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行宮——探訪崇禮“太子城”遺址

2019-08-09 09:04:43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c3c7158-42d4-4c55-9554-31ec5d56af8f_batchwm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現場

  誰也沒有想到,幾年前的一次考古調查,竟然將這個湮沒多年的“太子城”行宮,從冰雪中驚醒,給崇禮從歷史深處接續上文明的燭光。此刻,正值盛夏,華北平原一片燥熱,而崇禮這個群山環繞的小城,卻是風光明媚、涼爽宜人,吸引著無數人走近它,追溯歷史之河,去撿拾遺失的文化碎片。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發掘已取得重要成果。據有關部門初步認定,太子城遺址為金代“捺缽文化”之遺存,極可能是《金史》中所載金章宗駐夏的泰和宮遺址。太子城的諸多謎團,目前仍處於探索研究中,讓我們去探訪,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是誰建此行宮

  “捺缽”,是遼、金時期的“國俗”,也是遊牧民族文化特色的體現。所謂四時“捺缽”,是契丹語的譯音,本為行宮、行營或行帳之意。遼代皇帝喜歡四時“捺缽”,而金代,則“循契丹故事”。金代皇帝的“捺缽”活動,叫“春水”“駐夏”或“秋山”。從熙宗朝始興,至世、章兩朝為最,章宗之後,基本淡化甚至絕跡。崇禮區太子城遺址,被考古發掘判定為金代中後期,約世宗、章宗時期。

  那麼,世宗、章宗兩帝,到底是誰興建了太子城行宮呢?

  《金史》中,對皇帝的“春水”“秋山”活動,記載得非常簡約,太祖、太宗、熙宗及海陵王完顏亮之前,其“春水”活動,多在女真人的“金源故土”進行。自完顏亮弒兄遷都中都(今北京)以後,金朝皇帝的“春水”活動,多選擇在中都周邊地區進行。以世宗一朝為例,其“捺缽”活動多在灤河上游金蓮川的“曷裏滸”“涼陘”“冰井”“麻達葛山”等地進行。《金史·卷九六·梁襄傳》記述,世宗將幸金蓮川,梁襄上疏諫曰:“今行宮之所,非有高殿廣宇城池之固,是廢其藩籬也……所次之宮,草略尤甚,殿宇周垣唯用氈布。”可以看出,世宗在金蓮川“春水”時,並未大興土木,建設一座像樣的行宮。

  金章宗完顏璟,對於“春水”“秋山”和“駐夏”活動情有獨鍾。章宗在位二十年,其中十七年有“春水”的記錄。章宗初期,由於漠北室韋蒙古人的鵲起,北方草原的時勢發生了新的變化,章宗皇帝赴金蓮川“景明宮”駐夏的安全成了問題。章宗出生在“景明宮”,不能到金蓮川的“景明宮”駐夏,實為憾事。但京畿附近又沒有更涼爽的“駐夏”之地,為皇帝建設新的“駐夏”行宮,已經成為朝廷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於是,章宗選定了“三叉口”為新的“駐夏”地,並“亟遣有司修建行宮”(《金史·列傳第三十三·董師中》)。明昌四年始動工興建,經七至八年的建設,于泰和元年行宮告竣。因改元為“泰和”年號,三叉口的駐夏行宮遂取名為“泰和宮”。宮已建成,章宗欲往“駐夏”,漢臣李愈立即上疏勸阻:“……方今戍卒貧弱,百姓騷然,三叉尤近北陲,恒防外患。兼聞泰和宮在兩山間,地形狹隘,雨潦遄集,固不若北宮池臺之勝,優遊閒適也。”(《金史·卷九六·李愈傳》)章宗不從。李愈復諫:“北部侵我舊疆千有餘裏,不謀雪恥,復欲北幸,一旦有警,臣恐丞相襄、疏密副使闍母等不足恃也。況皇嗣未立,群心無定,豈可遠事逸遊哉。”

  漢臣李愈的上疏,為今天判斷泰和宮的具體方位,提供了四點有價值的信息:其一,泰和宮地處邊陲,靠近壩上草原地區;其二,泰和宮在長樂川的三叉口;其三,泰和宮建在兩山之間,地域狹隘;其四,泰和宮所在的三叉口,屬於龍門縣地界。

  龍門縣,即今赤城縣的龍關鎮,金朝初年,隸屬於弘州。明昌三年,為興建泰和宮,割弘州龍門劃歸宣德州,設龍門縣。泰和五年,由“掌守護宮城殿位”的提舉兼任龍門縣令。《金史·地理志·龍門》載:“龍門,晉縣,國初隸弘州,後來屬。明昌三年割隸宣德州。有慶寧宮(即泰和宮),行宮也,泰和五年以提舉兼龍門令。”由此記載,可以看出:朝廷十分重視泰和宮的修建,為搞好建設,統籌地方人力、物力、財力,將龍門升格為縣。

