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風箏小院“起飛”了
趙艷芳涂繪傳統風箏。
廊坊傳媒網訊(記者 王洋洋)近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第什裏“風箏小院”一片繁忙。“嘶嘶”劈竹子的聲音、“吱吱”鋸竹片的聲音從工作室裏傳來,小院主人趙艷芳聚精會神低頭操作。
“這是傳統沙燕風箏製作的關鍵步驟。”數根竹條在趙艷芳靈活的手裏幾經翻轉,風箏骨架就放在了桌面上。幾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內,放置著肥燕、瘦燕、比翼燕等傳統沙燕風箏,桌上擺滿精美的手工藝品擺件。
第什裏是中國宮廷風箏的發源地、傳承地和生産地,已有500多年的扎糊風箏歷史。90後趙艷芳從村中長大,她心中有一根“風箏線”牽縈。2017年,大學畢業後,她辭職開辦了“風箏小院”。
起初,趙艷芳通過自媒體宣傳,吸引人們到小院體驗傳統風箏扎制、涂繪、裱糊、組裝。體驗者多了,趙艷芳的煩惱來了。“空間有限,項目單一,風箏文化展現不到位。多虧政府和婦聯多次給我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思路打開了,萌生了借助互聯網延伸風箏産業鏈的想法。”
問需求、送知識、送技能……系列政策的精準呵護,讓趙艷芳沒了後顧之憂。她把家裏的閒置房間裝修成風箏繪畫製作工作室、展覽間和書屋,又自製發卡、胸針等手工藝品,把風箏的文化特色、吉祥寓意等元素融入進去。
趙艷芳細説著她與風箏的點滴故事:非遺風箏研學進校園;舉辦手工風箏個人展;到石家莊、秦皇島等地觀摩學習,用互聯網技術幫助風箏“起飛”;摸索著開通網絡直播,傳播風箏文化……
“以前只賣傳統風箏,産品單一。現在,種類多了,方式活了,更穩定了。”趙艷芳説。“風箏小院”經營4年多,傳統風箏製作和風箏衍生品很受歡迎。
從單純的扎風箏到文化傳承+體驗,新思維、新模式,讓傳統風箏産業全新出發。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