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孫建設教授的“蘋果扶貧”路

2019-12-18 13:53:25  來源:長城網  責編:胡曉萌

  “一顆”蘋果,映紅了太行山,也映紅了當地村民的笑臉。

  30餘年,堅守太行山,探索出一條産業扶貧新路徑。

  7萬餘農戶,是蘋果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的最大受益人,腰包鼓了,生活好了。

  孫建設,將論文“寫在”太行山,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是對他的又一肯定。

  2020年要來了,他又出發了!

【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孫建設教授的“蘋果扶貧”路

孫建設教授和“一號驛站”的蘋果實驗品種  長城新媒體記者馬寧/攝

  獲獎

  10月17日,對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孫建設來説,又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在這一天揭曉。

  在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中,孫建設獲得了創新獎。這是對他及其團隊30餘年堅守,又一份重量級的獎項。

  在獲獎事跡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話:“100多項新科技、新成果在驛站得以轉化、應用、推廣,科技貢獻率達到80%以上,帶動7萬農戶增收。”

  這讓我們看到了科技與扶貧碰撞出了美好的火花,這種火花,照亮了太行山,也照亮了太行山百姓的生活。

【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孫建設教授的“蘋果扶貧”路

孫建設教授(左)為果農講解蘋果採摘管理技術  長城新媒體記者馬寧/攝

  “要讓所有人掙足該掙的錢”,是孫建設一直踐行的理念。如今,園區建起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有工資有分紅。

  老鄉笑了,孫建設也笑了;太行山綠了,孫建設頭髮卻白了。

  一回首,30多年過去了,轉眼間,孫建設從一個“太行山道路”上的“小兵”變成了“老兵”,但他仍在探索,如何讓太行山百姓,乃至全國生態類型相似的貧困地區農民徹底擺脫貧困。

  這不僅是孫建設的心願,也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心願。

【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孫建設教授的“蘋果扶貧”路

孫建設教授(左二)詢問蘋果種植大戶今年的收入情況  長城新媒體記者馬寧/攝

  “十年幹了一件事”

  上世紀80年代初,河北農業大學師生決定深入太行山區,把最新的農業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把教學、科研與生産實踐相結合,享譽全國的“太行山道路”由此開啟。

  1982年,孫建設從河北農業大學果樹專業畢業後,就直接走進農村,成為走“太行山道路”的首發隊員之一。

  2001年,隨著蘋果種植面積增加,一個“意外”情況,讓44歲的孫建設毅然赴美交流,解決果農綜合收益不增反降的難題。除了想帶回先進栽培技術外,他還向人家“取經”如何經營蘋果産業。

  實驗室做研究、走訪調研30多個果園和相關企業、參加專題研討會……在美的5年時間,為孫建設打開了思路,對難題也有了較為明確的解決路徑。

  “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2006年他一回國就提出了這種省時省力的種植新模式,並組建起河北農業大學跨5個學院、40多名不同學科專家參加的攻關團隊。

  此後十餘年,他四處奔走呼籲,終於讓“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在全國“開了花結了果”。

  事實證明,這種種植模式是有效的。經過孫建設及其團隊的精心打理,示範園一畝果園比原先多收上千斤,大都是一級果。

  研究、示範、推廣……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孫建設提出的中國蘋果栽培制度變革,從吶喊變為現實,也成為業內共識。

  相同運營模式的蘋果産業園,除了燕趙境內的太行山區外,新疆阿克蘇、甘肅慶陽、山東榮成、貴州咸寧等地也都有孫建設科技團隊支撐建立的現代蘋果園區,園區涵蓋的範圍也越來越大。

  孫建設説:“這十年,我就幹了這麼一件事。”

【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孫建設教授的“蘋果扶貧”路

孫建設教授接受長城新媒體採訪 長城新媒體記者馬寧/攝

  將“農業情懷”融進血液裏

  “走了30年的太行山道路,得留下點什麼。”孫建設曾這麼説。

  2013年起,孫建設及其團隊創建了太行山道路第一驛站,之所以叫做“驛站”,就是想表達專家到農村並不是“路過”,而是“住下”。

  於是,孫建設又一頭“扎進去”了,付出更多的心血,摸索産業扶貧的新路徑: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培育産業集群,創造就業機會,讓貧困農民在“家門口”就業。

  河北阜平縣平陽鎮土門村現代果品産業園,就是由河北農業大學科技團隊提供技術支撐的園區之一。

  這個園區,常年務工人員有50--60人,每月大概1300元----1400元的收入,臨時務工人員最多時能達到100人,每天收入80--100元。此外,村民還有土地流轉金等。

  4年的實踐與摸索,實現了當初“驛站”的功能設想。2017年開始,他牽頭在保定市打造“太行創新驛站”。截至目前,共謀劃建設30個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20多個設在貧困區縣,規劃建設面積28.3萬畝,建成面積8.6萬畝,涵蓋果品、蔬菜等10大類26個特色農業産業,100多項新科技、新成果在驛站得以轉化、應用、推廣,科技貢獻率達到80%以上,帶動7萬農戶增收。

  據介紹,到2020年,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將增至200個。

  孫建設及其團隊,30餘年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科技之花開滿太行山,也讓科技為扶貧插上騰飛的翅膀。

  或許,這就是一代又一代農大人、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將“農業情懷”融進血液裏的最佳注腳。

  2020年即將到來,你看,那個頭髮花白、穿著洋氣的孫建設,帶著“蘋果”又出發了。(記者 郭慧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