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調查|“雙碳”背景下,河北企業如何行動?
2021-07-15 18:38:13來源: 河北新聞網編輯: 王闊責編: 曲浩

  【閱讀提示】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關鍵在於推動産業結構優化、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等,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

  由於資源稟賦和歷史原因,河北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較單一,尤其需要克服傳統發展方式的慣性和路徑依賴。在頂層設計制定和完善行動方案的同時,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來自能源、製造、交通等領域的多家河北企業正積極行動起來,發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

調查|“雙碳”背景下,河北企業如何行動?

  行業首家“鋼鐵企業智慧工廠”河鋼唐鋼高強汽車板公司。河北日報資料片

  1

  構建多元能源體系

  近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北京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組織召開了由河鋼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鋼鐵球團煙氣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技術及示範”技術成果鑒定會,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核心的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鑒定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去年4月,該項目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在河鋼集團實施了世界首臺(套)“嵌入式SNCR+梯級氧化脫硝+SDA協同吸收+預荷電袋式除塵”示範工程項目。“該示範工程是我國球團煙氣超低排放技術的一大創新,為我國鋼鐵行業環保升級和綠色發展樹立了良好的示範。”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專家評價該技術時説。

  工業低碳減排對全省實現碳達峰的目標至關重要。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鋼鐵行業是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大戶。

  “2022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今年3月12日,河鋼集團發佈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計劃,並向社會鄭重承諾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目標。

  不少業內人士注意到,河鋼集團提出的這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比國家提出的任務目標時間幾乎提前了差不多十年。

  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材料製造和綜合服務商之一,河鋼哪來的這麼大的底氣和信心?

  河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從目標理念上説,河鋼集團始終秉持“人、鋼鐵、環境和諧共生”的理念,不斷強化國企責任擔當,堅定與國家戰略同向同行,構建適應生態文明要求和製造強國戰略的鋼鐵企業綠色發展路徑,持續引領鋼鐵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和高品質發展。

  具體怎麼幹?

  在鋼鐵行業裏,冶煉模式直接關乎碳排放量。河鋼集團一直在嘗試構建多元能源結構體系,加快傳統冶煉模式轉型。

  按照開源、降耗、節能、增效的原則,河鋼積極推進大比例“廢鋼+直還鐵”煉鋼、節能型煉鋼、高爐噴吹氫氣等技術,深入推進能源利用高效化。同時,進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持續加大綠色電力的消耗佔比。

  今年5月,河鋼在張家口啟動建設全球首例氫冶金示範工程,充分利用張家口市的風能、光能等分佈式能源優勢,打造可推廣、可複製的“零碳”制氫與氫能産業發展協同互補的創新發展模式。同時,該工程採用氫能替代傳統高爐碳冶金工藝,年可減碳幅度達60%,為推動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邁出示範性、關鍵性步伐。

  改變能源結構,需要找到更加低碳的替代能源。

  6月28日,河北省煤田地質局與唐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項目研究成果發佈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發佈,由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組織實施的唐山市馬頭營凸起區幹熱岩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于日前實現了幹熱岩試驗性發電。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幹熱岩試驗性發電。

  幹熱岩是地球內部熱能的一種賦存介質,是一種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是未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2019年,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組織實施的幹熱岩勘查項目,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3965米深度鑽獲了京津冀地區埋藏最淺的幹熱岩,實現了我國中東部地區幹熱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專家評審後認為,該項目完成了幹熱岩發電系統性能測試,建立了幹熱岩鑽完井技術體系和幹熱岩儲層改造技術體系,從而為幹熱岩這一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對於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完善清潔能源供給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相關人士介紹,未來他們將以該成果為基礎,依託當地區位優勢和需求優勢,謀劃建設國家級幹熱岩開發研究示範基地,積極推進幹熱岩發電、供暖、工業化利用等工作,為開展幹熱岩規模化、商業化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支撐、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清潔能源勘查利用研究、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調查|“雙碳”背景下,河北企業如何行動?

