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打捆使用” 聚焦脫貧增實效

2019-12-24 16:06:44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胡曉萌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捆使用” 聚焦脫貧增實效

  ——河北省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試點探訪

  “哪兒有病痛,自己最清楚。”開準“藥方”進行脫貧攻堅,離不開基層發揮主觀能動性。

  長期以來,各部門的財政資金都是按專項用途撥付,交通的用於交通,水利的用於水利,農業的用於農業。

  2016年,根據國家政策,我省全面啟動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試點,將指定範圍內的財政涉農資金匯集到一起,“打捆使用”,集中支持投資較大、帶動能力強的重點扶貧項目。

  近4年了,這項重要財政政策在脫貧攻堅中的成效怎麼樣,給貧困戶帶來哪些變化?年終歲尾,筆者進行了探訪。

  ●一種“1+1>2”的新理念

  灤平縣地處燕山山脈,到處溝溝壑壑,路不好走。

  山路蜿蜒,轉過一個彎,眼前忽然一亮——高山密林中,馬營子滿族鄉大興溝村灰瓦白墻的民房錯落有致,寬敞整潔的馬路連接到戶,小橋悠悠、溪水潺潺,宛如一幅山水畫。

  “在遊客看來,這裡的‘山咔咔、水溝溝’是景觀。可對於祖祖輩輩深居大山的大興溝人來説,跨山修路,治水修壩,卻是脫貧路上繞不開的兩道坎。”村黨支部書記張子兵説。

  很多年前,靠政府跑辦、專項撥款,大興溝村內的道路和溝渠開始修整。讓大夥兒不解的是,路和溝明明挨著,卻分成兩個工程,分別請施工隊做。

  “修堤壩時,順便把旁邊的路整了,豈不更省時省力?”張子兵問鄉幹部。

  “打醬油的錢絕不能買醋。”鄉幹部的回答斬釘截鐵,修路錢修路,修壩錢修壩,必須完全按照指定用途辦。

  路和壩修好了,大夥兒在欣喜的同時也有些遺憾,“同樣一條堤壩,村內和村外的樣式、標準都不一樣。”

  2016年,村內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張子兵立即體驗到不一樣:村裏由過去被動接項目變成了主動報項目。路和壩,連同修井、植樹等,通盤謀劃、集中實施,效率和品質大大提升。

  他打聽到,這些不同領域的工程都出自一種扶貧款的支持——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

  這項扶貧新政,改變的不僅是當地基礎設施,還有扶貧産業。

  2016年,一個使用整合涉農資金超千萬元的食用菌種植基地項目落戶大興溝村。

  該項目不僅建設了79座香菇大棚,還配套建設了2棟菌棒加工車間、4個蓄水池、500平方米的冷庫和700平方米的保鮮庫,形成了“菌棒加工、出菇、冷鏈儲存、錯季銷售”的一條完整産業鏈,增強了風險抵禦能力。

  扶貧産業的終端是市場。項目做大了,吸引了村裏走出去的“能人”的注意。“你生産、我銷售。”村集體與其成立坤潮公司,合作經營,解決了香菇銷路問題。

  張子兵出示的帳單顯示,2019年,他們已生産菌棒80萬支、香菇100萬公斤,銷售額達700萬元,利潤額達200萬元。

  該項目成功實施後,還輻射帶動周邊村莊流轉土地進行香菇生産,每畝年租金800元。制棒、出菇高峰時,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1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比70%。

  晶潤能源光伏扶貧發電項目、碧桂園苗木培訓示範基地……短短幾年,灤平縣平坊滿族鄉于營村建設的扶貧項目可真不少,在這個燕山深處的小山村,個個項目背後都有企業參與的身影。

  市場化項目多點開花,為不同類別的貧困戶定制“脫貧菜單”。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免費學習苗木管理等實用技術,可在家門口打工得薪資;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流轉土地得租金,也可參與縣扶貧龍頭企業入股分紅。

  “跟部門包乾的扶貧方式比,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是以市場經濟的方式和手段來推動,更加具有‘造血’功能。”在於營村駐村第一書記、人民日報編輯呂曉勳看來,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是一種“1+1>2”的資金使用新理念,促使散、小、碎的扶貧産業,變成集中式、規模化的扶貧産業,為吸引企業主動參與創造了條件。

  “過去,各級政府投入農村的錢並不少,但往往是撒芝麻鹽,致使扶貧的政策效力被大大稀釋。”灤平縣財政局局長劉小平説,2016年以來,他們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11.9億元,其中投向扶貧産業發展項目7.2億元,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幫扶資金近24億元投入扶貧産業發展,很好發揮了“1+1>2”的聚合效應。

  ●一場自下而上的創新

  “過去,建設一個果園有多少部門管資金?”

  豐寧滿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景安粗略一算,涉及農業、交通、水利、發改、電力等十多個部門。果園建成後,一旦出現果樹患病、賣難等問題,科技、工商部門還得介入。

  果園如此,涉農各領域的建設大多如此。

  “每個部門手裏都攥著‘一把米’,涉農項目資金碎片化、低效化、帶動效應弱等問題時有發生。”省財政廳相關人士表示,這些問題急需通過涉農資金整合改革,從源頭上予以解決。

  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但有的地區不缺醬油,只缺醋。這種狀況直接導致扶貧領域出現一個怪現象——一邊是扶貧幹部喊缺錢,一邊又有大量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

  正當大家糾結犯難時,一項切合基層實際需求的涉農資金整合使用政策應運而生,為脫貧攻堅聚力聚焦。

  自下而上,是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最大的特點。

  “每個扶貧項目,從村裏申報、公示開始,再報到鄉里、縣裏、市裏、省裏,自下而上,層層備案,充分貼合群眾的呼與求。”李景安説,圍繞肉羊、肉牛、奶業等群眾關注的主導産業,他們聯合當地大型扶貧龍頭企業進行合作,採用就業帶動、資産收益扶貧、扶貧資金入股、融資合作養殖等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多個渠道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劉小平説,在縣長任組長的試點領導小組的統籌下,他們打破部門行業界限,將整合涉農資金納入“扶貧資金池”,實行統一管理。農村建設項目經過公開申報,專家評審通過後,列入縣項目庫,按輕重緩急分年度使用整合涉農資金組織實施,實現了從“錢等項目”到“項目等錢”的轉變。

  為保障地方整合使用涉農資金更精準,省財政廳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細化形成村級辦公場所、文化室、衛生室、國省幹道等11大項具體“負面清單”,確保整合資金精準用於脫貧攻堅。

  涉農資金整合使用,對績效考核提出了更高要求。“堅持績效這把尺規,讓扶貧資金使用更精準高效。”承德縣財政局局長孟凡東表示,他們制定了涉農資金整合使用績效清單,財政部門負責資金預算編制、執行、決算全程績效管理,縣扶貧、發改、農業等部門及鄉鎮負責資金使用績效落實,並明確了從村級研究謀劃、鄉鎮入庫審核、縣級評審批復、項目實施到竣工驗收的績效評價全過程規範管理流程。

  近4年來,河北省共下達省以上整合涉農資金582.7億元,市縣安排整合涉農資金75.7億元,貧困縣實際整合使用443.8億元。涉農資金整合使用試點政策的有效落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記者貢憲雲 通訊員劉丁雷、何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