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邯鄲市館陶縣:突出特色強産業 産鎮融合促振興
2021-12-22 14:53:43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突出特色強産業 産鎮融合促振興——來自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區館陶縣的報道

  “晚秋黃梨一直能摘到11月中旬,營養豐富,特別適合秋冬季熬製梨湯,錯季上市不愁賣。”12月20日上午,館陶縣房寨鎮北拐渠村黃梨合作社的冷庫外,來自山東聊城市的兩輛貨車整裝待發,剛剛裝完車的種植大戶賀西運樂呵呵地盤算起今年的收成:每畝黃梨收四五千公斤,9畝黃梨少説能掙10多萬元。館陶縣種植晚秋黃梨1.16萬餘畝,年産鮮梨4.6萬噸,年産值1.4億元,是全國最大的晚秋黃梨種植基地。

  作為平原農業縣,曾經的省級貧困縣,館陶縣去年財政收入剛剛突破10億元,如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基礎上推進鄉村振興?

  “把特色産業作為支撐,産鎮融合增強小鎮造血功能,以小鎮發展引領帶動鄉村全面振興。”館陶縣委書記王立偉表示,該縣發揮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引領作用,努力探索一條欠發達地區能持續、可複製的鄉村振興之路。

  強科技樹品牌,瞄準市場發展特色農業

  “現在殺蟲主要用粘蟲板、防蟲網,綠色生産保障了品質和口感。”12月20日,館陶縣翟莊村的一座黃瓜大棚內,村民王志軍正認真地固定粘蟲板。像王志軍一樣,如今館陶農民種黃瓜不再憑經驗,而是主動應用新技術。

  近年來,館陶縣從強科技、樹品牌等方面發力,與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註冊“館青”牌商標,讓館陶黃瓜有了市場“身份證”。

  以合作社帶動農戶標準化生産,短短幾年,館陶黃瓜從缺乏品牌、銷售隨行就市,到榮獲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中國國際農交會“雙金獎”,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身價漲了,銷路卻更廣了。

  館陶黃瓜種植面積超10萬畝,年産值16.1億元,是全國優質黃瓜生産基地,産品打入京津等高端市場。前不久,又傳來一則好消息——館陶黃瓜將端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餐桌。

  目前,館陶縣與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科院等多家高校和農業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擁有國家地理標誌産品4項,國家和省市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6家。

  立足自身資源,聚焦市場需求,館陶縣構建種養加産供銷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鏈,通過農戶與龍頭企業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促進農産品轉化增值,重點發展禽蛋、黃瓜、晚秋黃梨、黑小麥、艾草等七大特色農業:

  ——蛋雞存欄1200萬隻,金鳳市場去年交易額137億元,名列全國農産品批發市場十強;

  ——艾草入選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種植面積2萬餘畝,研發生産艾條、艾絨被等深加工産品40多種,年産值7000余萬元,是全國優質艾草生産基地……

  評星定級聚力,建強班子壯大集體經濟

  前不久,館陶縣柴堡鎮後胡堡村村民王力紅在10多畝地裏全部種上了荷蘭豆。“種子免費,技術員定期指導,實行訂單收購,村黨支部給咱吃了定心丸。”王力紅對來年的收益充滿信心。

  2018年,原本在外經商的王朝磊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幾年來,他帶領村“兩委”幹部跑市場,發展林下黃秋葵400余畝,通過“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戶畝均增收5000余元。今年通過對接農貿市場,又引種荷蘭豆100多畝。

  鄉村振興,離不開一個好班子和好帶頭人。今年,館陶縣農村“兩委”幹部換屆後,年齡50歲以下村黨支部書記佔比8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43.7%,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回鄉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四方面人才佔88.6%。

  發揮基層黨組織“龍頭”作用,館陶縣結合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設置産業發展、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等“十星”,每半年對農村黨支部書記進行“評星定級”,作為績效補貼、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

  館陶縣抓住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機遇,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以“充分宣傳、動員群眾;摸清家底、公開公示;自願報名、繳納押金;公開競拍、重新發包;簽訂合同、規範運行”的“五步工作法”,盤活農村“關係地”“失聯地”2萬畝,通過重新競拍發包增加村集體收入3700萬元,是原來的近10倍。

  在此基礎上,實施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目前,全縣農村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25個,佔比81.2%;10萬元以上集體收入的村61個,佔比22%。

  “評星定級解決了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壯大集體經濟增強了黨支部號召力,把更多群眾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如今幹勁更足了。”館陶縣王橋鄉李橋村黨支部書記李付濤説。

  環境美産業興,特色小鎮促進聯動發展

  “前些年休假是到外地旅遊,這兩年都是帶孩子回老家。”12月20日下午,館陶縣王寨村一處整潔的農家小院內,王冠紅正和孩子熱鬧嬉戲。

  王冠紅在北京一家金融機構工作,以前村莊環境臟亂差,特別是旱廁、不能洗澡,讓她覺得生活十分不便。如今,不僅家中完成改廁,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而且王寨村與周邊幾個村被縣裏整體打造為“黃梨小鎮”,成為鄉村旅遊目的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

  近年來,館陶縣持續實施村莊綠化、河渠綠化等工程,目前全縣村莊綠化面積2.6萬餘畝,277個村街道、衚同全部硬化,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100%,1226個垃圾坑全部治理並實行網格化監管,農村污水有效管控。同時,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建設美麗庭院4.1萬個,佔比70%。

  環境美助力産業興。館陶縣把特色産業與特色小鎮有機融合,以特色小鎮帶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從館陶縣城驅車沿309國道西行約六七分鐘,便抵達“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我省首個4A級鄉村旅遊景區——糧畫小鎮。

  漫步小鎮,街道平整乾淨,兩旁綠化帶錯落有致,石碾、石磨以及修舊如舊的民居,讓村莊散發著濃郁的田園氣息。小鎮還引入咖啡屋、微電影院等現代元素,鄉村風情與城市品質相得益彰。

  “引入糧畫製作特色産業,帶動200多農戶每人年增收2萬元,並衍生出漆畫、麥秸畫等多項手工産業。”糧畫小鎮黨委副書記李哲介紹道,以産業為紐帶,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帶動壽東、壽南、法寺等4個村聯合打造特色小鎮,帶動總人口近萬人。

  以特色産業增強小鎮“造血”功能,促進産鎮融合發展,豐富研學、旅遊、農事體驗等業態,館陶縣因地制宜打造了糧畫小鎮、艾草小鎮、黃瓜小鎮等9座特色小鎮,帶動23個村莊聯動發展。依託1條國家級、3條省級美麗鄉村遊精品線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館陶鄉村旅遊風生水起,去年接待遊客12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6億元。

  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館陶徐徐鋪展。(河北日報 記者劉劍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