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2019-10-24 09:07:29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大河之北,河湖眾多。

  河北全省河流,分屬三大流域、十一大水系。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1386條,總長度4.09萬公里;另有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30個、10萬立方米以上水庫1075座。

  河北的河,分內陸河和外流河兩種;白洋淀、衡水湖、察汗淖爾等著名湖泊亦有淡水、鹹水之別;此外,各種溫泉冷泉眾多。

  從永濟渠到京杭大運河,從各大水庫到南水北調工程,河北人與乾旱、洪澇鬥爭,向水興利的歷程中,修建的人工水體遍佈全省。

  龍生九種,各不相同。

  河北的河湖水系究竟有哪些?這些河湖渠庫各有哪些特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什麼樣的功能?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滹沱河石家莊市區段風景如畫。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話説“母親河”

  一條廣納百川的河

  2019年9月18日,涉縣合漳村外。

  一陣風吹過,金黃色的稻田裏,稻穗一起一伏,露出了正在田間彎腰拔草的陳建生。

  和華北平原上喜歡吃麵食的人們不同,陳建生從小就喜歡吃米——清漳河和濁漳河在村子東南交匯,充足的水源為合漳村種植水稻提供了天然便利。

  這位51歲的鋼廠工人,正趕在午休時間裏,給自家的稻田拔草——在鋼廠工作近30年的他,仍舊願意在休息時從工廠跑幾十公里路,回家來操弄這0.33畝稻田。

  這是一種別樣的情感,是對田地,更是對他眼裏的母親河的依戀——其實,不同地方的河北人,心中都有一條屬於自己家鄉的河流。

  但燕趙大地的母親河究竟是哪一條,恐怕1000個人會給出1000個答案。

  邯鄲人會説,是滏陽河;邢臺人會説,是七里河;石家莊人會説,是滹沱河;滄州人會説,是大運河;保定人會説,是府河;張家口人會説,是清水河……

  這些答案,全對。

  但,從自然地理視角去看,這些河流恐怕都難以代表河北。

  這是梳理河北河流水系頗令人糾結的一個問題,因為,河北沒有一條河流,能貫穿起全省大部分土地。

  也許有人會説,河北不是屬於海河流域嗎?

  沒錯,河北近70%的土地上流淌的河流,最終匯入了海河。但海河卻不在河北——全長73公里的海河,是天津市的母親河。

  參與編纂《海河志》的水利史專家馬念剛表示,海河不是一條河流。

  之所以作出這一論斷,是因為同黃河、長江不同,海河流域沒有一個從頭到尾的主幹。它和我們對江河的傳統認知是不一樣的,它是一個由眾多河流組成的水系,是華北地區流入渤海諸河的泛稱。

  換句話説,這條名叫海河的河,是一條廣納百川之河。

  它在華北大地上形成了一個東臨渤海、南界黃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內蒙古高原南緣的廣袤流域,面積三十余萬平方公里(含灤河流域),從西到東,橫跨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和內蒙古八省(市、區),哺育著一億多人口。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河北境內的海河流域示意圖。  記者 田瑞夫 翻拍

  打開海河流域水系圖,猶如打開了一把蒲扇,其中直接被稱為海河的那一段,宛如扇柄。而緊承其上的5條支流分別是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

  再向上游,才是河北人更為熟悉的漳河、滏陽河、滹沱河、拒馬河、桑幹河、潮河、白河……顯然,海河是條“混血”河流,“血緣”譜係十分複雜。

  總體而言,河北境內的海河流域實際上包含了8個二級流域(水系),除了上述南運河等5條一級支流構成的水系之外,還包括灤河及冀東沿海諸河水系、黑龍港及運東地區諸河水系、徒駭馬頰河水系。

  其中,黑龍港及運東地區諸河水系包括邯、邢、衡、滄四市的大部分土地,主要河道黑龍港河、老漳河、老鹽河、清涼江等均為河流故道,現主要承擔排瀝(清除河道裏多餘的水量泥沙)功能。而徒駭馬頰河水系主要集中于大名一地,面積最小,僅365平方公里。

  海河還和黃河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西周至戰國時代,現在的海河流域,本屬黃河“領地”。直至西漢,黃河干流東移,原來匯入黃河的大小河流,如大清河、永定河等才得以各自流入渤海,互不交匯。

  “海河流域的二級水系間,枝杈交織、錯綜繁雜。”河北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原院長王衛教授認為:“認識海河水系,不能光看河流的自然變遷,還要關注人工施加的影響,了解這一點,才能掌握解讀海河水系的密碼。”

