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峪村,地處井陘縣太行深山盆地之中。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非常適合花椒生長。
張家峪的大紅袍花椒,因色紅粒大、麻味純正備受消費者青睞。這個僅有52戶、156口人的小山村,因家家戶戶種花椒,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椒村。
近日,張家峪的花椒采收已接近尾聲。56歲的郭生米和愛人一大早就拎著籃子走進了花椒林。
“俺家種了7畝多花椒,算是村裏的花椒種植大戶了!”郭生米邊摘花椒邊對記者説:“原來各家雖然都種花椒,可沒規模,主要是自給自足,偶爾有人來收購,就賣上一些,不能算産業。”
在郭生米的記憶裏,村裏成規模種植花椒始於2013年。當時,他在村黨支部書記郭生強的號召下,在崗坡上種了7畝多。“沒想到收益一年比一年強,今年一公斤能賣到80多元,一畝地能收75公斤幹花椒,一年穩穩噹噹掙4萬多塊錢,比種地強多啦!”
嘗到甜頭的張家峪村村民,陸續在山場上種植了300多畝花椒樹。
“雖然花椒行情穩中上升,可當時引導大家種,也是捏著一把汗。怕弄砸了,讓鄉親們戳咱脊梁骨!”郭生強雖然有擔心,可眼瞅著年輕人都走出了大山,村裏上歲數的人越來越多,他迫不及待地要給鄉親們找一條新出路。
“花椒耐旱、好管理,比種玉米收益高。”郭生強拍了拍自家屋裏的那臺舊電腦,笑著説,“那兩年,真沾了這個老夥計的光。”
那段時間,郭生強只要有時間就守在電腦前,查閱花椒種植資料,分析花椒的國內行情。“還算幸運,這件事沒折騰錯!”
如今,全村每年花椒收益在50萬元以上,平均每戶每年花椒收入都能超萬元。
即便這樣,郭生強還不知足。今年他又七下陜西韓城,考察花椒産業。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韓城全市都種花椒,並且研發出了花椒粉、花椒油、花椒精油、花椒芽菜辣醬、花椒葉茶等7大類、20多種花椒深加工産品。”第六趟考察回來後,郭生強組織了10多個花椒種植大戶,又一次前往韓城,“想讓大家看看人家的産業,解放解放思想,引進些更優質的花椒苗!”
大傢夥回來後,張家峪村做出了新規劃。“最早我們把花椒樹種在山上,後來引導大家在崗坡上種,今年全村準備在農田裏種80畝優質花椒。”郭生強説。
如今,張家峪村口的一處廢舊廠房已被改造成花椒加工車間,還購買了花椒脫粒機和烘乾設備。同時,村里正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謀劃在山場上修建蓄水池、鋪設管道。
“我們就想著一步一步來,邊擴大種植規模,邊增添設備,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把小花椒做成大産業!”郭生強信心滿滿。
在張家峪村的帶動下,整個南峪鎮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各村紛紛整理地塊,全鎮準備在今年秋冬季栽植花椒2000畝。“我們要讓花椒的濃郁麻香飄滿整個鄉鎮。”南峪鎮黨委書記牛建斌説。
【現場畫外音】
石家莊市林業局林果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劇惠存:
花椒是我國八大調味品之一,並且花椒深加工技術已相對成熟,石家莊西部山區的氣候和土壤環境比較適合花椒生長,加之當地又有花椒種植經驗,因此花椒産業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石家莊市已將花椒確定為太行山生態綠化工程的重要樹種,按照太行山特色優質林果産業進行重點幫扶支持,並計劃打造百萬畝花椒基地。同時,石家莊市林業局與省農林科學院專家聯合成立了專業的技術支撐團隊,專門進行花椒産業的技術研發,培育和延長花椒的産業鏈條,成立花椒商會,讓其成為太行山上的綠色富民特色産業。(記者 董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