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解楚楚)不久前,邢臺賽特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邢臺市邢東新區投資新一代通信技術産業園項目,企業簽訂投資項目承諾書並在政府網站公示後,立即實現全面開工建設,比預想時間提前了3個月,節約成本200余萬元。
“‘信用承諾’改革讓企業實現了‘拿地即開工’”。邢臺市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邢臺市建立了“信用承諾”新模式,事前推進涉企經營事項和證明事項承諾制改革,由嚴格審批變為加強事中事後信用監管。截至6月底,全市今年已納入承諾制改革並開工建設的項目達234個,項目開工時間平均提前30天以上。
“放管服”改革實質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放權于市場和社會,讓利於群眾和企業。
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放管服”改革作為“九項重點領域改革”之一,科學謀劃部署、紮實推進實施。2018年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圍繞“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有力有序推進“放管服”改革,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變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推動簡政放權,進一步“放”出活力。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削減至421項,削減率位居全國前列。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將政府投資類、社會投資核準類、社會投資備案類三類項目審批時限,從立項到開工分別由2019年的65、53、50個工作日壓縮至39、33、31個工作日。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管”出公平。“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全覆蓋、常態化。建設完善“互聯網+監管”系統,覆蓋省、市、縣三級4700余個監管部門,匯聚各類數據6100余萬條,推送共享數據近2000萬條;建設河北省五級一體化信用平臺,信用信息歸集量由2018年的2000萬條增至目前的20.7億條,為智慧監管、協同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優化政府服務,進一步“服”出便利。設立省級政務服務大廳,全省2333個鄉鎮(街道)全部設立行政綜合服務中心,53323個村(社區)設立綜合服務站,構建起“一枚印章管到底”的五級政務服務體系。實施創業創新審批服務“百事通”改革,健全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在2019、2020年躋身全國前十。
聚焦助企惠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從2018年開始,我省連續4年制定印發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持續實施涉企收費專項治理。2018年以來累計減稅降費2827.5億元。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我省各級政務服務大廳推行網上辦、電話辦、郵遞辦、預約辦等服務,工信部門派出駐企特派員進行現場幫扶,稅務部門多措並舉優化稅務服務,交通部門著力暢通交通運輸,金融監管部門切實打通企業資金週轉的堵點、痛點,有力促進企業復工復産……
為企業鬆綁,為市場騰位,為廉政強身,為發展添活力,我省各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正向縱深發展。
衡水市推出“標準地+承諾制”“一會三書一證”制度改革,建成服務優質、審批高效、收費最低的市民中心,在全國率先實行“一照通”“一窗受理、同步審批、制證送達、一碼公示、一照通行、監審協同”,並成功建成行政許可審批服務標準化國家級試點;
保定市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向基層延伸,賦權121項政務服務事項,覆蓋全市22個縣(市、區)的284個鄉鎮(街道)、5464個村,群眾不出村就能辦成事;
張家口市圍繞“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三個一批”,大力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市域通辦;
……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立足新起點,全省上下結合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統領,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釋放發展動能,取得了積極成效。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改革。“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全覆蓋,全省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改革事項達528項。選取美容美發店、物流公司、飯店等9個行業領域,先行試點“證照聯辦、一網通辦、一碼載入”,打造市場主體辦事“網購式”體驗,有效激發市場主體“雙創”活力。截至6月底,全省市場主體總量達704.3萬戶,同比增長8.3%,居全國第7位。
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規範拓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將183萬餘戶企業信用風險分級評價結果導入省雙隨機監管工作平臺,為全省精準、協同監管提供數據支撐。嚴格執行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截至6月底,累計將14.93萬戶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2.45萬戶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構建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格局。
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準。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均達95%以上,2265項便民應用通過“冀時辦”APP實現“指尖辦”,94項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全省統一的社保公共服務平臺在省本級率先上線運行,省本級企業養老、機關養老、工傷保險三個險種公共服務事項由141項精簡為68項,其中43項不需要提供任何證明材料。開通省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企業群眾訴求實現“一號通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