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記者 郭慶敏
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從太行深山到冀中平原,從渤海之濱到塞外草原,在18.88萬平方公里的燕趙大地上,7500萬河北人民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概,咬定目標,闖關奪隘,終叫日月換新天——
截至2019年底,河北省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歷史上首次消除了區域性整體貧困。
決勝之年,再傳捷報——
到今年6月底,河北省剩餘3.4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條件,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
這樣的答卷,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
這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河北省委、省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省之力合力攻堅的結果,也是廣大幹部群眾苦幹實幹、開拓創新的結果。
崢嶸歲月,滄海桑田。回首來時路,每一幕都艱苦卓絕,每一瞬都感人至深。
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
河北脫貧攻堅任務重。2013年,全省有貧困人口499萬,有62個貧困縣,貧困發生率為9.84%。
回憶起當年的窮日子,河北省阜平縣面盆村村民趙蘭英用“不堪回首”來形容:“那時候,住的是草房,走的是土路。自己想穿條新裙子,家裏卻沒錢買;即使想吃碗大米飯,都捨不得買米。”
易地搬遷後,趙蘭英一家住進了樓房,她自己也在公益崗上實現了就業。長城網記者 郭慶敏 攝
2012年歲末,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踏著冰雪來到阜平縣,訪真貧、看真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進軍令。
攻堅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和河北人民在一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7次視察河北,每一次,都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鼓勵的話語給人以奮進的力量,精準的舉措為鄉親們指明瞭脫貧的現實路徑。
牢記囑託,忠誠擔當。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幹部群眾,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實行清單管理,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在河北,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建立了黨委政府定期研究脫貧攻堅、領導幹部包聯等制度。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帶頭包聯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市縣,其他省級領導全部承擔包聯任務,鼓舞帶動各級各部門和基層幹部勠力同心、奮力攻堅。
河北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大會,部署推進脫貧攻堅和問題整改工作。各級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進一步抓實了,省直部門主動上手了,基層幹部認真負責,真正形成了舉全省之力抓脫貧的工作格局。
5月11日,河北省2020年第一期縣(市、區)委書記脫貧攻堅“擂臺賽”舉行。全省3萬多名黨員幹部同步收聽收看。
講經驗、顯優劣、分高下、知不足。這樣的脫貧攻堅“擂臺賽”,開始於2018年,是河北省的一個創舉。
截至目前,河北省已舉辦縣(市、區)委書記脫貧攻堅“擂臺賽”7期、鄉鎮黨委書記“擂臺賽”2300多期。
戰鼓雷鳴起,攻堅不畏難。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建立6個重點任務清單、建立扶貧資産資本監督管理制度、創建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河北省的多個典型做法,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肯定。
攻堅拔寨,成就矚目。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國家對省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河北省綜合評價連續兩年進入“好”的層次。
作為革命老區的阜平縣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面盆村進行易地搬遷,趙蘭英一家住進了嶄新的樓房,村裏還給她安排了公益崗位。
阜平縣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左)在和村民孫振澤進行交流。長城網記者 郭慶敏 攝
在總書記視察過的阜平縣駱駝灣村,村支部書記顧瑞利告訴記者,他們村在2017年已經脫貧出列,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3620元,比2012年增長了14倍多。村民們腰包鼓了、精氣神足了。
今年6月底,阜平縣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條件。“過去,小孫子來給拜年,我連壓歲錢也掏不出來。現在開辦‘農家院’,即使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也已經掙了1萬多元。”70多歲的駱駝灣村村民孫振澤説。
時間無言,目睹著燕趙大地的鄉村巨變;山河有幸,見證著河北人民決戰決勝的時代風采。
增強合力萬鈞舉,凝聚人心泰山移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
打硬仗,要配備最能打仗的人。在河北,有2.2萬名幹部被選派到774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他們離開家人,走出機關,用無私奉獻、忘我犧牲的擔當,帶領貧困群眾戰貧鬥困,不勝不還。
2016年2月,孫國亮從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來到陽原縣四十畝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裏的第二天,他就開始走訪貧困戶。兩個月時間,走遍了村裏的每家每戶。為了尋找好的脫貧項目,他從生活費中擠出錢,帶著村幹部到保定、邯鄲參觀學習。幾年來,他帶領鄉親們種蔬菜、養柴雞、成立農業合作社,努力為鄉親們刨去窮根。
孫國亮在用三輪車幫助村民運送蔬菜。
