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文安縣趙王新河濕地公園乘船遊覽(資料圖)。鄭佳慶攝
人民網石家莊12月13日電 風景秀麗的趙王新河、水清草綠的洼淀風光、鬱鬱蔥蔥的樹林……近年來,河北省文安縣依託豐富的水網資源,做足水文章,探索生態資源産業化發展新模式,讓當地的生態發生著喜人的變化。
“現在,河邊還建起了觀景平臺,早上我都會來這裡走走,感覺特別愜意。”家住趙王新河附近的村民朱德安説。
百姓的褒獎正是對文安縣“十三五”以來,深入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著眼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水污染治理、濕地保護、增林擴綠等工作為重點,治理水生態成果的最大肯定。
“河長+”模式 擦亮洼淀生態底色
河北文安縣魯能生態區(資料圖)。陳有柱攝
文安縣地處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中下游,自然形成三面環水、一面高上的封閉洼淀——文安洼。作為河北省八大洼淀之一,文安境內水系發達、河流密布、溝渠縱橫,有大清河、趙王河、趙王新河等5條主要河渠和小白河、任文幹渠等26條骨幹渠道,總長399公里,總蓄水能力達1.07億立方米。
豐富的河網給文安帶來了先天的自然資源優勢,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管理難題。
曾經,隨便幾塊彩鋼板、幾塊帆布甚至是宣傳綢帶隨便一圍都能成為釣魚愛好者的“蝸居”。經常是執法人員前邊剛清理完,後邊就又搭建起來,河道裏形形色色的違章建築不僅有礙觀瞻,更影響到了汛期河道行洪安全。
2016年12月,隨著河長制工作全面推行實施,文安縣通過嚴格貫徹落實河長制六項工作要求,緊扣“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建設目標,結合全縣河渠特點和功能定位,逐漸探索形成了“河長+巡河員”“河長雲APP+無人機”等工作新模式,建立了管水護水長效新機制。
“文安縣以河長制為載體,強化靶向治理,以河渠環境綜合整治和‘清四亂’行動為抓手,推進水生態環境建設。”文安縣水務局黨組成員趙振海介紹到,近年來,全縣通過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大清河水質凈化、流域綜合治理、補水河道清理整治、納污坑塘和黑臭水體治理等多項重點工程,累計整治四亂問題241處,清理垃圾4256立方米,拆除違建104處6.9萬平方米,分期分批對302個村街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對全縣819個有水坑塘、149個無水坑塘全部完成排查治理,清淤疏浚河道352公里,全域河渠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文安縣水務局工作人員操作無人機在趙王新河水域巡河(資料圖)。張寬攝
每天清晨,在文安縣大圍河鄉趙王新河岸邊都能看見巡河員李金鵬的身影。他拿出手機打開“河長雲”APP巡河系統,點擊“開始巡河”,便開啟了一天的“巡河之行”。“巡查過程發現問題隱患,可以通過APP平臺實時上傳圖片、視頻等資料進行反饋,工作變得比以前高效多了。”李金鵬説。
“在治好水的同時更要管好水。”趙振海表示,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文安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建立了區域與河系、渠係相結合,縣鄉村三級河長為主要內容的組織體系,積極落實各級河長430名,選聘巡河員217名,利用“人防+無人機巡防”“河長雲手機APP”等手段定期監督巡查,範圍覆蓋該縣主要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進一步織密了該縣水環境監管網絡,強化了水環境治理能力。全縣實現了河渠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根本性轉變。
保護濕地生態 釋放生態紅利
河北文安縣趙王新河濕地公園(資料圖)。陳有柱攝
“河湖濕地是多種生物重要的棲息地,具有調蓄洪水,控制沉積、改善水質,調節局部氣候等生態功能。”趙振海繼續介紹到,文安縣持續實施生態補水、河渠疏導聯通等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充分利用引黃、引淀時機累計蓄水3.2億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文安縣水生態環境品質。著力打造以老防洪圈為核心的景觀水系循環區、以安裏屯濕地為核心的東部濕地恢復區、以西碼頭閘為核心的京南生態休閒度假區、以小白河為核心的西部水源涵養區、以三官村揚水站為核心的水文化展示區五大循環水系,將“死水”變“活水”,河流濕地生態得以明顯改善。
河北文安縣趙王新河濕地公園內的水鳥(資料圖)。魏東攝
水生態品質不斷提升,吸引了大量鳥類棲息聚集。截至目前,文安域內新增野生鳥類26種,現有小天鵝、燕鷗等野生鳥類87種。
擴林增綠 打造京南綠色生態屏障
河北文安縣趙王新河濕地公園一角(資料圖)。王暉攝
在全面優化水環境的同時,文安縣緊扣生態修復主題,以創建全國森林城市為目標,將植樹造林與建設水韻宜居城市有機融合,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
文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級工程師谷國通表示,為提高全民植樹積極性,文安縣採取加強市場化運作與創新土地流轉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多方共贏”的市場化植樹造林新模式。
“我把自家土地流轉出去,再騰出手來幫造林大戶管理綠化造林,年純收入5萬元左右,比種地效益高多了。”文安縣德歸鎮何黃甫村村民許廣樂的話,道出了很多文安農民的心聲。
“在保證農民‘失地不失業’的同時,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是我們探索土地流轉的新模式。”文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張建華説,通過反租倒包、政府租地、大戶承包等造林機制,實行階梯補貼政策,不僅為企業和造林大戶大面積造林提供了保障,而且保證了林木的成活率,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調動了百姓造林的積極性,成效非常明顯。
驅車行駛在文安縣孫氏鎮興祖線,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側連畝成片的日本櫻花。這是由北京綠海天成園林綠化公司打造的佔地萬餘畝的觀賞型林果基地。
“文安地處環渤海腹地,毗鄰京津,地理位置優越。我們準備每年投資3000萬元,打造6個500畝以上的觀賞樹基地。”文安縣綠海天成萬畝林果基地綠化項目部經理王鷗信心滿滿的介紹到,目前該林果基地總投資3.5億元,沿線總長度10余公里。種植了包括日本櫻花、法國梧桐、美國紅楓等80余種、50余萬株樹木,苗木成材後將供應京津冀地區、國內各大機場、各高等院校等進行綠化栽植,前景十分廣闊。
據了解,僅綠海天成一家企業就為當地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間接就業人員達到1000余人,流轉周邊農戶土地6000余畝。
“在文安,像綠海天成這樣的企業和造林大戶共有135戶,在盤活大量閒置土地資源的同時,為農民增加了租地收入,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群眾致富增收”。張建華説。
水鳥在文安縣趙王新河濕地公園嬉戲(資料圖)。魏東攝
5年間,文安縣先後實施廊道綠化、萬畝秀林連片、城區擴綠提升、森林鄉鎮及節點遊園建設等八項造林綠化重點工程,累計造林近26萬畝,使全縣林木面積達到48萬畝,新增數量居全市首位,林木覆蓋率由14.7%上升到34.8%。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文安縣依託豐富的水網資源,打好生態牌,構建與白洋淀水脈相接的區域生態體系,推動本地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水清岸綠、河暢景美、藍綠交融的生態底色也正在迅速轉化為當地的發展優勢,據了解,僅2020年一年,文安縣在談項目達到161個,同比增長274%;新簽約項目116個,同比增長364%。五年間,全縣地區生産總值由131億元增長到200億元,年均遞增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遞增5.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3355元和19435元,年均遞增7.7%和8.2%。(鄭佳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