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新聞縱深】農村公路養護難,河北省這樣破解
這是7月14日無人機拍攝的武安市白雲大道。
近年來,河北省武安市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和維護,努力打造農村公路生態廊道,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閱讀提示
11月27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加快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符合農村特點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系,推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為全省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農村公路建好更須養好。今後我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如何改?相關制度安排怎樣落實?方案從諸方面進行了安排。
完善體制 省市統籌、縣級負責、鄉村齊抓、社會參與
農村公路是服務“三農”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方案指出,通過構建“省市統籌、縣級負責、鄉村齊抓、社會參與”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體系,推動落實縣級政府的主體責任。
在省市統籌方面,方案提出,省交通運輸廳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指導、監督,擬訂有關農村公路政策,提出農村公路發展指導意見。省財政廳加強省級資金統籌,安排省級養護補助資金。省發展改革、農業農村、扶貧、地方金融監管等部門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引導、支持和促進農村公路事業發展。省政府對各市政府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進行績效管理。各市政府和雄安新區管委會要建立農村公路資金補助機制,完善支持政策,籌集市級農村公路養護補助資金,加強地方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能力建設等。
構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體系的關鍵是,縣級政府履行好主體責任。對此,方案要求,縣級政府要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納入“三農”工作統籌謀劃,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的原則,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制。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縣、鄉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村委會主要負責人為縣、鄉、村三級路長,負責相應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及路域環境整治,縣、鄉政府明確相應機構承擔路長制運行的日常工作,建立“精幹高效、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管理體系。按照“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要求,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及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支出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加大履職能力建設和管理養護投入力度。
如何形成齊抓共管、社會參與的局面?
方案提出,鄉級政府指導村民委員會組織好村道的管理養護工作,確定專職工作人員,按照“一支管養隊伍、一個辦公場所、一筆管養經費、一個運行機制、一套內業臺賬”的要求,推進鄉(鎮)農村公路管理體系建設。村民委員會按照“村民自願、民主決策”的原則,採取一事一議等辦法組織村道的管理養護工作。加強宣傳引導,將愛路護路要求納入鄉規民約、村規民約;鼓勵採用以獎代補等方式,將日常養護與應急搶通捆綁實施交由村民承包;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會力量自主籌資籌勞參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通過將管理養護納入公益崗位等方式,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機會。
資金保障 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融資
據了解,2019年起,我省以財政資金投入為主的農村公路資金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著眼未來,方案在資金保障方面做出了進一步規定,提出要加大各級財政投入,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融資的農村公路資金保障體系。
其中提到,要完善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政策,加大對普通公路養護的支持力度。成品油稅費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養路費部分不得低於85%,其中用於普通公路養護的比例一般不得低於80%,可用於公路改建,不得用於公路新建。自2021年起,採取定額補助方式按照每年每公里縣道10000元、鄉道5000元、村道2000元的標準切塊到市縣。
為加大財政資金保障力度,方案明確,2021年起,省、市、縣三級公共財政資金用於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的總額不得低於以下標準:縣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橋梁(隧道)每年每延米100元。其中,省級投入比例不低於10%,市、縣兩級投入比例分別不低於45%。
強化養護資金使用監督管理。方案提出,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要建立對市級政府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與相關投資掛鉤。市、縣級財政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使用監管,嚴禁農村公路建設採用施工方帶資的建設—移交(BT)模式,嚴禁地方以“建養一體化”名義新增隱性債務,公共資金使用情況要按有關規定對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同時,還要拓寬投融資渠道。對此,方案明確,要創新農村公路發展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採取資金補助、先養後補、以獎代補、無償提供料場等多種方式支持農村公路養護。將農村公路發展納入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支持範圍。鼓勵將農村公路建設和一定時期的養護進行捆綁招標,將農村公路與産業、園區、鄉村旅遊等經營性項目實行一體化開發,運營收益用於農村公路養護。鼓勵保險資金通過購買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方式依法依規參與農村公路發展,探索開展農村公路災毀保險。
長效機制 創新養護模式,加快市場化改革
如何讓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建立起一條長效機制?今後需要著力完善的環節有哪些?對此,方案重點從加快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加強安全和信用管理、強化法規政策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出安排。
方案提出,創新養護模式,成功嘗試“建養一體化”模式,積極推廣市場化專業化養護模式,加快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
具體來説,大中修等專業性工程,逐步通過市場化運作交由專業化隊伍承擔;日常保養、綠化等非專業項目,鼓勵通過分段承包、定額包乾、“以路育樹、以樹養路”等模式,吸收沿線群眾參與;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交由第三方公司實施,逐步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養護生産組織模式。
在加強安全和信用管理方面,方案則要求,縣級政府要保障農村公路安全設施建設投資,安全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組織公安、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部門參加農村公路竣(交)工驗收。已建成但未配套安全設施的農村公路要逐步完善,及時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市場監管,著力建設以品質為核心的信用評價機制,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並將信用記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河北),依法向社會公開。
方案還提出,強化法規政策和隊伍建設,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農村公路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進一步健全各級農村公路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按照“公路基礎好、路域環境美、服務效果優”的標準,全面開展“美麗農村路”創建工作。確定負責農村公路保護的行政執法單位,完善路政管理體系,建立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産路權保護隊伍。 (記者 趙澤眾)
快評
農村公路,建好更要養好
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業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四好農村路”讓農村更強、農民更富、鄉村更美。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意義不言而喻。此前,我省積極落實《河北省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成效有目共睹。
正因如此,以管養體制改革推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推動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助於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保障。
但面對更高要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省“四好農村路”建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基礎設施特別是附屬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短板明顯,一些地方主體責任落實還不到位,資金保障等要素支撐還不夠有力。而且,尤其需要切實解決管好、護好的短板問題,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農村公路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
當然,無論是推動落實縣級政府的主體責任,還是建立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融資的農村公路資金保障體系,乃至分類有序推進養護市場化改革,諸多改革舉措都是為了向公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讓這一農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能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要把改革實施方案落到實處,還需要明確改革任務落地的時間表、路線圖,細化工作舉措、責任主體、考核問責等。
道路三分靠建,七分靠養。此次方案推出,必將以深化管養體制改革為牽引和突破口,加快建立農村公路建、管、養、運長效機制,推動我省農村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記者 趙澤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