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OP15上公佈《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 我省兩個生態修復案例入選
在近日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生態文明論壇主題四——“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的生態保護修復”論壇上,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發佈了《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含18個案例),其中涉及我省案例為:“塞罕壩機械林場治沙止漠 築牢綠色生態屏障”和“華北河湖生態補水”。
這些案例是從相關部委、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公益組織等單位推薦的127個案例中遴選而出,兼顧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生態問題的典型性、修復手段和方法的綜合性,體現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塞罕壩機械林場治沙止漠 築牢綠色生態屏障”。三代塞罕壩人時刻牢記改善自然環境、修復生態的建場初心,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通過培育優質壯苗、攻克技術難關、加強森林撫育、嚴格資源保護等措施,為京津冀築起了93333公頃阻沙源、保水源、拓財源的綠色生態屏障。與建場初期相比,林場有林地面積增加了3.8倍,林木蓄積量增加了30.4倍,森林覆蓋率由11.4%提高到82%。
“華北河湖生態補水”案例。為著力解決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問題,水利部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選擇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作為試點河段,實施補水13.2億立方米。在生態補水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和寶貴經驗基礎上,2019年之後,水利部逐步將補水河湖擴展到京津冀的21條(個)河湖。截至2021年7月底,華北地區累計實施生態補水113.9億立方米。(河北日報 記者苑立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