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道,國慶期間,我國多地出現明顯降溫,中東部部分地區降溫超過12℃,河南老君山、白雲山等景區還出現了降雪。朋友圈紛紛流傳:“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這些説法都是真的嗎?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翟羽為我們科普解讀關於冬天的種種知識。
網傳的“超級冷冬”為什麼不靠譜?
氣候預測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氣候觀測資料為基礎,高分辨的數值預報産品為支撐,再通過一系列的統計診斷分析,才能慎重地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也變得更加複雜。所以想要提前很長時間做出準確的氣候預測是有難度的,隨著預報時效的臨近,氣象部門的預報結果也會進行及時地調整。
中國氣象局也在近日發文稱,網傳的“超級冷冬”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國家氣候中心將會在10月底正式發佈今年我國冬季氣候預測意見。翟羽建議,大家在獲取此類相關資訊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國氣象局或者是各地氣象部門發佈的官方信息為準,不要輕信小道消息。
提到冷冬就會説的“拉尼娜”到底是什麼?
拉尼娜是指赤道的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偏低的現象。當偏低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一次拉尼娜事件。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氣候預測,預計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就會持續發展,並且在今年冬季達到一個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氣候中心研究表明,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們國家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的氣溫總體上比往年同期偏低,這主要是因為此時影響我國的東亞冬季風比較強,有利於冷空氣的活動,所以我國中東部地區就容易出現低溫天氣。但是,翟羽表示,這只是一個統計性的概念,並不代表著每年發生拉尼娜事件的時候,都會出現這種大範圍的低溫雨雪天氣,只是理論上比較容易出現。
怎樣才算真正入冬?
對於入冬的氣象學判定標準,翟羽介紹,我們只需記住一個關鍵的數值——10℃。我國以前採用的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判定標準:每年下半年開始,任意連續5天的平均氣溫的平均值小于10℃時,這5天中第一個低於10℃的日期就認為是入冬的時間。但是這個方法雖然計算簡單,卻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經歷一週低溫之後,天氣呈現回暖,此時公眾就會産生困惑。
目前氣象上採用的方法就是為了消除這個弊端,使用了日平均氣溫的滑動平均的計算方法,滑動平均就是在5天氣溫的平均值的基礎上,再做一次平均。當連續5個滑動平均日小于10℃的時候,第一個低於10℃的那天就算是真正入冬了。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偶然性,更能反映天氣的穩定狀態。
當然也有例外,如果一個地方地理位置很靠南,一直都達不到“10℃”的標準,我們可以説這個地方是沒有冬天的,比如我國雲南南部、廣西的南部、廣東南部、福建南部以及海南等地,每年只有三個季節,就是春季、秋季和夏季。
西伯利亞冷空氣為什麼是我國冬季《天氣預報》的主角?
想知道西伯利亞冷空氣是什麼,我們得先了解冷空氣是如何形成的。翟羽介紹,首先,由於陸地和海洋的比熱容不同,陸地的溫度下降得更快,海洋的溫度下降得更快。所以在大氣氣溫下降之後,就會形成一個下沉作用,地面會形成高壓,海洋會形成低壓,而空氣是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所以空氣從陸地流向海洋。
西伯利亞屬於內陸地區,再加上它本身靠近北極,又有冰雪覆蓋,所以當地的氣溫下降得更快,更容易形成冷空氣的堆積。當西伯利亞形成高壓之後,就會逐漸向我國向東或向南流動。這種冷空氣最遠可以影響到我國華南,甚至到達南海北部地區。
冷冬和暖冬哪個更好?
不論是冷凍還是暖冬,都是有利有弊的。比如,暖冬有利於空氣中細菌、病毒的生存,增加我們生病的風險。而且由於氣溫較高,降雪的概率大大降低,導致天氣格外乾燥。同時,土壤中的蟲卵更容易越冬繁殖,導致大面積的蟲災出現,不利於農業生産。但是,由於氣溫沒有那麼寒冷,我們供暖的需求就會相對減少,有利於節約能源。
而冷冬就正好相反,冷冬帶來的降雪可以滋潤土地,雪水中的氮化物還可以作為肥料利於作物生長。但是,翟羽介紹,心腦血管疾病或者高血壓的患者,在冬季尤其氣溫驟降或者特別寒冷的時候,發病率就會大大增加。所以,冷冬期間需要特別關注這些老年朋友身體健康的問題。
無論是暖冬還是冷冬,身處冬天的朋友們都要記得裹緊你們的羽絨服,蓋好你們的小棉被,切莫讓細菌和病毒鑽了空子。(央廣網北京電 記者 鶴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