  因為海河水系的形成,並非天地造化,而是人類干預使然。

  西元206年,曹操開鑿平虜渠、泉州渠及新河,使華北平原上的各條河流開始互通,海河水系扇面分佈的格局方始形成。

  換句話説,自1800多年前,河北平原上的各條河流的徑流狀態就已經發生改變,不再東流向海,而是開始互相連通。後來,隋、元兩代開鑿大運河,強化了這一水系格局。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兩次掀起水利建設高潮。其中,1964年至1980年間組織的“根治海河”工程,使海河流域進一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這項工程,規模宏大,前後歷十餘年之久,每年都要組織七八個地區,八九十個縣市,三四十萬民工,大協作,大會戰,一條河系一條河系地進行治理。

  其間,先後開挖、疏浚了子牙新河、滏陽新河、永定新河等53條骨幹河道,總長度3641公里。

  而今,打開海河流域水系圖,會發現,上述眾多新河的出現,讓既有的自然河流多了“延長線”“平行線”——曾經,海河流域各支流都要通過海河入海,如今每個水系都有了單獨的入海通道。這些人工河道和自然河道相互交織,已然成網。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隨著生態治理措施的加強,官廳水庫風光更加秀麗。  董存旺 攝

  一條有溫度的河

  2019年3月16日,隆化縣三道營村。

  村西的河,結束了漫長的封凍,終於舒展開“筋骨”,冰雪融水滾滾而下,冰層下的魚也獲得解放,隨著水流四處覓食。

  “開河了!”

  “開河了!”

  一群放學歸來的孩子聚到了河道拐彎處,他們把樹枝的每個枝杈都繫上從地裏剛挖來的麻蟲,伸到河裏,還把臉盆送到樹枝下。

  “咬了!”

  “咬了!”

  一手往回拽樹枝,一手往前推臉盆,咬在誘餌上的泥鰍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就劈裏啪啦往盆裏掉。

  這是屬於孩子們的一個節日。

  在季節變換的特殊日子裏,他們甚至不用魚鉤,就能“釣”上半盆小魚。天氣乍暖還寒,但望著臉盆裏歡快游動的那些大自然的饋贈,一張張小臉上挂滿了陽光。

  這條讓孩子們感到溫暖和快樂的河流,是灤河的一條支流,叫小灤河。

  灤河,古稱渜(音暖)水,至今仍被認為是“一條有溫度的河流”。

  渜水之“暖”,因其上游有眾多溫泉:在幹流隆化漠河溝段,有南溫泉注入;支流小灤河有北溫泉注入,伊遜河有唐三營溫泉注入,武烈河上游有七家溫泉、茅荊壩溫泉。在武烈河承德市區段,還有熱河泉水注入……

  “頭擺口外汲清泉,尾蕩渤海洗鹽灘”——這是文人墨客筆下的灤河,它形象描述了灤河的起源和歸宿:灤河發源於豐寧大灘小梁山南麓,上游分別稱閃電河、上都河、大灤河,與小灤河匯合後,始稱灤河。

  灤河水量較豐,沿途匯入的常年有水支流約500條,其中集水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就有小灤河、興州河、蟻螞吐河、青龍河等10條。由於兩岸支流都比較發育,幹流基本居中,整個灤河水系呈羽狀。

  灤河全長888公里,流域面積44750平方公里。在灤州市出山後,參與了冀東平原的塑造。

  灤河冀東段的左右兩側,分佈著30多條單獨入海的小河,其中較知名的有陡河、石河、戴河等,這些河流被統稱為冀東沿海諸河,並與灤河劃入同一水系。

  灤河在樂亭縣南兜網鋪注入渤海。這條本來獨立於海河流域之外的河流,卻由一項水利工程,改變了一路向海的命運。

  2019年2月20日,遷西大黑汀水庫。

  上午9時,一道閘門緩緩打開,清澈的灤河水奔涌而出,不再向南,而是一路向西,“踏”上234公里的輸水旅程。

  在河水將要流去的遠方,有一位母親,正懷抱嬰兒,仰起掌心,仿佛在向天祈水;而水庫閘門的附近,一位工程兵戰士,鐵拳緊握,目光如炬,正俯瞰著腳下大地……

  這是兩尊雕像。一尊是盼水母親,一位是送水戰士;一座在天津,一座在遷西。但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

  引灤入津,新中國第一個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

  1983年9月5日上午8時,灤河干流上的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和引灤樞紐閘依次提閘放水,全長234公里的引灤入津工程正式向天津送水。

  2019年10月13日,天津三岔河口。

  這是灤河水和海河交匯的所在。寬闊的海河裏,水波盪漾,映射著兩岸的風光,水面上不時駛過一艘艘觀光船。

  “我還記得通水那天,市裏專門給每家每戶都發了一小包茶葉。其實啊,不要説泡茶喝,光是水管裏流出來的水,就甘甜著呢!”正在海河邊散步的天津市民周玉蘭憶起了36年前引灤入津通水的那一刻。

  也正是從那一刻起,灤河水流淌進了天津人的血液裏。

  同源京津冀

  2019年4月16日,赤城縣雲州水庫。

  開閘了!

