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 長城評論

2020-10-21 16:42:09  來源:長城網  責編:路晶森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19日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他強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讀懂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 長城評論

  10月19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70年前,197653名志願軍戰士在異國疆場悲壯地倒下,換來的是祖國的尊嚴。長津湖之戰,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中,1081高地上的志願軍官兵堅守陣地,全連以俯臥戰壕的戰鬥姿勢犧牲,成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血肉之軀撲向敵人的槍眼,壯烈犧牲,時年21歲……首戰兩水洞、激戰雲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志願軍戰士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在共和國的史冊上寫下了輝煌一頁,鑄就了不朽豐碑。

  烈士已長眠,英魂當安息。我們隆重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就是要牢記那段戰火硝煙的壯烈歷史,去讀懂那種奮勇拼殺,除去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志願軍精神,就是要把抗美援精神傳承下去。

  什麼是抗美援朝精神?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是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70年後,我們隆重紀念那場正義之戰,是穿越時空觸摸波瀾壯闊的歷史,是去讀懂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把握住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意義,在銘記偉大勝利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意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浪潮不時涌動,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時代不同,沒有硝煙的戰爭從未停止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在關係國家利益和民族命運的重大問題上,我們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

  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點上,開啟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前路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在最後的衝刺中如何“啃”下?改革向縱深推去,深水區的“路”該怎以走?激蕩敢開頂風船的開拓胸襟,葆有勇立潮頭的堅韌定力,英勇頑強不畏難,在破解難題、化解危機、突破求變、革新創造中推進幹事創業,書寫忠誠于黨、服務群眾、幹事創業、擔當作為的奮進篇章,這才是我們真正讀懂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從而把這種精神貫穿在工作中。

  重溫歷史,是在歷史迴響中,接受思想洗禮,找尋價值引領,汲取精神力量,這是對勝利對好的紀念。讀懂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我們定能凝心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長城網 特約評論員 李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