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上有天使——就是“復明12號”上的12個人 “復明12號”:讓貧困群眾走向光明

2019-11-07 13:45:06  來源:長城網  責編:董健雄

  編者按 全民健康,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提到關係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擺到重要地位和工作日程,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論斷。黨中央將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其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使命就讓貧困群眾擺脫病魔,實現“全民健康”。

  在河北,有這樣一支醫療扶貧隊,12人,15年,年年風雨無阻,奔走在河北貧困地區,行程30萬公里,累計為河北23605名貧困患者送去了光明。僅為貧困群眾減免醫療費用就高達5900多萬元。

  這就是由河北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白內障超聲乳化專科12名醫生護士組成的“復明12號”流動醫療隊。

  從新入職的小丫頭到孩子媽,從一名專家到“父女組合”。這支流動醫療隊在歲月更迭中堅持,使命在延續中堅守,愛心在傳遞中鋪展……

  張家口,有河北全省最集中的深度貧困區。在壩上地區,因為紫外線強烈,白內障患者的發病率很高,且絕大多數患者集中在邊遠偏僻的農村。本已貧病交加,就醫困難,“看不見”更加重了這些患者心頭的陰霾。

  假如世上有天使,“復明12號”流動眼科手術車上的醫生護士就是。張家口蔚縣常老師的心裏一定是這麼想的。常老師命運多舛,她的愛人和兩個兒子三年中相繼因病去世。悲傷加勞累,她的眼睛近乎失明。當地醫院檢查後,診斷結果是虹膜炎,由於她的瞳孔小,手術難度很大,醫生建議她到醫療條件更好、更安全的市區醫院進行手術,但一大筆手術費用是常老師承受不了的。就在常老師決定放棄治療的時候,她的學生知道了流動手術車要來了,給她報了名。2018年,“復明12號”流動眼科手術車的醫生討論出了一套針對她的治療方案,併為常老師成功做了手術。當摘掉紗布,清晰地看到醫生、醫院的設備和桌椅時,常老師不禁流下淚水,感覺到久違的溫暖陽光照耀在身上。

  “在醫院做一例白內障手術要花5000多元,很多貧困患者承擔不起費用,只好一年拖一年。”“復明12號”流動眼科手術車的手術醫生劉哲峰説。

  這位白內障手術的專家,技術全省一流。2005年,當時的河北省衛生廳經過全省考察,將組建醫療隊的任務交給了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白內障超聲乳化專科,使用亞洲防盲基金會捐贈的“復明12號”手術車,開始了為貧困地區白內障患者流動手術的“長征”。因為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具備很高的安全性。它具有切口小,癒合快、視力恢復好等優點,特別適合在流動手術車上做。

  劉哲峰恰恰是當時河北省使用超聲乳化技術治療白內障手術的知名專家,又是黨員。

  “當時衛生廳和省婦聯的領導好幾次到我們科室來考察。”劉哲峰説道,“我當時覺得,上級領導信任我,將任務交給了我,我就得把這項工作做好。”

  就這樣,劉哲峰和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白內障超聲乳化專科的11名同事組成了“復明12號”流動醫療隊。2006年,作為“復明12號”流動醫療隊的成員,劉哲峰第一次來到張家口。回憶起第一次張家口之行,劉哲峰説有一件事讓他終生難忘。

  那是在萬全縣,一位老大娘來做手術,從懷裏窸窸窣窣摸出一個小布卷兒,老人黑瘦的手指把布卷兒一層一層剝開,裏面都是五元、十元的零錢……

  “當時‘復明12號’項目還沒有全部免費,患者手術要交600元錢(注:2009年之後全部免費)。雖然這已經是補貼性收費了,但還是有人交不起。”貧困和疾病讓這裡的白內障患者不得不承受生活的雙重重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能埋在看不見的黑暗之下。從那時起,“復明12號”流動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些貧困的患病群眾對光明的強烈渴求。

  “有些地方家裏孩子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裏的都是老人。尤其前幾年,大部分做手術的患者都是雙眼失明很多年的,下三輩兒的孫子出生以後都沒見過,甚至都不知道兒媳婦長什麼樣。” 醫生劉晨瑤説到這裡,眼圈兒都有些紅。

  “有技術就應該為貧困地區作貢獻。”劉哲峰一句話道出了醫療隊所有人的心聲。就為這一句話,他們一下子堅持到了現在。

  不辭辛苦——只為病人期待的眼神

  15年來,每年6、7、8月份,“復明12號”流動醫療隊就會出發,從蔚縣到康保,從涿鹿到沽源,跑遍張家口所有縣市區,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流動醫療活動,免費為白內障患者做手術。每一個地方,他們最多能停留5天,就要趕往下一個地點。最多的時候,一天他們要做40多例手術。醫療隊只有12個人,每人都各管一攤兒,沒有一個替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LOCAL201911041530000518515296480