  在英利集團電池車間,工作人員正在對電池片進行檢查。 河北日報資料片

  2

  技術創新瞄準關鍵點

  改變傳統能源結構、産業結構和運輸結構,在推動當前相關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至關重要。

  面對汽車産業變革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長城汽車近日發佈了2025戰略——到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未來五年,累計研發投入達到1000億元。

  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長城汽車提出2045年全面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成為首個提出碳中和目標的中國汽車企業。

  長城汽車輪值總裁孟祥軍表示,“2045年實現碳中和,不是被動達標的壓力,而是主動轉型的動力,因為要實現全球化,就必須打破綠色貿易壁壘,這是我們全球化事業成功的保障;2045碳中和,也不是在夾縫中求小生存,而是在新機遇中謀求更大發展,因為碳中和將帶給每個企業全新的增長機遇。”

  孟祥軍將長城汽車2025戰略具體為四個字——“綠智潮玩”,即堅持綠色碳中和、認知智慧化、全球潮牌潮品、共玩眾智眾創4大戰略方向。“綠色碳中和”被放在首位,凸顯長城汽車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的路徑選擇和決心。

  科技創新是支撐長城汽車“綠智潮玩”戰略的重中之重,長城汽車副總裁穆峰發佈了長城汽車2025科技戰略,他表示,“能源革命下的‘綠色碳中和’和智慧革命中的‘認知智慧化’是長城啟動新征程的關鍵,也是長城汽車核心技術的著力點。”

  碳中和方面,長城汽車確立了多路線並舉的發展策略,在純電動、氫能、混動三大領域進行飽和式精準投入。比如在氫能領域,長城汽車將在2023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氫燃料電池轎車,長城集團旗下的未勢能源,將構建“制氫-儲氫-運氫-加氫-應用”一體化的産業鏈生態,到2025年實現全球氫能市場佔有率前三。

  作為老牌光伏企業,英利集團在研發投入和技術上的創新是他們助力雙碳目標最有力的“法寶”。

  英利集團綠色智慧生態小鎮示範項目,屋頂和墻壁都採用了“青磚黛瓦琉璃”産品。“房子從墻面到屋頂都是光伏發電綠色建材建造而成的,實現了光伏和建築一體化。”英利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示範項目的房子有100多平方米,總裝機容量是45千瓦,年發電量約40913度,每年可為住宅提供4萬多度清潔電力。節約標準煤16.3噸,減排二氧化碳40.7噸,二氧化硫1.2噸,相當於每年植樹22棵。”

  2017年,英利集團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我國首個零碳研究機構——零碳研究院,旨在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構建零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産、生活方式。

  英利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實現“雙碳”就要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綠色發展,要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建立綠色發展科技支撐體系,依靠市場化技術實現綠色轉型,運用核心關鍵技術推進綠色化變革,通過信息智慧技術大幅提高綠色發展品質和效益,為綠色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據了解,截至目前,英利集團已累計為全球百餘座綠色建築提供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解決方案,擁有262項BIPV專利技術,主編、參編國內外BIPV標準12項,位居行業前列。

  3

  積極佈局碳匯市場

  6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佈了《關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已進入倒計時。

  業內專家表示,全國碳交易上線後,預計將形成年均萬億元規模的市場,我國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對企業和資本市場來説,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舉措,它的意義在於可以賦予二氧化碳一定的價格和成本,企業一定要重視碳交易進展。

  作為集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先河環保已在河北省內率先佈局碳市場的建設。

  先河環保此前公告顯示,公司已投資設立上海和碳管理諮詢合夥企業,將會關注碳市場的建設並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的配套服務等碳資産管理相關業務。

  先河環保已投資設立的上海和碳已在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開立碳交易賬戶,買入備案碳資産13.72萬噸,交易金額349.84萬元,實現了碳資産首筆交易業務;此外還確定了10萬噸碳資産的採購意向,涉及購買金額300萬元。公司在前期佈局碳監測、碳平臺、碳服務等業務的基礎上,又開啟碳交易與碳資産業務,拉開了全面進軍碳領域的大幕。