  奔騰的水流,爭先恐後般地從閘口涌出,傾瀉而下,撞擊出一片飛舞的浪花。河道中,水頭所到之處,原本潺潺細流的小河,瞬間變得波濤洶湧。

  水流的方向,是北京的密雲水庫。

  “這是雲州水庫第20次向北京集中輸水。”赤城縣水務局副局長王曉玫介紹,“為緩解北京市的供水壓力,在水利部的協調下,雲州水庫自2004年開始向北京集中供水,目前已累計供水2.83億立方米。”

  用來輸水的天然河道,就是白河。

  白河,《水經注》稱沽水,發源於沽源縣九龍泉,沽源亦因此得名。

  它穿越赤城獨石口,一路納湯泉河、紅河、黑河、湯河,與潮河在密雲水庫雙入雙出,並最終匯流為潮白河。

  而密雲水庫的洩水分兩股進入潮白河水系:一股供天津生活用水或匯入海河;一股經京密引水渠、懷柔水庫流入北京市區,是北京重要水源之一。

  白河本是燕山山脈中一條普通河流,但它穿山越嶺,流入京津市民的水杯中時,已讓京津冀三地人們的血脈緊緊相連。

  類似這樣的河流,遠不止一條。

  在沽源、赤城、豐寧三縣交界處,燕山山脈的最高峰——東猴頂巍然聳立,在以其為中心、方圓幾十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灤河、潮河、黑河三條河流的源頭。

  2019年9月7日,豐寧千松壩林場。

  “這就是京津‘三河源’!”

  林場副場長何樹臣攤開一張地圖,指著圖上的標記説:“你看,這就是東猴頂,雨下到南邊就是北京的水,下到北邊就是天津的水。”

  天津的水,指的是灤河,它從東猴頂北麓發源。北京的水,指的是發源於山麓西南、沽源老掌溝的黑河,以及自東猴頂東南山谷中發源的潮河。

  “過去常説,‘京城一杯水,半杯源赤城’。”王曉玫介紹,為了讓下游喝上足夠的清水,赤城有51個村、6701戶農民從2006年起,不再耕作水稻,“退稻還旱”3.2萬畝。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以跨界河流為重點,推進上下游聯防聯控、聯動治污,已成三地的自覺行動。

  2018年10月,懷來。

  永定河畔,自桑幹河、洋河匯流區域起,至官廳水庫岸邊,出現了成片成片的濕地景觀。

  “這段永定河道及官廳水庫,位於懷來境內,卻屬北京管轄。大沽高程海拔479米,本是官廳水庫周邊,北京與河北行政管理的分界線,而今卻成了京冀共治一盆水的連接線。”懷來縣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主任陳濤介紹。

  自2017年4月起,京冀兩地先後在官廳水庫周邊啟動了4個生態治理項目。這些項目犬牙交錯,無縫對接,打破了分界而治的格局。

  而今,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已經納入國家部署。北京市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組負責人胡明罡介紹,預計到今年底,北京段河道有望貫通。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屆時,綿延170公里的永定河北京段,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將會重現。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成群的水鳥在衡水湖飛舞。 衡水市濱湖新區供圖

  ●類型何其多

  內外徑流

  2019年8月2日,平泉。

  馬盂山北麓,那條名叫“胡胡溝”的山谷中,大片白樺林下,涌出許多涓涓細流。

  這些細流,流下山坡、流過草叢,聚到一塊巨石下,匯成一股奔涌的急流,在石縫間左突右轉,喧鬧而去。

  很難想像,這些涓涓細流,竟然是一條全長1345公里、流域面積21.9萬平方公里的河流的源頭。

  這條河,就是遼河。

  因此,那塊巨石上,被刻上了“遼河源頭”四個大字。

  刻石者不是平泉本地人,而是1990年6月前來考察的遼寧營口市藝術家考察團的成員們。

  營口,曾是遼河入海口。1958年起,遼河改道從營口離開,但它卻在營口人心中一直流淌。地處平泉的遼河源,也因此被400多公里外的營口人記在心上。

  “實際上,遼河在平泉這一段,名叫老哈河。”平泉市旅遊文化局主任科員王恩山介紹,老哈河在平泉境內的流程只有75公里,但卻讓河北在海河流域之外,又跨進了另外一大流域。

  老哈河之外,分別發源於圍場、平泉的西路嘎河、大淩河,也屬遼河流域。它們流經的土地,雖然只佔河北全省總面積的2.4%,卻分屬遼河水系、遼東灣西部沿渤海諸河水系兩個二級流域。

