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7日,河北省委九屆十次全會在石家莊召開,總結今年經濟工作,部署明年工作任務,在全省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一年來,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和經濟下行壓力,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奮鬥,開拓創新,各項事業呈現歷史性新變化。要倍加珍惜和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好形勢,凝心聚力,決戰決勝,推動我省各項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全會充分肯定我省一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正確決策和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成果。”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介紹,在去産能力度空前的情況下,全省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當前,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進度過半,11項主要指標中,有6項指標已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有5項指標能夠完成年度任務。全會的召開為高品質做好明年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要堅決落實全會決策部署,在“精準”和“深化”上下功夫,推動黨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今年以來,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取得標誌性成果。”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高建民介紹説,截至12月15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4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再創歷史新低。1-11月,全省地表水優良水體和劣Ⅴ類水體斷面比例,全部優於年度目標,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為近年來最好水準。這些成績的取得為全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振了信心、堅定了信念。全面落實全會精神,省生態環境廳將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堅守陣地,鞏固成果,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推進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
今年以來,各級各部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全省減貧36.6萬貧困人口,超額完成任務,1448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剩餘13個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省扶貧辦政策法規處處長劉興武表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及“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要堅決貫徹落實全會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著力鞏固和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深化産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易地搬遷扶貧,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建立健全扶貧脫貧防貧長效機制,堅決打好精準脫貧防貧攻堅戰。
“2019年是雄安新區從以規劃為中心向以建設為中心的轉換年,圍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尊重城市開發建設規律,通過一系列制度和技術創新,統籌項目建設條件,大力推進‘四片八項’重點工程,形成‘在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機制。”雄安新區改發局副局長武彥斌介紹,截至11月底,重點推進的67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熱火朝天的建設局面正在形成。新區將認真落實全會部署,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打造高品質發展的雄安樣板。
“全會強調,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唐山作為正在轉型中的城市,今年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開創了轉型升級新局面。1-11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增速達到8.6%,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速達到30%。”唐山市工信局局長徐樹成説,2020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唐山作出“三個努力建成”重要指示10週年,唐山市將牢記總書記囑託,堅持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基地建設領航定向,夯實唐山工業發展的四梁八柱。大力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提速攻堅計劃,不斷壯大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首都‘兩區’建設是推動張家口經濟社會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必由之路。”張家口市發改委主任白晶説,全會就張家口抓好首都“兩區”規劃實施,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作出部署。張家口將積極貫徹全會精神,以增強水源涵養功能、夯實環境支撐為重點,統籌推進冬奧會籌辦、脫貧攻堅、城鎮化建設、産業轉型升級、擴大改革開放等方面工作,努力探索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路子。
“全會提出,要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為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高品質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保定市科技局副局長裴冬梅表示,該市將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再提速的具體舉措,狠抓創新政策落實,著力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提高成果轉化能力,著力營造創新生態、增加科技有效供給,進一步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全力打造引領高品質發展重要動力源。
“全會提出的‘三創四建’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堅持新發展理念的有效抓手。”香河縣委書記李桂強表示,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香河縣將充分利用毗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區位優勢,繼續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聚焦京津、放眼全國,通過多種措施全力衝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戰。(記者 解麗達 寇國瑩 米彥澤 李艷紅 王育民 賈楠 潘文靜 吳安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