  接受“復明12號”手術後重見光明的患者。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供圖

  “我們的手術對象基本上都是農村的。當時的路特別難走,尤其是村裏的路,到處坑坑洼洼。有的時候把我們手術車都卡住了。大家只好下去推車。”劉哲峰回憶起十年前的一幕幕,記憶猶新。

  “我們每人每天的吃飯和住宿標準是70塊錢。”護士長王迎煒一想起剛開始的時候,就有些激動,“隊裏好多護士都是家裏的獨生女。連吃帶住,一天就70塊錢,條件非常艱苦。我們住在最便宜的招待所裏,好幾個人一間屋,墻上都是小蟲子。最慘的一次是,累了一天,吃的是玉米糊糊和菠菜葉子湯。醫生辛苦吃好點,也就是麵條和菠菜葉子湯。”

  “每次看到老人做完手術,第二天一拆紗布,眼前有了光亮,老人就哭了。”王迎煒説,醫療隊的每一個人都時常被感動著,雖然條件很苦,但誰都沒有打退堂鼓。

  人手少任務重,除了工作,就是在趕赴下一站的路上,再加上水土不服,難免有人生病。“病了也要堅持,一個人休息,就要耽誤整個團隊。”談起工作,領隊牛士河神情莊重,“一年才來一次,再苦再累對我們不算什麼,對患者來説那是多一年的黑暗!”

  有一年在張北縣,手術快要結束時,護士李欣的慢性闌尾炎發作了。手術車上是無菌操作,所有醫護人員在嚴格消毒後不能碰任何和手術無關的東西。不能坐,不能靠,甚至不能喝一口水。李欣疼得咬著牙,臉色慘白。給患者做完手術,醫療隊還要在天黑前趕赴尚義縣。李欣再也支持不住了,在去尚義的路上開始輸液。當地醫生看著心疼,説:“姑娘,看你疼成這樣,我給你把闌尾切除了吧。”李欣搖搖頭説:“那麼多人等著,我沒時間。”連續幾天,李欣都是堅持著晚上輸液白天撐著繼續工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LOCAL201911041531000103652098018

  “復明12號”車外等待手術的患者。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供圖

  “我們什麼時候去有準日子,什麼時候回來沒準日子,一去就根本沒有時間休息。當地提前聯繫好了病人,我們下去做手術。假如我們這一站在萬全,下一站到崇禮,有的病人知道手術車過來的消息晚了,趕不上萬全縣的手術,這病人就一路跟我們走追著去下一個縣。”護士長王迎煒説道,“等我們到下一站,病人從萬全追到崇禮。我們做了一天手術,大家都累得不行了,但病人就在手術車旁,眼巴巴地看著你,我問主任咋辦?主任説,做吧。”

  “累當然累。”劉哲峰已經72歲了,但他每年還隨隊下鄉。劉哲峰説:“對於一個貧困家庭,一個人復明會減輕很多負擔,也許全家的生活都會徹底改變。看著那麼多渴望的眼神,我們能多做幾個就多做幾個。”

  看見光明——這是醫者最大的欣慰

  當病人解開蒙在眼前的紗布,看見光明那一刻,是醫護人員最開心的時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LOCAL201911041531000205107567197

  患者走下“復明12號”車激動的豎起大拇指。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供圖

  李振花今年86歲,家住張家口萬全縣宣平堡鄉上營屯村。“得了白內障以後視力越來越低,自己生活不方便還拖累兒女。現在可好了,沒花一分錢就治好了眼睛,看東西特別清楚……”在“復明12號”上進行雙眼白內障手術重見光明後,李振花激動地連聲感謝醫生的好技術和黨的好政策。

  “每年一到五月,縣裏人就打聽,醫療隊什麼時候來啊。”涿鹿縣婦聯主席李麗華説,“大家都非常歡迎他們。”

  “我們的手術治療採用最先進的超聲乳化術摘除白內障,術後第二天便可揭開紗布並恢復視力,大部分患者視力恢復到0.6-0.8,部分患者術後視力達到1.0。”主任醫師劉哲峰説。

  “有老兄弟倆一起來做手術的,有母女倆來做手術的。好多人做完手術,眼睛能看見了,都哭。得了白內障,親哥倆都好久沒見過對方長什麼樣了,能看見了,能不高興嗎?”王迎煒説。

  “沒想到我死之前還能看見孫子長啥樣。”因為白內障長期失明的老人摘下紗布,看見自己的親人,老淚縱橫激動地説。

  “眼睛瞎了,啥也看不見,成了家裏的累贅。這下好了,孩子們可以放心出去打工了。”有老人拉著醫生的手,流著淚久久不放。“白內障五六年了,眼睛啥都看不見,生活不方便還要拖累兒女,一直想治療又沒錢。現在可好了,沒花一分錢就治好了眼睛,特別激動,感謝黨和政府!”一位接受復明手術的患者在術後第二天揭開紗布重見光明後激動地説。

