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中小學校開展勞動教育課場地難題?如何豐富課程內容?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今年秋季學期開學以來,河北省部分學校因地制宜,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克服開展勞動課場地難題,豐富課程設置,為學生搭建勞動教育的平臺。
精心設計,勞動課出力流汗更走心
金秋時節,臨西縣玉蘭小學實踐園裏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莊稼、蔬菜、瓜果大豐收,黃澄澄的玉米、紅彤彤的辣椒、綠油油的青菜,讓守候多日的學生們興奮不已。
這塊20畝的土地上,春夏秋三季,種植從未間斷。種的都是當地常見的小麥、玉米、大豆、穀子、紅薯、花生、白菜、蘿蔔、黃瓜和豆角等作物。
其中,小塊地的種植、耕種、管理、收穫的全過程五六年級的學生都親自經歷體驗:鐵锨翻地、鐵耙平地、人拉耬播種、剔苗、除草、鐮刀收割……
衣服沾了水,鞋上有了泥,孩子們明白了種地要遵循自然規律,感受到汗水注入土地的艱辛,體驗了合作的愉快,對未來滿懷期待。
“勞動教育不能停留在傳統的體力勞動層面,還得創新形式與內容,理解勞動對創造創新的價值。”校長喬培服説,顆粒歸倉後,玉蘭小學的勞動課還在繼續。
老師帶著學生核算生産投入的成本,計算出畝産小麥的收益。學校取500公斤小麥,平均分成10份,磨成麵粉,分別加工成饅頭、麵條、燒餅、油條、大餅、掛麵和麵包等麵食,再分門別類地計算。學生們趕大集的時候,收集這些食品的價格,核算一畝小麥延長加工鏈後的經濟效益。以此鼓勵學生,掌握紮實的知識和技術,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勞動教育讓學生們動手又動腦,東留善固村原黨委書記呂廷祥又補上了一樣:動心。
説起來呂廷祥有些臉紅。那天他到學校找校長,在等待期間,坐在學校的棋盤前琢磨起棋譜來。坐了半天,回過神來的他發現身邊多了兩個孩子一直站著。呂廷祥莫名其妙地站起身來,兩個孩子爭先恐後俯身把他丟在棋盤下的煙頭撿起來,扔到垃圾箱裏。“當時把我臊得……”
孩子們為啥把呂廷祥盯得這麼緊?原來這是他們的“責任田”。
為了讓勞動教育在校園生活點滴中得到體現,學校把勞動區域進行條塊劃分,各項勞動任務落實到每個人頭上。
“誰勞動,誰就是主人。”喬培服介紹,學生們在勞動中,潛移默化培養起了主人翁精神。
玉蘭小學對面有呂玉蘭紀念館、玉蘭公園和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村裏有幸福敬老院,學校每週三下午會安排一個年級的學生去這幾個地方義務勞動,“現在不用學校安排,學生們就自覺帶著掃帚、簸箕、抹布到點上進行大掃除,在敬老院裏還主動給老人們捶背、揉捏胳膊腿、梳頭、聊天。”
因地制宜,城市學校動起來
“今天的學生很少有參與勞動的機會,基本上就是在課上‘聽’勞動、在課外‘看’勞動、在網上‘玩’勞動。”河北小學位於保定市區,沒有玉蘭小學寬敞的校園,勞動教育更具挑戰性。校長武文革介紹,學校探索了集課堂講解、生活體驗、社會實踐為一體的勞動教育。
在校園裏,“見縫插針”地組織學生參加勞動。有限的場地上,建起實踐基地,學生可以進行農耕、溫室種植、蘑菇養植、動物飼養、養魚、插花等多項勞動,在這方寸之間,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一年級課堂上,新入學的學生背誦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武文革介紹,二十四節氣是傳統農業生産活動的基本時間指針,但對於在城市成長生活的孩子來説,卻神秘而又遙遠。
為此,學校將其列為學校項目研究整合課程:清明節進行田間鋤草、整地、翻地、種菜、搓草繩,通過實際的勞動來感受春天的氣息,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冬至時包餃子、春分時畫彩蛋做風箏……讓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
“勞動教育不單講勞動技能,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成長。”武文革舉例,前些天,針對個別學生“野蠻採摘”導致的蔬菜受損現象,學校開展“珍惜勞動成果”主題班會,進行熱愛勞動成果教育大辯論,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勞動成果。
為了擴充、豐富勞動教育資源,河北小學與農村小學開展手拉手活動。在阜平西劉莊村、滿城孫村,城市的學生們與農村學校的小夥伴結對,跟著農民伯伯給蘋果套袋、給棉花打頂、給草莓上肥……感受和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
資源共享,破解課程場地難題
“原計劃今年秋季開勞動課,動員了兩輪,都沒有老師願意接。不知道該怎麼講。”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校長表示,對於勞動教育課程,部分習慣了講與練的老師們,還是存在畏難情緒,“拿不準教什麼、怎麼教。”
這一教學上的難題,在臨城縣得到有效破解。該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縣開發了50余種勞動教育課程,編寫了勞動教育讀本,還聘請勞動模範、行業能手擔任兼職教師,提高了勞動教育專業化水準。
“課程挺好,就是實踐的地方太少。”師生們有了新的需求。縣教育局也在算賬: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有95所,在校生39792人,真正讓學生們甩開膀子,需要基地依託。
於是,臨城縣在土地使用、流轉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勵學校自建勞動教育基地:石城中學徵地60余畝,蓋起了勞動實踐基地,石家欄中學承包荒山300畝……現在學校自建了23個勞動實踐基地,有植物種植園、動物飼養角、勞動體驗區,基本滿足了學生校內勞動教育和實踐的需要。
在此基礎上,臨城繼續探索共享之路。縣職教中心在全縣8個鄉鎮建有8所分校,學校勞動教育資源豐富。各分校向所屬鄉鎮的中小學生敞開大門,結合轄區特點,設計勞動實踐活動。壓粉條、磨豆腐、織老粗布等項目,讓學生體會到傳統工藝的魅力,每年還定期對義務教育後初中生進行人生職業規劃和務工指南教育。(河北日報 記者 馬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