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讓“科普之翼”強起來
2021-11-12 17:48:24來源: 河北新聞網編輯: 王闊責編: 魏文林

河北:讓“科普之翼”強起來

  7月18日,第二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普知識競答活動暨人工智能機器人實踐交流活動在石家莊科技大廈舉辦半決賽。河北日報記者 王璐丹攝

  10.05%,這是2020年河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較2015年的5.28%增加了4.77個百分點。

  科普是一項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興盛的基礎性工作。進入新時代,河北省科普事業迎來新的發展。如何不斷豐滿“科普之翼”,讓“科普之翼”強起來,讓科學抵達更多公眾、更深入人心?

  近年來,省科技廳堅持一手抓牢科技創新“主業”、一手抓實科學普及“基業”,著力補齊科普工作短板,系統謀劃、深入推進,全省科普發展掀起新高潮、形成新亮點,有力有效營造了科技創新氛圍。

  打造更多品牌活動

  “同學們,你們吃過紫甘藍嗎?”9月23日下午,在邯鄲市邯山區陽光實驗小學五年級8班的教室裏,科學老師盧瑞芬將紫甘藍汁倒在一張白紙上,瞬間白紙上就出現了紅色的花和綠色的葉子。

  “太神奇了!這是怎麼回事啊?”孩子們一個個眼睛瞪得溜圓。盧瑞芬沒有揭曉謎底,而是讓他們自己動手尋找答案。孩子們將紫甘藍汁分別倒入盛有白醋和小蘇打的容器中,只見白醋、小蘇打瞬間就變了顏色。

  盧瑞芬一邊演示製作方法,一邊向大家講解製作的重點和原理。“原來白醋遇到紫色會變成紅色,小蘇打遇到紫色會變成綠色啊!”孩子們得知原因後,對科學産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青少年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為突出抓好這一關鍵群體,2019年起,省科技廳聯合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團省委等部門,啟動實施了“河北省青少年科普百千萬行動(2019—2021年)”,面向全省中小學,組織開展了“校園科普直通車”“科學素質大賽”“科普大講堂”“科普精品評選”“科學體驗零距離”等七大主題、18項具體活動,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多元化科普形式持續傳播科學知識,擴大青少年科普活動的覆蓋面,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種下科學夢的種子。

  打造校園“科技節”。目前,河北省已有100多所中小學與知名科學家、一流科普團隊建立了線上線下直通車,定期舉辦科普活動,為7萬餘名學生帶來科學設備體驗。省科技廳副廳長張永強表示,以後,將逐步擴大規模,使更多學校和學生們享受到科技節日帶來的快樂。

  鑄就校園“敬之講堂”。已有20多名國內頂級科學家、學者走進河北中小學,開展一系列高端科普講座和零距離科學體驗,學生參與人數達5萬人,激發了廣大學生們的科學情懷和創新熱情。

  培樹青少年“科學達人”。舉辦青少年科學素質大賽,以疫情防控為重點,開展網絡科普知識答題,河北省中小學生參與答題人數近51萬,社會關注度706萬人次。對成績優秀的給予獎勵,並分類推出月十佳、季十佳、年十佳,獎勵人數達1869名,132人被授予“科學達人”稱號。

  推出青少年“科普精品集結號”。按年度組織中小學生科普作品徵集評選活動,以科學圖畫、科學作文、科學創意、科學小説等為重點,共徵集作品3.2萬餘件,對2958名學生的優秀作品給予獎勵,並將部分獲獎作品在有關刊物發表,極大提升了中小學生的參與度。

  “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科技活動周,積極展現河北科普工作的特色和亮點。”省科技廳副廳長張永強説,省科技廳每年都會根據不同的活動主題打造形式新穎、亮點紛呈的科技活動。他表示,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青少年參與科普、關注科學的熱度持續提升,有力引導了青少年樹立從小崇尚科學、以科學家為榜樣,長大後願意投身科學事業的遠大理想。

  強化科普資源供給

  9月12日,在邯鄲市館陶縣科技館內,帶著孩子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80後”的寶媽霍春敏已經不是第一次帶孩子來。

  “跟唱歌、跳舞等相比,我覺得這裡能拓展孩子的思維和眼界,這樣的體驗更有意義。”在霍春敏看來,雖説不確定5歲的女兒能在科技館裏學到多少知識,但看到孩子積極地參與各種科技小項目,她感到很開心,“有這樣的科普場所真好!”

  據了解,館陶縣科技館是河北省公民科學素質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示範基地,常設展廳所有展項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這裡每年接待觀眾,特別是中小學生4萬餘人次,真正發揮了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館陶縣科技館工作人員靳哲表示。

  在河北,像這樣的科普教育基地,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河北省按照綜合場館、公共服務、科研基地、專題特色、信息傳媒等五個類別,兩批共認定了260家省級科普示範基地。充分發揮科普基地示範帶動作用,組織省科普示範基地向公眾開放,開展參觀和互動體驗活動,涉及産品研發、農業科技、智慧能源、公共安全、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社會管理等領域,推動高端科技資源融入公眾生活,讓百姓共享科技成果。