  聽到這些話,醫護人員眼圈都紅了。

  “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看到多少東西啊!”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這樣寫道。對於視力正常的人來説,黑暗中的痛苦是無法體會的。只有體會到病人痛楚的醫生,才會明白自己工作的偉大。

  傳承接力——愛心和責任不能停歇

  看到術後患者重見光明,作為醫生,劉哲峰倍感幸福。患者和家屬們一雙雙渴望光明的眼睛,便是他鑽研手術、精益求精的動力。正是緣于對職業的熱愛、對患者的責任,七十多歲的他還堅持每年下鄉。為了將這份責任延續下去,他把這門技術以及多年手術積累的經驗和心得,手把手地傳授給自己的女兒劉晨瑤,並鼓勵她一起加入“復明12號”專家團隊,為更多白內障患者帶來光明。

  2010年7月,劉晨瑤已懷孕7個月了。但是為了鄉下眾多失明的患者,她不顧路途顛簸,工作強度大,又堅決的踏上了復明扶貧的手術車,連續奔波18個縣。在從張家口沽源縣轉戰至承德平泉縣的路上,遇到縣道封路施工,於是手術車隊翻山越嶺,跋山涉水,道路異常顛簸難行。到達目的地後,她感到腹部不適,胎動明顯增多,她便不停地撫摸著肚子給胎兒也是給自己鼓勵:“寶寶最堅強了,我們一起給爺爺奶奶做手術來了!不然他們就看不見了,寶寶一定乖乖的!寶寶是最勇敢的!”劉晨瑤就這樣不停地給肚子裏的胎兒説話、愛撫,過了一會兒,胎動逐漸穩定下來了。

  “還沒出生的孩子都在支持我,我更得把工作做好了。”劉晨瑤説。2011年,劉晨瑤又克服孩子剛滿周歲等個人困難,繼續深入開展扶貧復明工作。

  “也想過歇一歇,不去了。”劉晨瑤説,“我們每年是先做一隻眼睛,第二年再做第二隻眼睛。第二年一檢查,沒做手術的眼睛病情更重了。問大爺,怎麼不去醫院做了啊。大爺説,我就等你們來呢。一聽這話,我就坐不住了,不能不來啊。”

  現在,劉哲峰和女兒組成了“復明12號”眼科手術專家“父女兵”。“我爸對我們技術上要求卻非常嚴格,有時一家人吃飯、聊天,不知不覺就變成了病例討論。”劉晨瑤説話時總帶著微笑。2006年,隨父親第一次來張家口時她還沒結婚,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那些患者復明後激動的樣子,覺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劉晨瑤説。

  “一晃15年來過去了,這個團隊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馬,大家在並肩戰鬥中不僅是好搭檔,還成了一家人。”流動醫療隊領隊、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辦公室主任牛士河動情地説,“我們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很多人遇到困難都自己想辦法克服。有一年,隊裏楊大夫孩子高考,正趕上大家下鄉出任務。她二話不説,就去了,手術間隙通過電話指導孩子填報高考志願。有人把幼小的孩子送回老家,有人拜託親戚來照顧生病的家人……沒有一個人因為個人原因而耽誤團隊的整體工作。”

  “在醫療技術上精益求精,是對患者最大的負責。”牛士河説。所有白內障患者的手術全部在流動眼科手術車“復明12號”上進行,劉哲峰、劉晨瑤等三位手術醫生,都是白內障方面的專家,技術在全省一流。在手術過程中,他們一直在提高自己的技術,不斷精益求精。2012年,劉晨瑤發表了《流動手術車用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調查分析》論文。主要研究如何安全有效的在流動手術車上開展大批量的白內障扶貧手術。研究出“兩點兩衝”等預防感染的措施,在鄉下衛生條件、患者衛生意識欠佳的情況下,更安全地預防手術感染。從2005年至今,流動手術車共完成手術2萬3千余例,無一例手術感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LOCAL201911041532000008460658508

  劉哲峰醫生在詢問患者病情。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供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LOCAL201911041532000465571477101

  “復明12號”車醫護人員專注的手術。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供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LOCAL201911041541000436147410409

  “復明12號”流動醫療隊。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供圖

  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尹愛東表示,“復明12號”的12名白衣天使是河北推進健康扶貧事業的先行者,他們用15年的堅守踐行了醫者仁心和為貧困群眾送健康送光明的初心。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整整15年,“復明12號”車上的12人,默默堅守著自己的一份責任、一顆愛心,雖世事變化,惟腳步不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