整的受益者。

  馮志先是廊坊市永清縣鑫耕田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對接的是京津市場,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行銷。“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已經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他告訴記者,“拿合作社的葡萄來説,過去一畝葡萄能賣8000到10000元,但按照與阿裡巴巴旗下盒馬鮮生的合同,每畝葡萄能賣16000元,比原來收入最高多一倍。”

  作為合作社的成員之一,廊坊惠民蔬菜有限公司獲得了北京市市場準入資格,自2014年起先後創辦了5家互聯網直營店舖,目前已有60多個品種可以直接快遞到消費者手中。

  農業生産要抓好“兩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505090328

  2019年4月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衡水市調研檢查。這是王東峰在饒陽縣南北岩萬畝設施果蔬生産基地考察。 記者 龐曉瑋 攝

  今年4月2日在衡水調研檢查時,王東峰明確要求,要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紮實推進“一減四增”,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綠色農業、設施農業、都市休閒農業。要創新農業生産經營方式,強化龍頭企業引領,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培育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切實提高農業規模化、産業化、市場化水準。

  農業生産,抓好“兩頭”則全盤皆活。

  一頭是田間地頭的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合作社是農民面對市場的專業化生産經營組織,而新型職業農民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業生産經營者。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科技水準,形成規模效益和品牌優勢,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從根本上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關鍵舉措,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

  來自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的信息顯示,2018年,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在全省118個農業縣(市、區)組織實施,重點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農業産業精準扶貧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等四個培育計劃,全省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4253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1700人。

  另一頭則是無限廣闊的市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對接市場中不斷提升河北農業生産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讓農産品走出農村,走出大山,走進城市超市,走向京津市場,甚至通過“觸網”走得更遠。

  近年來,河北省大力推動“農超對接”,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産品,這一模式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産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起來。這中間,廊坊、張家口、承德、保定等多地,均啟動了圍繞京津的對接行動,每天清晨産自河北各地的帶著露珠的蔬菜水果,就直接擺上了北京的超市。此外,河北省還鼓勵快遞物流企業參與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探索産地直銷、訂單生産等行銷新模式,太行山的堅果自不必説,就像蘋果、山楂、櫻桃、精品蔬菜等也都實現了網上銷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505090331

  2018年11月3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保定市安國市和高新區調研檢查,並召開座談會。這是王東峰在保定市安國數字中藥都,認真聽取工作彙報,詳細了解中醫藥産品加工、銷售、品質檢測等方面情況。 記者 龐曉瑋 攝

  抓好“兩頭”,就是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正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

  王東峰多次強調,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動農業農村工作邁上新臺階。

  導向正,方向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河北在路上。 記者 龐曉瑋 張世豪

相關閱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