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河北答卷|改廁所清垃圾,鄉村環境大變樣

2020-10-08 13:18:01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宋姝君

  改廁所清垃圾,鄉村環境大變樣

  ——數讀河北民生事⑥

  鄉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

  日前,走進邯鄲市邱縣新鮮莊村,藍天白雲下,綠樹掩映中,平整硬化的村道街巷裏,看不見垃圾蹤影,遊園、菜園、公園穿插左右,坑塘景點鑲嵌其中。生活環境的變化讓村民劉玉琴有了拍照的愛好,手機記憶體因此常常爆滿。

  “廁所不怕看,乾淨著咧!”聽説記者要看家裏的廁所,劉玉琴一邊打開了廁所的門,一邊笑著説,“廁所改造之前,別説讓你看,俺從城裏回來的孫子孫女都不願意去,現在大變樣啦!”

  走進劉玉琴家的衛生間,墻壁、地面都鋪了白色瓷磚,乾淨衛生無異味,在水衝馬桶旁邊,還擺放著潔廁靈、消毒液等清潔用品。

  “我也學城裏人,每天把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劉玉琴介紹,家裏之前用的是旱廁,一年需要清理10多次,每次麻煩不説,臭味滿院半天不散。改廁之後,8個月的時間才需要清掏一次,只需打個電話抽污車就來到家門口,不到半小時糞污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廁是“細胞工程”,也是頭等大事。邱縣把推進“廁所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頭戲,積極探索實施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兩收集、兩利用”模式,即對生活污水集中收集、二次利用,對廁污集中收集處理、再次利用。他們建設了7個廁所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全縣廁所糞污處理率達到100%,實現農村廁污清潔化管控、資源化利用、規範化運行。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十三五”期間,河北省通過抓臺賬完善、抓問題整改、抓模式選擇、抓改廁品質、抓長效管護、抓項目資金監管“六抓”推動改廁,實現了進度管控到位、品質管控到位。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改造農村廁所870萬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9.36%,農村“廁所革命”取得明顯成效。

  村莊乾淨整潔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措施,加快補齊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2018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深入推進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儘快改善提升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和生態品質,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河北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雙創雙服”20項民心工程,集中力量推動落實。在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的良性互動中,廣大農村既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又能像城市一樣生活便利、環境整潔。

  每天早上6時,邢臺市任澤區趙村的保潔員吳根興,都會準時推著垃圾車出門,按照垃圾類別集中收集垃圾,再由垃圾轉運車收集轉運。

  近年來,任澤區在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置全覆蓋的基礎上,把農村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四類,並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的全鏈條垃圾分類處置模式,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亂扔亂倒亂堆問題。

  鄉村美了,農民笑了。如今,穿行在任澤區的趙村,一條條街道平坦整潔,一個個分類垃圾箱擺放井然,一戶戶庭院窗明几淨,整個村莊環境大變樣。

  這樣美麗的村景,乾淨整潔的村莊,河北省還有許多。“十三五”以來,全省各地著力解決“垃圾堆、垃圾溝、垃圾坡”等問題,全面推廣“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完善垃圾收集和轉運體系,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垃圾治理。截至目前,全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已覆蓋47510個村莊,覆蓋率達98.8%,年底將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基本全覆蓋。

  分類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越來越多農村告別“污水靠蒸發”。“十三五”期間,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堅持集中處理與分散治理相結合,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納污坑塘等整治。今年以來,全省新增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與分散式治理設施的村莊達2744個,累計完成12321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計有35417個村莊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村莊污水橫流、亂排亂放現象得到明顯改觀。

  全面推進村容村貌提升,居住環境更加宜居優美。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完成2480公里農村公路穿村路段硬化,村莊基本實現主街道硬化和公共照明達標。全省累計完成村莊綠化88.7萬畝,累計創建美麗庭院882.05萬戶,4.5萬個村完成村莊清潔行動“五清三建一改”任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農村,正在成為河北省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