  “靠著林子‘呼吸’就能掙錢。”豐寧大灘鎮二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于萬軍説,二道河子村7500多畝林地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已取得收益37萬多元。

  實際上,在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之前,河北碳匯交易已先行一步。

  近年來,千松壩林場積極探索開展碳匯林建設,利用林業碳匯增量抵消工業排放,為不斷擴大森林面積,林場採取多項有效措施科學管護森林資源,提高森林的碳儲量,走出了一條效益更好、後勁更足、優勢充分釋放的綠色發展新路。

  2014年12月18日,豐寧二道河子村等6個村、2個牧場、1個林場共計39161.85畝連片碳匯林的碳配額在北京市環境交易所掛牌上市。

  當年12月30日,眉州東坡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率先以38元/噸的價格購買了1550噸碳排放權指標,以抵消當年門店經營産生的碳排放量,成為全國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第一單,也是我省林業碳匯項目第一單。

  截至2020年4月,千松壩林場已完成碳匯交易9.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金額共計359萬元。

  專家表示,隨著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逐步推進,碳交易市場將從區域試點階段向全國交易階段轉變,碳交易市場體系也將日趨完善,將有利於高排放企業通過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排放,利用排放配額的市場化交易手段為其提供動力及經濟性支撐。(河北日報記者袁偉華)

  【訪談】

  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把握機遇,實現“換道超車”

  記者: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意味著在未來我們有了更嚴格的生態環境約束,為什麼要明確這一目標?

  武義青:對氣候安全的關注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應有之義。碳中和已成為一場涉及人類共同命運的全球行動,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議題。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彰顯了我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定力和積極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擔當。

  記者: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河北來説意味著什麼?

  武義青:由於資源稟賦和歷史原因,河北長期以來形成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經濟結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都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度推進環境污染治理,持續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省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品質發生歷史性新變化。

  但要看到,由於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偏油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污染物排放仍處於高位,生態環境品質改善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我們必須確立更為積極的節能降碳目標,以更大的決心與魄力、採取更有力的政策和行動,克服傳統發展方式的慣性和路徑依賴,切實讓整個經濟體系和社會體系朝著設定的綠色減碳目標邁進。

  記者: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在治理污染方面投入更大力量?

  武義青: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減污和降碳並不屬於同一過程。長期以來,我們傾向於單獨的污染排放管控,使得很多減排方案鎖定在相對低效的末端治理策略上。末端治理模式儘管達到了減少常規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卻往往會增加能耗並産生進一步的高碳鎖定。

  所以要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將具有長期性和全局性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具有短期性和局地性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標相統一,利用溫室氣體減排與空氣污染物減排在技術上的協同效應,使減污與降碳同時同步進行,實現綠色發展與低碳發展的同頻共振、耦合協同。

  記者:雙碳目標帶來一種壓力,同時是否也意味著相關機遇?

  武義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在重塑國內外分工格局、形成新的競爭維度和産業標準的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的商業機會和發展空間。我們要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切入口和優化升級的新機遇,將減排的壓力轉化為轉型升級的動力,努力在低碳轉型變革的競爭格局中打造核心競爭優勢,實現“換道超車”。

  記者:對於各地來説,具體怎麼去實現?

  武義青:我省各地發展條件差異較大,應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達峰。雄安新區已先行開展低碳城市、無廢城市建設,發揮其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張承地區作為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應以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為引領,更好地發揮生態功能,有效提升氣候應對能力和生物固碳能力。

  從全省範圍來看,可以選擇條件成熟的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生態功能區、工礦區、城鎮等,組織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試點,通過産業、能源、交通、建築、消費、生態等多領域技術措施的集成應用,以及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的創新實踐,實現碳中和與污染物減排協同。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倒逼,會帶動工業革命以來技術結構、産業結構乃至整個發展方式的全局性、系統性重大變革。這要求我們堅持系統思維、系統觀念,打破各種壁壘和藩籬,努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全方位轉型。要遵循國家層面的規劃部署,儘快制定和完善省市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對減污降碳和協同增效統一謀劃、一體推進、一體考核。(採訪/河北日報記者袁偉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