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營商環境專項整治有力有序開展 摸排出274個問題 制定340項整治措施

2019-11-20 11:16:39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省印發通知,明確了上下貫通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的要求,建立了上下聯動機制。截至11月19日,省級層面,46項整治措施中除長期推進的3項外,均已全部完成。各地及時成立專班,制定方案,建立問題、措施、效果、責任四個清單和整治臺賬。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共摸排出274個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了340項整治措施,已完成272項整治措施,11月底前完成37項,長期推進31項。

  妥善解決群眾反映問題。通過設立專項整治公開電話和電子郵箱收集群眾反映問題,對確屬專項整治內容的,及時納入整改範圍,轉交相關部門處理。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市兩級累計收集轉交問題線索130余件。

  開展整治“回頭看”。9月初,部署第一批專項整治工作“回頭看”,要求各責任單位對照整治臺賬明確的整治任務開展“回頭看”,確保專項整治各項措施落地落實。10月29日,再次印發通知部署第一批專項整治工作“回頭看”,要求各責任單位再次對整治任務逐一進行梳理,逐項檢查責任落實、措施推進、整治成效、機制建設、群眾滿意等情況。

  上下聯動協同推進。按照要求,對“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面”的政務窗口服務效率低、減稅降費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落實缺乏有效支持等3項營商環境領域問題,省發改委組織省政務辦、省財政廳印發通知,明確責任,制定整治措施,在省市縣三級同時進行整治。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省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以較真碰硬的態度抓好專項整治,專項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整治政策措施落實不及時不到位,督促省有關部門和基層加大政策落實和解讀力度,開展第二批政策創新案例評選活動,通過省政企服務直通信息化平臺推送相關政策、辦事指南等信息5300余條。組織新聞媒體宣傳解讀政策,省市媒體刊播政策解讀文章730多篇。

  整治政府失信。深入推進政務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制定《“新官不理舊賬”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組織部門和各市聚焦政府採購、招投標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排查治理政務失信問題。持續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農民工工資專項行動,1月至10月累計清償企業賬款105.8億元,為排查發現的4260名欠薪農民工補發工資5513萬元。

  整治政務服務效率低。印發實施方案,深入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截至目前,省、市、縣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分別達到92.2%、95.7%、90%。拓展“冀時辦”APP功能,已接入省內便民服務類應用419項,社保、醫保等一批群眾急需、頻繁使用的事項實現“網上辦”。修訂《省政府部門行政許可仲介服務事項清單》,省市縣政務服務大廳仲介服務事項全部得到清理規範。

  整治政商關係。兩次組織開展省市縣問題集中大協調專項行動,梳理出共性問題3類6個,報經省政府同意後,由各有關部門研究提出解決措施。做實各級領導包聯企業和項目工作,省領導深入包聯企業了解生産經營情況,幫助解決資金、土地等問題,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各級紀委監委嚴格監督執紀,開展主題教育以來,共查處違規收受管理服務對象禮品禮金、違規接受企業宴請等問題153件,處理36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85人。

  整治減稅降費政策落實不到位、行政事業收費欠規範。全面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對30個重點縣區開展核查,推動政策落實,1月至9月累計減稅降費552.8億元。嚴格執行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收費目錄清單,開展行政事業收費專項檢查,抽查646個單位,確保了清單之外無收費。

  各地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針對營商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得到提升。雄安新區持續優化企業開辦流程,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為北京投資企業設立綠色通道,實行即來即辦,實現營業執照和印章刻製一窗通辦,提升企業開辦效率。滄州市開展政務服務窗口單位專項整治,梳理優化辦事流程,通過市一體化在線審批和服務平臺與企業法人數據庫進行對接,進一步推廣網上辦理,壓減申請材料,目前,市行政審批局全局事項申請材料壓減598件,壓縮率33.54%。張家口市制定專項整治方案,重點解決5方面問題,開展18項整治任務,嚴格按照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切實解決影響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辛集市不斷優化審批流程,推進“兩個減一半”,即投資項目審批時限減一半,企業開辦時間減一半,推進“多證合一”“證照聯辦”“一照走天下”等流程的優化,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記者 劉冰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