  推進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培養全民創新精神,河北省還推動了一批創新資源共享。目前,河北省已有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結合科普活動向社會開放,定期組織科普資源、科普成果展覽。結合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基礎研究等項目實施,鼓勵支持重點學科帶頭人、重大項目主持人推出科普作品,組建科學家科普團隊。

  “此外,圍繞將科技資源轉化為科普資源,河北省設立了省級科技計劃科普專項,加大對科普的資金支持。”張永強介紹,在全省財政投入能力較低的情況下,省級科技計劃設立科學普及專項,年度專項資金由2017年的500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1500萬元。其中,支持開發了一批科普創新産品,如:開發的國內首套《科學》課配套視頻教材已在全國5個省份使用,河北有955所小學應用;河北《紅海棠叢書》《奇奇怪怪的為什麼》等一批科普作品獲得國家優秀科普圖書獎,實現了零的突破;14部科普微視頻和影視作品獲國家級獎勵。

  據悉,“十三五”期間,河北省支持科普圖書、影視作品、創新産品等原創科普作品開發和科普基地、科普場館、科普專業團隊建設項目231項。2021年起,河北省還設立大中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專項,啟動資金1500萬元,每年重點支持500名以上在校生。

  “攀升的數字背後是全社會日益高漲的科學熱情。”張永強表示,近年來,省科技廳著力強化科普資源供給,發揮現代信息技術、重大科學裝置、重大研發平臺、重大創新成果在科普活動中的支撐作用,推動豐富的科研資源轉化為科普設施、科普産品、科普人才。當前,國家和社會發展對科普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省將更好地整合全省科普資源,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協同共創科普新局

  549項科普活動、科學講堂、創新論壇、科普講解大賽、科普微視頻大賽……5月22日至28日,2021年河北科技活動周舉辦,圍繞“百年回望中國共産黨領導科技發展”的主題,採取線上線下聯動方式,推出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為群眾送上精彩紛呈的科普盛宴。

  科普有活力,科創才有動力。省科技廳充分發揮科普工作統籌協調作用,建立了部門聯席、省市聯動、校企聯合、媒體聯播的科普工作推進機制,協調各方共創科普新局。

  精心辦好主場——

  反復設計、演練科普展演活動……為確保5月的科技互動周順利開展,省科技廳很早就開始準備。“不能給一年一度的科普盛會留任何遺憾,我們必須全力以赴!”進入5月,大家都鉚足了勁,只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做好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

  近年來,河北省每年的科技活動周與國家同步舉辦,緊密貼近全國主題,突出河北特色,重點圍繞科技創新、科學防控、科技扶貧、科技惠民,近三年每年組織的科普活動達500多場次,直接參與人數達100萬人次以上。

  大力組織聯場——

  “為什麼會颳風下雨?”“為什麼會電閃雷鳴?”“什麼是霾?”“霧和霾有什麼區別?”……今年科技活動週期間,河北省氣象災害防禦中心在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石家莊市合作路小學,舉辦了“校園氣象科技節”活動,同學們在老師的積極倡導下,學習氣象圖標和氣象知識,並通過繪畫、視頻講解等形式將所學知識展示出來,在學中體會、在想中感悟、在畫中提高。

  讓科技與群眾“零距離”是科普工作的目標。省科技廳會同省科協、氣象、地震、市場監管、水利、衛健、應急、自然資源、環保等部門,組織行業性、特色性全省重點科普活動,推出了燕趙氣象科普行、防震減災知識大賽、品質檢驗科技活動周、水利科技活動周、健康科普技能傳播競賽等一批省級品牌重點科普活動。

  積極參與賽場——

  “微表情數據庫的構建與意義”“天下烏鴉真的是一般‘黑’嗎”“穿越時空的標準化”“身在‘輻’中要知‘輻’”……5月28日,2021年河北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上,25位選手以通俗生動的語言闡釋科學道理,為觀眾打開一扇扇科學大門。

  “此次大賽是歷年河北省科普講解大賽報名人數最多的一次。”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共有257位選手報名參賽,既有從事科普講解工作的專職或兼職講解員,也有熱愛科學傳播並具有科普講解能力的愛好者,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使創新力量得以充分涌流。

  科普講解大賽是河北省多項科普品牌活動之一。全國性的科普講解大賽、科學實驗展演匯演大賽和優秀科普作品、科普微視頻評選等活動,河北省都積極組織分賽,並推送優秀選手和作品參加全國比賽,近三年共有23項獲國家級獎勵。

  科技需要創新,科普同樣也需要創新。張永強表示,下一步,省科技廳將把科普作為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性工程,探索一條調動各方面力量辦科普事業的新路子,著力構建“軟實力”戰略支撐。深入推進“河北省青少年科普百千萬行動”,搭建科普國際國內交流合作平臺,匯聚國內外優秀科普資源,創新科普傳播模式,逐步形成具有河北特點、國內影響、國際水準的科普知名品牌。探索利用科技計劃項目引導模式,將開展科普內容作為科研任務指標,推動更多高校、科研機構和廣大科研人員開展科普活動,培育一批高水準的科普隊伍。此外,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把科研人員從事科普工作的績效,納入到考評指標之中。鼓勵民間社會力量自籌資金,興辦興建營利性科普機構或設施,發展科普産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