  今龍關鎮境內有三岔口村,但李愈所言泰和宮建於“兩山之間”,龍門鎮之三岔口村並不具備這樣的地形條件,只有崇禮太子城具備“地處邊陲”“雨潦遄集”這樣的特點。太子城所在的位置,正是三叉口地形,向西通往崇禮縣城;西南通往今赤城縣龍關鎮;東北通往老虎溝、新墩坑一帶。而且,太子城所在的地域確實“地形狹隘”,近在“兩山之間”。

  章宗對新建成的泰和宮,十分喜歡,泰和二年五月,泰和五年五月,兩度駐夏泰和宮。還將泰和宮“初薦新于太廟”。章宗除將泰和宮改為慶寧宮,把慶寧宮所在的長樂川改為雲龍川外,還作詩《雲龍川泰和殿五月牡丹》:“洛陽穀雨紅千葉,嶺外朱明玉一枝。地力發生雖有異,天公造物本無私。”

  緣何又名“太子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da05d6e-b6a7-4d4b-9ccb-3167c1346ec8_batchwm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項目北區大門

  泰和六年(1206年),金章宗駐夏慶寧宮的第二年,蒙古汗國成立,推鐵木真為汗國皇帝。金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汗國開始對金作戰。大安三年八月的“野狐嶺戰役”,崇慶二年(1213年)的“懷來戰役”和“縉山(今延慶)戰役”,基本上奠定了金朝滅亡的社會基礎。

  那麼,慶寧宮為何又有了“太子城”這個名字呢?

  研究太子城名稱的來歷,筆者以為,首先應該明確一個時間概念:即“城”建築在前,命名則在後,也就是説,先有“城”,後因某位太子在此駐蹕或活動,而民間俗稱其名“太子城”。太子城並非官方命名,而是民間長時間口口相傳,約定俗成的名字。因此説,太子城名字的形成,具有民間性和時間性的特點,換句話説,駐蹕或活動在這裡的太子,首先得到了皇帝的冊封並詔告天下,具有“合法性”,民間百姓盡人皆知。依據“城”在前,“名”在後的順序,在“太子城”經常駐蹕的太子,只能限定於金元兩個朝代。

  而金元兩個朝代,受到皇帝冊封的太子共有六位。這六位太子分別是:完顏光英、完顏允恭、胙王從恪、孛兒只斤·真金、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這六位太子中,有的英年早逝,有的極早登基從政,五位無緣于太子城。筆者推測,只有忽必烈嫡長子孛兒只斤·真金,最有可能經常到太子城駐蹕,或因他而有了民間的太子城之名。

  孛兒只斤·真金,忽必烈之嫡長子。1260年,忽必烈繼汗位,1261年,封真金為燕王,並領樞密院事,此時真金剛年滿17歲。1273年,真金被冊封為太子,舉行隆重冊封儀式,詔告天下。真金年幼時,師從大儒姚樞、竇默等,飽讀儒家詩書。1279年,真金開始參與朝政,主張輕徭薄役,與民休息,主張重用漢人儒學大臣,大力推行漢化政策。

  但是,真金有優柔寡斷的缺點。至元二十二年春,南臺禦使上疏朝廷,請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禪位於太子真金。忽必烈聽聞怒不可遏,將相關的蒙漢大臣全部處死。真金聞訊,甚為恐懼,不知所措,因此憂懼成疾病逝,享年四十三歲。

  從1273年被封為太子之後,到1279年參與朝政,真金有六年時間,專事研讀儒學經典。這六年,是他成長最為關鍵的階段,忽必烈要求他讀書、遊獵,增長才幹,為他將來登基做皇帝,治理天下夯實學識基礎。

  筆者推測,在這六年當中,真金可能經常前往慶寧宮,並在新墩坑興建“避暑亭”,供其遊樂、讀書享用。當時的慶寧宮建成僅五十年左右,地處幽僻的深山區,確實是太子真金讀書、遊獵、清暑的好地方。1279年,真金參與朝政後,按推測應該依然有時間前往慶寧宮學習、遊獵。時間久了,也許人們習慣性地把真金太子常來的慶寧宮,就叫作太子城了。

  關於新墩坑避暑亭,在《龍關縣誌·古跡志》(民國本)有如下記載:“在縣城北四十五里新墩坑,該堡係明總戎倪尚忠牧場,堡北裏許于清光緒二十八年,發現古柱石十余根,長六七尺,粗三四圍,相傳係元季某太子住太子城,在此建避暑亭。此柱石後為張北縣西灣堡天主教購去作建築教堂基礎雲。”

  清、民國時期,新墩坑村原屬龍關縣最偏遠的一個村落。1949年6月,崇禮縣恢復建制後,新墩坑村由龍關縣劃歸崇禮縣。新墩坑村距離太子城約5公里,地勢高峻,草場資源豐富,水草豐茂,是理想的牧場,更是避暑的絕佳之處。新墩坑村已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搬遷,目前僅余遺址。

  筆者曾與崇禮的幾位朋友到新墩坑村考察,想尋找“避暑亭”遺址,也向幾位刨藥材的農民們打聽過,均説曾見到一些古代殘磚遺跡,但終無所獲。筆者建議崇禮有關部門繼續尋找“避暑亭”遺址所在地,這或許對破解太子城的諸多謎團,具有一定的歷史參考意義。 (孫登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