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鄉村産業興 脫貧成色足
2021-12-27 16:44:21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2021年全省脫貧戶産業幫扶在全覆蓋基礎上,二重覆蓋率達90% 鄉村産業興 脫貧成色足

  跑好脫貧摘帽後的“接力跑”,發展産業是關鍵。記者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河北省把脫貧地區特色産業發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2021年全省脫貧戶産業幫扶在全覆蓋的基礎上,二重覆蓋率達90%,脫貧戶年度人均産業收入5998元,比2020年增加655元,同比增長12%,實現特色産業、扶貧項目、主體帶動、技術服務四個“全覆蓋”數量鞏固、效果提升。

  走進阜平縣駱駝灣村,青水瓦、木挑梁、小披檐……一座座具有太行山區特色的民居錯落有致。“現在的駱駝灣村,産業更強了、人氣更旺了,老百姓腰包更鼓了、精氣神更足了,好日子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説。

  村裏有産業,村民有事幹。發展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種植産業、打造民宿旅遊新業態……依託好山好水,原先總感嘆“亂石灘上掙錢難”的駱駝灣村村民,如今個個拿租金、薪金、股金。2017年底,駱駝灣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660元,是2012年的16倍。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河北省嚴格落實過渡期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持續推動脫貧地區産業可持續發展,以科技農業、品質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為引領,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佈局,引導脫貧地區發展優勢特色品種,越來越多的脫貧村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産業振興路子。

  在産業發展中,河北省支持每個脫貧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集中打造“一主兩輔”農業特色産業,重點發展帶貧廣、增收強的蔬菜、食用菌、中藥材、雜糧雜豆、水果和肉牛、肉羊、家禽等産業,在脫貧地區聚力打造21個特色産業帶、15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46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35個高端精品。截至目前,全省脫貧地區發展蔬菜(食用菌)470萬畝、中藥材100萬畝、優質雜糧125萬畝;出欄肉牛182.5萬頭、肉羊1180萬隻、家禽2.85億隻。全省7746個脫貧村“一村一品”全部納入臺賬管理。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根本。根據脫貧縣全部轉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際,河北省對脫貧地區産業發展加大傾斜支持力度,今年以來共支持脫貧地區財政支農資金108.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65%。全省62個脫貧縣銜接支持産業項目資金達73.79億元,佔比66.49%。

  今年秋收時節,阜城縣崔家廟鎮劉棗胡村村民白如周種植的高粱喜獲豐收,畝收益達2500元左右。“今年是第一年種高粱,從種到收都有技術人員提供指導。”白如周説,他把土地託管給阜星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種植高粱,園區統一種、統一管、統一賣,不僅省力、省心,收入也更多。

  高粱種植,帶紅了當地特色産業。

  從2016年開始,阜城縣以阜星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為依託,推廣高粱種植,精心選擇了高産抗旱的釀酒專用糯高粱——冀釀2號,探索創建了“六位一體”“八統一分”種植經營模式,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産業基礎。如今,阜城縣高粱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輻射帶動9350戶高粱種植戶增收致富。

  農業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是産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行業領軍企業,進一步激發市場潛力,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河北省強化脫貧地區龍頭培育,發揮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産業脫貧中的突出作用,擴規模、強素質並重,實現由主體帶動全覆蓋向高收益帶動轉變。繼續大力推廣政府+金融+科研+龍頭+合作社+農戶的“六位一體”帶貧減貧模式,將脫貧農戶全部融入農業産業鏈條。

  截至目前,全省脫貧地區認定市級以上龍頭企業950家,省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98家,其中年銷售額超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20家,年産值超十億元加工産業集群18個,累計發展省級合作社示範社500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610個,農業産業化聯合體184個。全省脫貧地區發展農民合作社4.68萬個,在新型經營主體脫貧村全覆蓋基礎上,繼續實行臺賬式管理,開展監測提升活動,組織經營培訓和業務指導,強化經營主體規範化建設,完善運行機制,提高經營主體服務水準。

  加大脫貧地區招商引資力度,增強脫貧地區發展活力。圍繞産品加工、品牌推廣、産品行銷、運營管理等環節制定專項招商方案,逐産業開展全産業鏈招商、敲門式精準招商,促進産業鏈條延伸。目前,脫貧地區簽約項目212個,簽約引資額710.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3個。

  強化脫貧地區科技支撐。河北省把提高科技含量作為關鍵性舉措,堅持到村到戶到項目,持續提升脫貧地區科技服務水準。採取專家技術人員包縣、包基地、包園區、包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等形式,瞄準産業關鍵環節,開展“十項”科技服務,共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589項。將農業科技驛站建在縣域主導産業上,圍繞主導産業謀項目、定方案、做指導,打造一批零距離、手把手的科技服務平臺。繼續實施特聘農技員計劃,組建農技特聘員隊伍182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1000名,培訓農民32415人次,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民素質不斷提升。

  種得好,賣得出,才能徹底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河北省強化脫貧地區産銷銜接,培樹農業特色品牌,拓寬農産品對接渠道,加強農産品對接服務,促進脫貧地區農産品出村進城。充分利用好農産品批發市場銷售主渠道和經紀人隊伍資源,拓寬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批對接等日常行銷渠道,促進農産品産地直銷。拓展電商銷售渠道,組織或參加各類農産品線上銷售活動,打造脫貧地區“網紅”農産品,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河北日報 記者郝東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