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新中國從河北的一個小山村走來,一路風風雨雨,披荊斬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銘記歷史,不忘過去。國慶節前夕,“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採訪團的近30家網絡媒體同仁,沿著當年的“進京趕考”路線,再出發!
一個小村莊如何決定了國家命運?“進京趕考”前夜,又發生了哪些動人的故事?
紅色聖地尋訪“趕考”精神,“您聽我講來聽我説,西柏坡的故事多又多……”打快板、唱民謠,西柏坡的講解員個個都“身懷絕技”。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那段發生在崢嶸歲月的紅色故事,在小山村中緩緩流淌。西柏坡西靠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因村後坡嶺上的翠柏而得名。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西柏坡紀念廣場五大書記銅像,成為了這裡的“名片”。西柏坡紀念館12個展室裏展覽的文物、照片和資料,再現了黨中央在這裡的革命歲月。歷史為什麼選擇了“西柏坡”?除了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西柏坡還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民謠就是群眾支援革命的真實寫照。紀念館內陳列有一輛小推車,原本只是農民的勞動生産工具,但在當時,它還是戰場上的制勝“利器”。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用小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中,80萬輛這樣的小推車為解放軍提供物資,三大戰役期間,140多萬輛小推車在前線發揮作用。戰爭期間,交通不便,又沒有手機、電話,黨中央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周恩來曾説,我們這個指揮部,一不發人、二不發槍、三不發糧,只是天天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三大戰役期間,從西柏坡共發出了408封電報。這是戰爭取勝的又一法寶。
展覽館內的“電報墻”,除了指揮了三大戰役,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還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從此,耕者有其田。
這是全國土地會議後,黑龍江農民寫給毛主席的感謝信。距離紀念館不遠,便是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這裡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同志的舊居、中國共産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九月會議會址等。
圖為三大戰役期間的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
圖為毛澤東舊居
這些地方,大多都是當時百姓家的普通民房。與別的屋子不同的是,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屋頂上竟有個天窗。這又有何玄機?
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原來,這個會場是一個“大伙房”,因為那時條件艱苦,中央把這個伙房臨時佈置成了會場,桌椅、沙發都是臨時找來的。就在這間簡陋的“大伙房”裏,召開了著名的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毛澤東特別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個務必”由此而來。
黨中央進京乘坐的這種吉普車
七屆二中全會後的第10天,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媒體團乘坐的大巴離開時,滿目的蒼松翠柏隨處可見。回望遠處,崗南水庫的美景盡收眼底。經過這次尋訪,不僅讓人感受到當時艱苦的環境、更體會到了“兩個務必”對於全黨、對於歷史的重要意義。在這裡,雖看得滿眼翠綠,卻感覺格外“紅”!
塔元莊的幸福密碼
今天的正定縣塔元莊村,抬眼所見的是寬闊平坦的柏油路,劃有序的綠化帶,錯落有致的樓房。
歷史上的塔元莊,可不是這樣!當時用“一窮二白”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窮成啥樣?距離縣城僅4里路,卻沒有一條進城好走的道路。絕大部分是河灘地,人均耕地只有3分多。
2000年,尹小平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一上任,塔元莊開始修路、種樹,村裏人的生活逐漸有了改變。2008年起,塔元莊開始舊村改造,又經過兩年的努力,全村2000多名村民遷入新居,每家分兩套房。現在,塔元莊的村民們富起來了!去年,塔元莊村集體收入超過1000萬。如今的塔元莊養老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年滿60歲發放養老金,老年人家裏安裝了“一鍵通”,養老服務中心24小時監控。
這是如何做到的?塔元莊的致富經就寫在塔元莊村委會。一進大門,四句話道出了真相:農業做成産業化、養老做成市場化、旅遊做成規範化、提前實現小康村,這是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為塔元莊村指明的方向。
牢記總書記指示,塔元莊變了樣。千畝水上公園、美食一條街、木屋民宿小鎮、錢幣館,一個個旅遊項目正在建設,“吃、喝、住、遊、玩”,未來的塔元莊將是五位一體的特色化旅遊村。正定縣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就坐落在塔元莊,麵粉、花生油、小米、大米、牛蒡酒,這些塔元莊特産,經過統一設計、包裝和銷售,利用電商、物流等現代平臺,行銷全國。未來,“塔元莊”品牌要在全國打響。
在塔元莊村史館,有一張千人“全家福”。看到這張全家福,讓小編禁不住感慨:一個小小的村莊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想致富,找對路。這裡,也是農村發展的榜樣!
永不褪色的涿州記憶
地處京畿,衢通南北,涿州是出京和進京必經之地。1949年,黨中央“進京趕考”這裡是最後一站。
這座房子堅固耐用,解放戰爭時成了第四十二軍的軍部,毛主席在涿州的那一晚,就住在了這裡。
如今這改造成了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走進去,一份份紙頁泛黃的文獻史料,一張張記錄歷史的影像圖片,仿佛在訴説著不盡的紅色往事。為大家講兩段在涿州發生的趣事:
圖為紀念館內景
其一,當年毛主席一行行至涿縣時,城門緊閉,守衛的哨兵將車隊攔下,堅稱“沒有我們領導的命令,不管你是誰,都不放行就是毛主席來了也不行!”説完進城找領導彙報去了,毛主席耐心等待,並對衛士長説:“他們做得對,不要緊,可以等一等。”直到打前站的同志和涿縣領導從城裏跑來,哨兵這才敬禮放行。從此,毛澤東進城吃閉門羹,被傳為一段佳話。
圖為紀念館內景
其二,汽車開進涿州縣城,毛主席發現城內冷冷清清,聽到的説法是:市場沒回城,買賣難興隆。原來,國民黨時期為了城防,把商戶都趕到了城外,解放後,接管工作頭緒較多,一時沒顧上把市場遷回來。毛澤東當即指示,“工作千頭萬緒,先要從群眾最需要的抓起,應該學會掌握城市工作的規律,馬上把市場遷回來。”就這樣,“市場回城”成了涿縣縣委的執政第一課。
從紀念館出來,不到500米的距離,就是涿州博物館了。在“崢嶸歲月”展廳,涿州人民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進行的一系列轟轟烈烈、艱苦卓絕的鬥爭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圖為涿州博物館內景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縮影,也是人們的精神家園。涿州博物館見證了涿州古城千年的歷史文化、風雲變遷,訴説了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想到毛主席當年給涿縣縣委的“執政第一課”,“市場回城”是辦法,“掌握城市工作的規律”是核心,最重要的,還是“從群眾最需要的抓起”這句話,用兩個字概括起來,就是“初心”!
沿著“趕考路”一路走來,感動於往日紅色革命故事,欣喜於今日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燕趙大地的“趕考”精神一直在路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