  老哈河出境向北流淌,最終注入渤海。

  而在河北,還有一些同樣向北流淌的河流,最後的歸宿,卻離海很遠——

  2019年7月29日,沽源五花草甸。

  金蓮花正在盛放,這是一年中草原上最美的季節,遊人如織。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孕育出這番風景的,正是那條發源於十幾公里之外的葫蘆河——它潺流不息地從草甸中淌過,正滋潤著這片土地。

  “山無頭,水倒流”,是壩上高原的典型地理特徵之一。而葫蘆河就是一條向北“倒流”的河。

  在河北上千條河流中,這是最為特殊的一種類型。

  奔流到海,本是大多數河流的歸宿。但河北流域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的1386條河流中,有33條的起點和終點都在壩上高原。

  全長88公里的葫蘆河,一路向北流去,最終注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棺材山淖。

  這樣的河流,被稱為內流河或內陸河,與奔流到海的外流河,分屬不同的河流系統。

  也正是葫蘆河等內流河的存在,讓河北的河流水系變得更加豐富。在海河流域之外,全省還有2%的土地屬於內流區諸河流域中的內蒙古高原東部內流區水系。

  河北河流的多姿多彩,還表現在水流自身的特徵上。

  “赤城有白河和黑河,並不意味著河水就是白色或黑色的。”赤城縣水務局水資源管理站站長石偉,從小在白河岸邊長大,他説,從兩條河裏分別掬起一捧河水,都會是清水。

  實地踏查這兩條河流,我們才發現兩條河的得名,原本基於河底的顏色——白河因河床內多白色石英砂礫和沸石,遠望如一條白帶而得名;而黑河因流經火成岩地區,河床多黑色礫石,且河底有青苔,水呈黑色,得名黑河。不過,白河的一條支流——紅河卻有一段是紅色的——因其流經地富含赤鐵礦,河水被染紅了。

  “實際上,河道的名稱,更多地反映了河流在某個歷史時期的水文特徵,但隨著歷史變遷,其中很多特徵已經消失或者不顯著了。”王衛介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濁漳河和清漳河,歷史上,濁漳河因為河水渾濁而得名,但如今,早非如此。

  湖泊洼淀

  2019年10月8日清晨,衡水湖。

  一聲鳥鳴,喚醒了這片廣闊的水域。

  很快,成千上萬的鳥兒醒來,一起扇動著翅膀,飛向天空。秋意漸濃,但鳥兒們棲身的蘆葦蕩仍舊鬱鬱蔥蔥。

  這一天,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總工程師、研究員李宏凱早早就出現在湖畔,他是衝這些水生禾草來的——按照規劃,今秋將對2000畝蘆葦、蒲草進行收割。

  “不割不行了!這幾年湖裏的蘆葦、蒲草佔了近一半的水面,枯萎後沉到湖底就會變成腐殖質,能使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影響水質。”李宏凱説,這些水草又不能全割掉,得有規劃地給鳥留足棲息空間。

  也許,人類對水域和自然的影響和干預,每一項都應該把握這樣的平衡——這是衡水湖從誕生起,就給人們帶來的啟示。

  這片水域被稱為衡水湖的歷史,只有61年。

  在此之前,這裡只是禹貢黃河和北宋黃河等古河道淤積高地之間的一片洼地。1947年起,全國第一個機械化農場——冀衡農場,曾在這裡開墾土地3萬多畝。

  “1958年開始圍堤蓄水,計劃用來灌溉農田,但蓄滿水後,卻因為缺少配套的提水設備,非但沒能澆上地,反而因為高水位蓄水,加劇了周圍土地的鹽漬化;同時圍堤單薄,對周邊群眾生命財産構成威脅,於是,1962年開始放水,退水還耕。”李宏凱在衡水湖畔工作多年,熟悉衡水湖的前世今生。

  這片洼地,在清朝時,被稱為千頃洼。李宏凱的研究中,它與古黃河、古漳河、古滹沱河、古滏陽河等多條河流關係緊密,它實際上就是這些古代河流在太行山東麓傾斜平原前緣沖刷形成的淺碟形洼淀。

  華北平原上,這樣的洼淀,還有很多,如滏陽河流域的永年洼、寧晉泊、大陸澤,大清河流域的文安洼、東淀、蘭溝洼,子牙河流域的賈口洼……這些洼淀,為河北湖泊的出現提供了地形基礎。

  而洼淀能否成為湖泊,則需要水源的保障。

  1973年開始恢復蓄水的衡水湖,是通過冀碼渠引來的滏陽河水;其後,主要是通過引黃入冀工程引來的黃河水;黃河缺水的2005年,還曾向岳城水庫引水。

  由於水源所限,河北平原上的大多洼淀,仍舊只是洼淀。

  唯有衡水湖,已成華北地區單體水面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還擁有水域、沼澤、草甸、灘塗、林地等,成為我國北方極具稀缺性和典型性的內陸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為南遷北徙的鳥類提供了一塊優良的棲息地和庇護所。

