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政府新聞辦7月19日召開的河北省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河北省今年新産小麥上市後,小麥市場收購價格開始出現下降,已持續3天低於最低收購價水準。經報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批准,河北省7月19日在除張家口、承德以外的區域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基本涵蓋了河北省全部小麥産區。
今年國家確定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水準和有關品質標準如下:最低收購價是指委託收儲企業向農民直接收購的“到庫價”,以當年新産的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均為每市斤1.12元,相鄰等級之間等級差價為每市斤0.02元。標準品小麥的具體品質標準為:容重750-770g/L(含750g/L),水分12.5%以內,雜質1%以內,不完善粒8%以內。按照國家小麥品質標準,小麥共分為五等,一等為最高級,五等以下為等外品。今年三等以下小麥(不含三等)和品質不合格的小麥不在最低收購價收購範圍,由各地組織引導市場化收購。政策執行時間截至9月30日。
預案啟動後,所有承擔收購任務的委託收儲企業,在收購場所顯著位置,張榜公佈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的糧食品種、收購價格、品質標準、水雜增扣量方式、收購流程圖、結算方式和執行時間等政策信息,讓農民賣“明白糧”。收購過程中,委託收儲庫點要嚴格執行“五要五不準”的收購守則。即:要敞開收購、隨到隨收,不準折騰農民;要依質論價、優質優價,不準坑害農民;要公平定等、準確計量,不準剋扣農民;要現款結算、不打白條,不準算計農民;要優質服務、排憂解難,不準怠慢農民,讓農民賣“放心糧”。收購服務上,委託收儲企業要積極開展便民服務,實行綠色通道、預約收購等多元化、個性化服務;在集中售糧時間實行分村排日交售等辦法,並主動早開門晚收秤,盡可能節省農民的售糧時間和成本,讓農民賣“舒心糧”。
根據河北小麥主産區市場特點和農民余糧情況,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則啟動托市收購工作。第一批安排小麥最低收購價收儲庫點114個,收儲庫點基本覆蓋了河北小麥主産縣,可以滿足種糧農民就近賣糧的需要。同時將根據需要,適時增加第二批、甚至第三批收儲庫點,確保不出現農民“賣糧難”問題。
從2016年開始,中儲糧在河北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工作中全面使用了政策性糧食收購“一卡通”系統。河北省第一批啟動的114個收儲庫點,全部是從已安裝了“一卡通”系統的庫點中篩選出來的。後續新增收儲庫點,也必須全部安裝“一卡通”系統。使用這一系統,可防範各種收購的違規行為,從源頭上杜絕擠佔挪用收購資金、向農民“打白條”現象,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目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北省分行已備足80億元信貸資金用於夏糧收購。其中40億元專門用於保證最低收購價收購資金需求,保證農民“糧出手、錢到手”。截至目前,該行已對金沙河集團、柏糧集團及各級儲備企業等夏糧重點客戶優先審批貸款,已審批夏糧貸款40億元、發放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億元。(記者 米彥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