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刷今日頭條,已經成為北京市西城區居民吳先生的習慣。通過個性化推薦演算法,今日頭條經常向他推薦符合個人喜好的科技、體育、財經新聞。
網絡零延遲,吳先生閱讀起來很流暢。但他並不知道,處理雲計算的伺服器並不在北京,而在他家西北方向100多公里外的張家口市懷來縣。
這是一個以葡萄種植聞名的小縣,氣候清涼宜人,桑幹河、洋河、永定河橫貫其中。昔日種植林果的土地上,如今“長”出一排排紅白相間的低層建築——秦淮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
變化,發生在兩年前。
2017年初,秦淮數據集團全球CEO居靜開始為籌建超大規模經營性商業數據中心選址。南到貴陽,北到烏蘭察布,居靜和團隊先後實地考察了20多個城市。最終,他的腳步停在了懷來。
“為什麼要把這麼一個大集群的數據中心建在懷來?”很多人好奇地問。
集結大量伺服器的數據中心,最怕兩件事:一是沒電,二是太熱。“如果説給大數據中心選址是門學問,那麼首先考慮的,就是要為這兩個問題求解。”居靜的回答,簡潔明瞭。
河北北部的山地高原區域,蘊藏著破解難題的天然力量。
8月6日16時,雖是盛夏時節,當記者通過層層安檢,走進秦淮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的數據機房時,感受到的卻是陣陣清涼——涼爽的風吹過一組組機櫃,通過封閉熱通道帶走伺服器散發的熱量,讓室內溫度恒久保持在24℃。
“這是來自大自然的風。”河北秦淮數據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部總經理許俊告訴記者,懷來氣候冷涼,年平均氣溫9.1℃,空氣濕度小。當自然冷風通過AHU間接蒸發冷卻技術引入數據中心,在機房內流動,就能實現給伺服器降溫。
當居靜和團隊把目光投向懷來時,傳統産業大省河北也正在借助雲的力量,向著高品質發展的目標進發。
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發佈《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提出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2017年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大智移雲”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以大數據、智慧化、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為核心的網絡信息技術産業快速發展,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發展大數據,河北形勢大好。”在省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處長段佔東看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攜手張家口籌辦2022年冬奧會等戰略機遇蓄勢疊加,都有利於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
認準了方向,就堅定前行。
夯實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通信基礎——截至2018年底,全省光纜線路總長達213.2萬公里。互聯網省際出口頻寬達到2.9萬G,居全國第6位。
構建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河北先後出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關於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等,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
紮根適宜的土壤,産業就能茁壯成長。
摩納哥當地時間6月4日晚,2019年Datacloud全球獎項頒獎現場,當主持人宣佈秦淮數據獲得“Datacloud全球超大規模創新獎”時,現場掌聲雷動。
該獎項是聚焦雲計算、邊緣計算、數據中心等關鍵IT基礎設施的全球最高評選,這是Datacloud歷史上首次有中國企業獲得全球獎項。
獲獎時刻,居靜心潮澎湃,懷來項目的蛻變歷歷在目——
用時7個月,在一片荒野上建起項目一期20兆瓦IT負載,刷新了互聯網數據中心行業的世界領先記錄;2018年建設雲計算産業基地,當年實現産值約2億元,利稅約2000萬元;當前運營伺服器17萬台,帶動上游基礎設施供應商施耐德、威圖等龍頭企業落戶,下游方面為字節跳動、網宿科技等知名企業提供運營服務。
“一朵雲”帶來的更多蝶變,正在燕趙大地發生。
它加快河北企業信息化步伐。
推進萬家企業上雲,我省遴選發佈了由阿裏、騰訊、華為等36個雲平臺服務商和35家雲應用服務商構成的河北省企業上雲供給資源池。截至2018年底,基於我省供給資源池的上雲企業數量已超過3000家。到2020年,將實現10000家企業上雲。
它提速河北經濟新動能培育。
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紮實推進,石家莊、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5個大數據示範區初具規模。2018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萬億元,佔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25%。阿裡巴巴集團發佈的《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河北是數字消費增長最快的省份之一。
5G來了!下先手棋、打未來仗,河北繼續發力。
今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進入5G商用元年。幾大運營商加速在雄安新區謀篇佈局,紛紛推出尖端研究成果——開通全省首輛“5G+智慧公交”,運營全國首家24小時5G無人智慧書店,研發5G天地一體化生態檢測系統……
其風正勁,其興可待。
按照部署,我省提出打造5G“1+3+N”發展格局,建設雄安新區5G研發創新及成果轉化核心引領區,打造石家莊5G器件研發製造基地、廊坊新型顯示與智慧終端製造基地、秦皇島應用軟體研發基地,加強5G在N個行業領域融合應用,努力在5G發展中走在全國前列。
萬物智聯,未來已來。(記者 潘文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