  相比之下,壩上高原上的湖泊密度,遠高於河北平原。

  2010年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常年水面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30個,其中24個分佈在壩上高原。

  2017年10月15日,尚義。

  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內,電話鈴聲響起。

  “什麼?你説我們濕地公園是一片空地!”工作人員馬利生接起了電話。

  一週前,他發現幾款知名的電子地圖軟體上搜不到自己所在的濕地公園,就向這些軟體提交了標注申請。而今,等來的頭一個回復電話裏充滿了質疑。

  “沒錯,我們就是一片空地,一片僅僅由湖淖和草地構成、幾乎沒有人工設施的‘空地’!”馬利生抬起頭,窗外那片在陽光照射下泛著光澤的白色水域,讓他的語氣充滿自豪。

  這,就是察汗淖爾,華北地區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上世紀50年代,這裡湖面曾達23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米。而今這裡的水面已經很小,只有10平方公里,成為一座時令湖。”公園管理處主任王向海介紹,湖泊的水源主要來自二龍河等內陸河,湖泊水面大小,完全取決於降水情況。

  察汗淖爾,源於蒙語,意為白色的湖泊。

  這種“白色”,有著兩種解讀:一是水質清澈;二是作為一座時令湖,湖水蒸發後,大量的鹽鹼在岸邊析出,會形成白花花一片。

  這一特徵,恰是壩上湖淖的共性。

  雨水沖刷著高原上的土地,帶走了其中鹽分,匯集成河,並最終注入一個個湖淖之中。

  這些內陸河中流淌的本是淡水,但在四週封閉的湖淖內,湖水礦化度會不斷變化。當其大於1克/升時,也就成了鹹水湖。

  幾十公里之外,位於康保縣的小鹽淖,以及康保和內蒙古商都交界的八角淖、鹽淖的湖水,因礦化度大於35克/升,已經成為鹽湖。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尚義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 王向海攝

  泉流飛瀑

  2019年9月12日,赤城。

  縣城西7.5公里的一條山谷裏,熱氣正從一處處泉眼升騰而起,水汽氤氳,宛如仙境。

  這就是關外第一泉——赤城溫泉的所在了。

  “如果是冬季,熱氣凝結在樹枝上,會形成晶瑩的冰挂,古人在詩篇中稱其為‘琪樹朝霜’,還是赤城八景之一呢!”赤城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肖志萍帶著客人,正在近距離感受這處寒谷溫泉。

  據她描述,溫泉未開發前,人們在岩石上開鑿出巨大的露天浴池。每逢下雪,飄落的雪花與熱騰騰的蒸汽相交匯,那幅光影斑駁的景象,總會讓人聯想到日本的北海道。

  “但赤城溫泉最獨特的一個地方,是能飲用!”肖志萍介紹,“赤城溫泉中的‘眼泉’,水溫和體溫接近,用來洗眼、泡澡,能和身體無感接觸;‘氣管炎泉’的水,能滋潤咽喉,消除癢痛;最神奇的是‘胃泉’的水,入口溫潤、黏滑……”

  這一打破很多人習慣認知的特點,在省地礦局地質三隊此前的探測、化驗中得到了科學支撐。其中,“總泉”鋰含量0.8毫克/升,偏硅酸含量為78.01毫克/升;而“胃泉”和“眼泉”中,鍶含量為8毫克/升,均已達到或優於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

  “赤城對溫泉最初的開發,就是用作醫療保健。”赤城溫泉度假村管理處工作人員張萬銀1993年從部隊轉業時,就分配到了單位前身——赤城溫泉療養院。

  赤城溫泉所處的地熱田很小,面積只有0.06平方公里。但在全省幾十處天然溫泉中,這裡的年放熱量卻是最大的,可折合標準煤8318噸。張萬銀介紹:“光‘總泉’每小時就出水31立方米,現在的幾家賓館根本用不完。”

  地質專家還發現,赤城溫泉,發育于燕山期巨斑狀花崗岩地層中,因尚義—赤城和大河南—赤城兩條深斷裂的影響而形成。

  因斷裂帶影響而生成,這也是河北溫泉的共性特徵。

  全省擁有天然溫泉的16個縣(市、區)中有10個分佈在燕山山脈中,3個分佈于冀西北間山盆地間,3個分佈于太行山脈。

  其中,水溫高於60℃的熱水溫泉大多分佈于尚義—赤城斷裂以北,余者多為低於60℃的溫水或溫熱水溫泉。

  水溫在20℃以下的冷泉分佈較廣。

  這些泉水,作為地下水的出露之處,很多都是河流的源頭。而黑龍洞泉,則是其中岩溶水的典型代表。

  2019年9月17日,邯鄲市峰峰礦區。

  滏陽河畔,一層層石階之下,就是親水準臺了。逐級而下,最後兩級石階之間,冒出了一股泉水,如果不是沙粒在水底翻滾,真沒法讓人相信這竟是一處泉眼。

  踏訪黑龍洞泉的行程,就這樣讓人充滿了驚喜。

  原來,黑龍洞泉並非一眼泉,而是一個泉群。石階下的泉眼,只是其中最弱小的一個。河對岸,那個名為黑龍洞的溶洞才是歷史上的主泉,上世紀60年代一次暴雨過後,泉水曾噴涌1米多高。

