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康保:智慧就業助力貧困戶找到好“飯碗”

2019-10-25 14:26:15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張家口市康保縣智慧就業服務系統,一頭連著急需幫助的貧困家庭,另一頭連著等待用工的各大企業,有效幫助貧困戶與各大企業實現精準就業對接,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近日,記者走進康保縣,探訪智慧就業系統助力貧困人口找到理想工作,破解貧困難題。

  覆蓋全縣 智慧系統助力貧困戶就業增收

  十月的康保已經頗具冬日景象,但是恒太皮具扶貧車間內卻生産地熱火朝天。皮具縫紉機前,建檔立卡貧困戶代存芳正在緊張得縫製皮具。談起現在的好日子,她臉上就掩飾不住笑容。

  代存芳是康保縣屯墾鎮范家營村村民,一家六口全靠家裏的30畝旱地維持。十年九旱靠天收,就算是年景好,每年純收入也超不過2000元。而如果年景不好,辛苦一年可能還要倒貼錢。加之代存芳右腿有殘疾,行動不便,全家人的生活非常拮據。

  在今年6月,“康保縣智慧就業服務系統”將代存芳推薦到康保恒太皮具扶貧車間工作,成為了一名有穩定收入的産業工人,一家人生活就此迎來了轉機。

  “這個工作真是太好了,我的腿有殘疾,正適合這種坐著就能完成的工作。”代存芳高興得告訴記者:“現在我一個月能掙兩千多塊錢,一個月的收入,就能趕上過去一年。”

  據介紹,為了解決貧困群眾信息不暢,求職無門的難題。康保縣對全縣所有勞動人口逐一摸底核實登記,同時廣泛收集省內外企業用工需求,將職位供求信息梳理匯集,聯合清華大學打造出能夠有效幫助貧困群眾就業的“智慧就業服務系統”。

  據統計,智慧就業服務系統運行以來,已登記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7417人、易地搬遷勞動力19801人,安置就業620人。同時還通過就業扶貧專崗以及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357人,帶動短期靈活就業2000多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

  搭建平臺 破解求職招聘“兩頭難”

  貧困戶找到理想工作而欣喜不已,企業老闆也樂開了花。

  河北恒太皮具副總經理馮德勝告訴記者:“之前招工,就是在企業官網或者本地網站發佈招聘信息。但有能力上網查詢職位信息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有不少貧困戶適合我們公司的工作,但又沒有上網的條件。加之網站的覆蓋面有限,招聘一直很費勁。”

  在公司管理者因用工難題撓頭不已的時候,康保縣智慧就業服務系統的出現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馮德勝告訴記者:“現在這個系統集納了全縣所有的勞動者信息,而且特別詳實具體,我們可以根據需求,批量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工人。系統的名氣也大,本地人找工作都會來這個系統。我們發佈的招聘信息每次都能吸引到很多人來應聘。”

  截至目前,恒太皮具已通過智慧就業系統長期聘用貧困勞動力28人、季節性聘用貧困勞動力120人,員工年均收入均在萬元以上。“貧困人員找到了工作,公司也得到了發展,這是個互利共贏的好事啊。”馮德勝説。

  “康保縣智慧就業系統,破解了求職和用工‘兩頭找不到’的難題。”康保縣人社局局長高傑介紹道,康保縣智慧就業服務系統,實現企業用工和貧困勞動力就業雙向選擇、精準對接,有效推動了就業扶貧工作。

  技能培訓+增設崗位 就業扶貧獲貧困群眾點讚

  “康保縣作為河北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脫貧攻擊任務十分艱巨。而就業,是扶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康保縣人民政府縣長魏紅俠告訴記者,在研發智慧就業服務系統的基礎上,還從提升勞動者素質、增加崗位供給兩方面入手,推動就業扶貧工作。

  目前,康保縣人社局、農牧局和職教中心等相關部門已開展芽菜栽培、棉褲縫製等職業技能、創業技能培訓9期,完成培訓380人;勞動力轉移培訓4期,完成培訓192人,同時深入全縣326個村、5759戶,發放就業政策宣傳資料2萬餘份,完成培訓6000人。

  “開展就業扶貧,充足而適合的崗位同樣非常重要。”魏紅俠介紹到,康保縣依託縣內21家龍頭企業,建設了16家扶貧微工廠,提供3100多個就業崗位。依託兩家勞務派遣公司,每天派專車接送縣內沒有完整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各大産業基地、企業短期務工,近半年來已經實現7500多人次的臨時就業。針對農村地區弱勞動能力貧困群眾,康保縣還創設了包括農村保潔員、護路員、護老員等6大類2.2萬個農村扶貧公益崗,讓弱勞動能力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記者 董浩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