2018年,四十畝灘村終於脫貧了。“村民們的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增長到2019年的9850元。大家看到了奔小康的希望,增強了發展的內生動力。”9月23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脫貧攻堅一線群英代表”記者見面會上,孫國亮説。
扶貧工作不容易。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浸染著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這心血和汗水孕育和澆灌出新時代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回顧不平凡的歷程,放眼斑斕豐碩的成果,脫貧攻堅精神已然在廣袤的燕趙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正一步步轉化成引領全省人民昂揚奮進的強大動力。
眾力並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在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實踐中,河北省持續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駐冀部隊幫扶,紮實推進“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13646家民營企業(商會)幫扶18411個村,7746個貧困村實現企業結對幫扶全覆蓋,31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40個縣(市、區),京津對口幫扶28個縣……磅薄力量匯聚在一起,構建了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先進典型和模範人物層出不窮。截至目前,河北省有9名先進個人和集體先後獲評全國脫貧攻堅獎,有203個單位、507名個人先後獲得全省脫貧攻堅獎。
“河北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離不開脫貧攻堅一線群英們的艱辛付出,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事業因他們而精彩!”河北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李建軍説。
精準扶貧顯奇效,處處盛開“致富花”
産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的長遠之計;就業扶貧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科技扶貧是提高扶貧脫貧品質的重要途徑;生態扶貧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脫貧攻堅的“路線圖”上,河北省因地制宜,多管齊下,做“精準”文章,下“繡花”功夫,形成了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格局。
在河北省磁縣八里冢村,靠發展蒲公英種植和加工,村裏100多個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我們把産業發展和脫貧攻堅相結合,通過入股分紅、發展種植和務工就業等手段,村民戶均每年增收五六千元。”八里冢村黨支部書記吳世豪介紹説。
磁縣蒲公英産業扶貧基地的大棚裏,村民們正在“挖根”。長城網記者 郭慶敏 攝
在河北,扶貧産業覆蓋率達到100%,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産業項目實現全覆蓋。截至目前,河北已累計實施特色産業扶貧項目5.3萬個。阜平香菇、張家口“張雜谷”入選第二批産業扶貧典型案例。淶水“雙帶四起來”旅遊扶貧、威縣“金雞”扶貧、農業創新驛站助力扶貧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精準扶貧典型案例。
對於“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貧困地區,河北省則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
河北省曲陽縣下岸村曾是遠近有名的“光棍村”,女孩子不願意嫁過來。村子易地搬遷後,交通方便了,村民們掙錢容易了,村裏一下子娶回了10個媳婦。
曲陽縣下岸村村民整體搬遷到新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長城網記者 王林紅 攝
經過近四年大規模建設,河北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截至去年11月,涉及7市35縣(區)的30.2萬名搬遷群眾全部實現搬遷安置。
仲秋時節,空氣裏瀰漫著豐收的味道。經過數年艱苦奮戰,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階段。千年追尋,圓夢就在今朝。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特別是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越到緊要關頭,越容不得鬆口氣、歇歇腳。河北省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千方百計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和扶貧企業項目復産復工。
截至目前,河北省2020年計劃實施的16638個扶貧項目已全部開工;扶貧龍頭企業、規範認定的扶貧車間復工率均達100%,吸納和帶動貧困人口就業1.52萬人;全省貧困勞動力已務工77.06萬人,佔2019年總人數的110.9%。
大名縣北李莊村的扶貧微工廠,讓不少貧困人口獲得了就業機會。長城網記者 郭慶敏 攝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河北省堅持脫貧防貧一起抓,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國務院扶貧辦將河北省文件轉發各省(區、市)學習借鑒。截至目前,全省共識別納入防貧監測對象4.1萬戶、9.7萬人,實現了脫貧人口“零返貧”、邊緣群體“零致貧”。
“當前,貧困地區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廣大群眾住上了安全房,吃上了放心水,走上了通暢路,享受到了更加優質的教育、醫療、衛生服務,致富奔小康的精氣神更足了。”河北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李志剛説。
決戰脫貧,燕趙決勝在今朝!困擾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在河北大地上歷史性地得到解決!英雄的河北人民正以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的姿態,全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貢獻河北力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