  而今,洞中已不再出水,但下方的兩處泉眼,每天都會吸引大量市民前來打水。尤其是清晨,甚至會排起上百米的長隊;為了能喝上這裡的泉水,有人要走上幾公里。

  地質專家考察認定,黑龍洞泉域,屬於峰峰奧灰水系岩溶地下水,在上游約2400平方公里的面積中,天然降水進入地下水層,自西向東徑流,至黑龍洞泉一帶集中排泄。

  這裡,因此成了滏陽河的源頭之一,同時也是邯鄲市的主要飲用水源。

  當然最感幸福的還是傍水而居的黑龍洞村村民。

  滏陽河畔另辟的一條小渠旁,擠滿了洗衣的婦女。

  她們或蹲或坐,或搓或揉,時而抬頭聊幾句家常,時而掄起洗衣棒砸上一頓……那場景,滿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如果把河流水體比做人,那麼泉水就是它的萌芽,小溪是它的幼年,而瀑布則是其一生中最精彩壯麗的時刻。

  屬於濁漳河的這一幕,就上演在涉縣合漳鄉張家頭村西北。

  雨季時,濁漳河水從山谷飛涌而出,至此突然遭遇斷壁,向山澗中跌落時飛瀉成瀑,水聲鼎沸。涉縣人稱其為天橋斷(涉縣方言稱瀑布為斷),外來者卻視為“小壺口”。

  類似這樣的自然水體景觀,在河北屈指可數。一些景區,不得不靠電力向高處抽水,打造人工瀑布。

  天橋斷“漳河落澗”,為全長400多公里的漳河,也為缺水的北方增添了最為壯觀的一幕。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涉縣太行五指山景區的壯觀冰瀑。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人工的力量

  山峽庫群

  2018年10月29日,懷來。

  豐沙線上,一列火車駛過大片水面,而後一頭從隧道扎進山體。前行途中,兩座隧道間,留了個可以向外觀察的“窗口”。一位乘客忽然忍不住驚嘆:“剛經過的水面,原來出口就在這裡!”

  她手指的方向,兩道山崖向中間急劇收窄,最窄處,一座大壩上佈滿了歲月痕跡。

  這就是官廳水庫的大壩了!

  官廳水庫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這座大壩已經65歲。

  “65年來,這道內部用黃土碾壓而成的土石壩,擋住了洪水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讓下游地區再也沒有出現歷史上那樣的決口氾濫。”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副主任李光遠説。

  翻開史書,永定河造成的傷害仍歷歷在目:從元代到清末,共發生水災117次,每次都要淹沒大片土地。其河道搖擺不定,遷徙無常,故被稱為“無定河”。

  清朝時曾進行大規模治理,康熙還賜予其現名,祈望“永遠安流,不再為患”。然而,民國期間它仍氾濫7次。1939年,它和大清河一起興風作浪,使天津市內水深兩三米。

  而今,有了官廳水庫的攔蓄,永定河平靜了。

  不只永定河,河北河流大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山區河段集水面積巨大,出山之後,沒有丘陵地帶進行過渡,直接進入毫無約束的平原,動輒就會洪災氾濫。

  “歷史上人們曾經探索過築堤束水、減河分洪、淤沙減洪、洼淀蓄滯、裁彎取直等很多防治洪害的辦法。”王衛介紹,新中國成立後,確立了“以蓄為主”的方針,1949年11月新中國剛成立,立即開始謀劃建設官廳水庫事宜;1958年開始,又在海河流域掀起了以興建水庫為主的第一次大規模水利建設高潮。

  坐落在平山縣的崗南水庫,就是那時興建的。

  這座大型水庫,總庫容15.7億立方米。河北1958年同時開建的大型水庫有19座,總庫容達107億立方米,參加水庫建設人數多達47萬人。中小型水庫更是數不勝數。

  崗南水庫是當年3月上旬開工的。下旬,決策者提出要“一庫變兩庫”,即用建設崗南一庫的人、財、物,在同一時間再修一座黃壁莊水庫。

  如今,一對相距僅28公里的孿生水庫,已經在滹沱河干流上佇立了60年。

  “當年修建的這些水庫,主要為了防洪,而且多選擇在河流出山地帶,因此,太行山、燕山山口地帶也就形成了一個山峽水庫群。”王衛認為,當年的舉措,不僅削減了洪水,還留住了水——對於河北而言,水就是最重要的資源約束。

