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    輿情智庫
張北縣德勝村馬鈴薯種薯産業發展探訪
2021-12-08 14:49:05來源: 河北新聞網編輯: 邢碩責編: 馮薇薇

  “小土豆”如何長成“金豆豆”

  ——張北縣德勝村馬鈴薯種薯産業發展探訪

  “10月底入窖,現在是集中篩選,明年開春出庫。”12月1日,在張北縣小二台鎮德勝村大農公司的馬鈴薯儲藏窖,幾個窯口燈火通明,十多名工作人員正在忙著。他們先是將成袋的大小不一的微型薯倒入篩選機,進行篩選分類後,再分別倒入數粒機數粒,最後裝袋碼放。“今年收成還不錯,只要品種選得對,一粒賣到四五毛錢都平平常常。”種植戶葉有俊邊忙邊説。

  放眼望去,整個儲藏窖,左右兩排共十幾個窯口,塞滿了成垛的微型薯及部分馬鈴薯。對於德勝村的種植戶來説,今年又是一個馬鈴薯種薯豐收季。

  立足資源技術,探索産業發展

  在張北縣,説起德勝村的微型薯、一代薯、原原種,幾乎就是馬鈴薯種薯品質的代名詞。但德勝村與馬鈴薯種薯的結緣,可追溯到20多年前。

  今年60歲的德勝村村委委員劉桂榮,是村裏最早一批接觸種薯繁育的人。劉桂榮回憶,當年,張家口市農業科研單位在德勝村設立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她因常年在基地打工,逐漸熟悉了種薯繁育的成套技術。離開基地後,她便嘗試自己搭棚育苗,繁育種薯,即俗稱的一代薯、原原種等。

  “那會兒條件太簡陋了。”説起當年搞種薯繁育的事兒,劉桂榮十分感慨。她説,當時在自家院子裏撐幾條竹竿子,蒙塊塑膠布,搭個小棚子,就搞起了種薯育苗。沒有育苗用的器皿,就用報紙卷個卷兒,再把營養土一點兒一點兒灌進去。來年開春,再將一株株小苗移到大田裏進行繁育。

  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告訴筆者,當年村民種植的一代薯、原原種,因品質以及當時的市場環境等,主要在本地及周邊銷售。因種植規模很小,村民的收益十分有限。

  雖然收益少,但比種植大田作物效益高。之後,同劉桂榮一樣,村裏不斷有人加入到種薯繁育的隊伍中來。有農業科研人員的幫扶指導,加上村民們之間互相切磋,大家逐漸熟練掌握了整套繁育技術。隨後,德勝村幾乎家家戶戶搞起種薯繁育,該村也漸漸成為周圍十里八鄉農民採購馬鈴薯種薯的基地。

  建立繁育基地,實現專業化種植

  2017年,是德勝村馬鈴薯種薯産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當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德勝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得知村裏在搞馬鈴薯種薯繁育,總書記十分關心,鼓勵當地幹部群眾將這項産業做大做強。

  “説實在話,之前也想好好發展馬鈴薯繁育産業,但總是瞻前顧後,生怕幹不好。”葉潤兵説,總書記的一席話,就像指路明燈,既照亮了前方,又提振了信心。

  隨後,葉潤兵等村幹部開始多方奔走,為馬鈴薯繁育産業做大做強積極謀劃。此前剛落戶德勝村的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大農種業也積極參與進來,為村裏的種薯繁育提供科技支撐。

  “德勝村傳統繁育的種薯,因管理粗放,技術含量低,繁育出的種薯品質差,限制了銷路。”大農種業公司總經理李進凱説,必須全面提升産業發展水準,種植高級別的種薯,即微型薯。

  看清了産業發展的核心和市場前景,村領導班子決定,在德勝村建設微型薯繁育基地,並爭取扶貧項目資金支持,搞設施大棚。在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全力支持下,當年5月前後,280個設施大棚在德勝村建立起來。在村裏的倡導和科技人員幫扶下,德勝村村民承包大棚,開始種起了“金豆豆”微型薯,德勝村種薯繁育也開啟了全新的産業化發展之路。

  選準品種提品質,俏銷市場民增收

  沒成想,德勝村微型薯種植在突破一系列技術難題之後,卻遭遇了銷售難。

  “你種了這個品種,誰知那個品種卻賣得好。”第一年就種植微型薯的村民徐海成説,微型薯種植要想獲得可觀的收益,必須研究市場,但當時村民缺乏的也恰是這一點。

  “2017年、2018年,大夥基本沒掙上錢,投資大的還賠了錢。”葉潤兵説,有不少村民因此退出微型薯種植,但更多村民逐漸掌握了種植技術後,留了下來。

  此後三年,微型薯市場穩定,本村及外村新的種植戶不斷加入,280個大棚年年被搶一空,租金也一路看漲,從1000元/棚,漲到了3500元/棚,即使這樣,依然供不應求。

  “現在,大夥的收入基本穩定,品種選得好的,一個棚純利能到5萬多元,一般的也能達到2萬多元,是傳統種植業收入的好幾倍。”葉潤兵高興地説,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現在種植戶的頭腦越來越靈活,除了埋頭搞種植,還懂得捕捉市場信息,適應市場的能力不斷提升。

  據統計,今年德勝村微型薯種植産值已超過1000萬元。産業發展了,種植戶富了,村集體的腰包鼓了,帶動大批村民就地就業。微型薯種植産業已成為德勝村的支柱産業。

  德勝村的馬鈴薯種薯繁育産業在張北並非個例。據統計,目前,張北縣馬鈴薯種薯種植面積已達8萬畝,年産馬鈴薯種薯20萬噸,佔全國市場份額的近四分之一,成為全國馬鈴薯種薯繁育的主要基地之一,該縣馬鈴薯種薯産品遠銷廣東、廣西、貴州等全國十幾個省份。(河北日報記者 李艷紅 通訊員 石炎夏 夏培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