  河北的大中型水庫有60多座,除去後來建在平原洼淀中的大浪淀等水庫之外,多分佈這片水庫群中。其中,潘家口水庫為深山區峽谷型水庫,余者均屬湖泊型水庫。

  如今,河北已遠離大面積洪災多年。這片水庫群更多地在發揮著蓄水供水的功能,已經成為城市的重要水源地。

  2019年5月31日上午9時,承德。

  隨著指揮者的一聲令下,雙峰寺水庫大壩主體底孔工作閘門緩緩降落,正式下閘蓄水。

  這是河北最年輕的一座水庫,它被稱為我省的“一號水利工程”,也是國務院規劃的2020年要完成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承德市水務局負責人介紹:“雙峰寺水庫,除了要將承德市區的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並保證城市供水安全之外,還要確保避暑山莊湖區和市區的生態補水,使承德市區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人間天河

  2019年9月17日,磁縣。

  張二莊東南,一座大橋飛跨兩山之間,遠遠望去,宛如一道“山峽彩虹”。大橋外形頗像趙州橋,但規模卻比趙州橋雄偉得多,足有10層樓高。

  然而這座橋,上面通行的卻不是車輛,而是水流——一渠引自漳河的清水,行至此處時,需要這樣一座“大橋”,才能跨過兩山之間。

  這座“橋”,實際上就是躍峰渠上的險峰渡槽,它自建成起,就以106米的單孔跨度,一直保持著亞洲最大單跨石拱渡槽的紀錄。

  這樣的渡槽,在躍峰渠上並非一處。

  興建於1975年的躍峰渠,總長240多公里。其幹渠自涉縣臺莊至武安流泉,一路走來,穿繞54座山峰,跨越49道溝壑,每一段,都如險峰渡槽這般險峻、這般雄偉,它盤旋在山腰之上,有如巨龍,逶迤東去。

  當河南的紅旗渠成為一處引人關注的景點時,同樣是一條人間天河的躍峰渠,卻在過去43年間,一直默默地履行著水資源生命線的職責,為邯鄲市輸送清水80多億立方米。

  引水輸水,就是渠道的使命。

  漳河岸邊,這種興水利民的探索,歷史悠久。2300多年以前,那位破除“河伯娶妻”騙局的西門豹,就曾在漳河岸邊開鑿了引漳十二渠,讓這片土地成了當時魏國最富有的地區。其後,清朝時始建的民有渠,以及八路軍129師指戰員興建的漳南渠,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興水濟民的渠道,往往會打破分水嶺的限制,讓水跨越自然流域。

  2019年3月20日,懷來縣夾河村。

  當攝影師孫慧軍把無人機放飛到桑幹河與洋河交匯處的上空時,他赫然發現,鏡頭中的河道竟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景觀——兩河交匯,一黃一綠、涇渭分明。

  原來,與往年不同,今年永定河生態補水,首次在桑幹河上游通過渠道從山西萬家寨水庫大規模引入了黃河水——誰能想到,黃河水,竟然從西北方向進了北京!

  事實上,在黃河離開河北平原數百年之後,而今的河北人對黃河水並不陌生——1994年起,黑龍港流域就已經重新受到黃河水的潤澤,衡水湖以及滄州市主要水源地大浪淀水庫的水源,就是黃河水。

  那條起自山東聊城,穿越我省邢臺、衡水、滄州,直至天津的引黃總幹渠,已經成為河北東南部平原水資源短缺地區的輸水大動脈。

  2019年9月30日,東光縣宋井村。

  擰開水龍頭,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長江水。在這裡,以前祖祖輩輩都喝高氟水、苦鹹水;而今,端起杯子,喝了口長江水,很多村民都會激動得脫口而出——“這水,可甜咧!”

  截至這一天,東光縣447個村、38萬居民,全部喝上了“甜水”,東光也因此率先在滄州全市實現了城鄉居民共飲長江水的夢想。

  讓這一夢想變成現實的,正是新中國第一個超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這是另一條人間天河。

  工程自丹江口水庫起步,用明渠、涵洞、渡槽、倒虹吸等工程設施,穿越山嶺、河流、公路、鐵路,一路向北,直達京津。其中河北段主體工程總長596公里,另有保滄幹渠、廊涿幹渠等大量配套工程2000多公里。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近5年的時間裏,已經有140多億立方米的長江水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河北平原大大小小的城市中,讓清澈的江水進入了千家萬戶。

  2019年10月13日上午,石家莊滹沱河與太平河交匯處。

  一場龍舟競賽正在展開激烈角逐,32支隊伍個個奮勇爭先,鼓聲、參賽隊員的呼喊聲、觀戰者的加油聲,回蕩在這片碧波之上。

  石家莊市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喬恒利介紹:“這場龍舟賽,不僅是第四屆河北省旅發大會的重要亮點活動之一,也是石家莊市第一次大規模的水上運動體育賽事活動。”

  一個北方城市,能夠舉辦南方地區才盛行的龍舟賽,水源至關重要。而這片水域中,盪漾著的正是南水北調工程輸送來的長江水——自2018年9月始,水利部、河北省政府聯合開展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工作,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等部分河段成為補水試點。

  通過生態補水,流淌進滹沱河的,不僅有水,還有別具風格的水上運動和水文化。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水脈探源

深秋時節,流經樂亭縣的灤河兩岸色彩斑斕,宛如畫境。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和諧人水

  2019年10月17日,邢臺市七里河畔。

  65歲的劉玉峰正在拍攝婚紗照。

  “年輕時候沒拍過,現在補上!”攝影師的鏡頭前,他一邊和老伴擺出各種姿勢,一邊説:“你瞅這風景,看在眼裏,美在心裏,那感覺,能讓人年輕好幾歲!”

  這是一位邢臺市民用語言和行動給予城市母親河的最高讚美。

  七里河發源於邢台西部山區,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全長100余公里,其中近1/4的河段橫貫邢臺市區南部。

  然而,眼前河暢其流、水復其清的風光,卻是這條河兩度重生的結果。

  第一次重生,始自2006年初邢臺市全面啟動的七里河綜合治理工程。

  自那時起,這條昔日垃圾成堆、污水橫流、河道淤積的臭水溝,逐漸成了一條景觀河,于2013年獲得“中國人居範例獎”稱號,還在2015年成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國家水利風景區,在河北境內現有24座。分別依託水庫、濕地、自然河湖等建設。七里河國家水利風景區,屬於其中的城市河湖型。

  2016年7月19日,一次當年入汛後最強降雨過程出現在邢臺,雨情汛情達到歷史極值,七里河遭遇了歷史上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洪水行至市區南部大賢村時,與突然大幅度變窄的河道相遭遇,導致洪水決堤而出,衝向村莊,造成嚴重損失。

  災害面前,七里河建設者們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搶險,而後通過一系列災後重建工作,使河道防洪能力大幅提升——從災難中崛起,七里河迎來了第二次重生。

  新的治理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通暢河道——河道開始被拓寬到百米以上。邢臺市七里河建設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其中,一個重要變化,就是由“人治水”轉變為追求“人水和諧”。

  而今,通過河道整治、生態蓄水、設施完善、綠化補植等舉措,七里河畔已然一幅綠滿邢襄、水潤古城的景象。10月17日當天,在邢臺舉行的一場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經驗交流會上,重生的七里河再次成為典型,收穫了來自國內各省(市、區)幾十位水利專業人士的點讚。河北近日在全省範圍內評選的十大“秀美河湖”,七里河欣然入列。

  “同歷史上相比,江河治理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要求我們在實現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和宜居水環境四方面,一個都不能少。”來自水利部一位專家在現場表示,今後,所有江河都要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奔向這樣的目標,需要用新機制來開啟治河新時代。

  2019年7月21日下午,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小米河頭村。

  戴河岸邊,河長高俊平又開始巡河了。

  全長35公里的戴河,在小米河頭村這一段,納入了支流米河,然後南流折東,最終從北戴河區入海。

  高俊平的職責範圍,約有1.85公里長。他一路徒步走來,查看著河道內有無垃圾,河兩邊有無污水。

  “就在這河邊,曾有一片4萬多平方米的生豬養殖小區,是我帶頭建的,也是我帶頭拆的。”高俊平是這個村的村支書,十多年前,他投資150萬元建設圈舍養殖生豬,帶領79戶村民走上致富路。

  秦皇島市在全省率先實施河長制後,戴河沿岸被劃為禁養區。高俊平成了一名河長,他頂著諸多不理解,拆除圈舍,消除了養殖廢水對戴河的污染。

  如今,以這段河道為核心打造的戴河生態園,已經成為秦皇島市一道城中“山水畫廊”。

  高俊平打開手機上的“河長雲”APP,上報當天的巡河情況。他知道,全省還有5萬多名各級河長、湖長,像他一樣,正行走在大大小小的河湖岸邊,正在追逐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新夢想,正在用行動讓一條條河流都變成幸福河。

  水,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我省幅員遼闊、江河眾多,歷史上,我省廣大的平原區域曾是地下水資源豐沛之地。地下水,在燕趙文明的發展歷程中起到過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我省也一度面臨著缺水難題。如何合理節約、利用寶貴的水資源?一度被過度開採的地下水如何恢復?我省在保護和恢復濕地資源上做出了哪些努力?敬請關注《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第四單元。(採訪記者 董立龍、焦磊、宋柏松、李建成、馬彥銘、戴紹志 通訊員 王滿龍、姜雪娟、王藝 執筆記者 董立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