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用非遺之美點亮百姓生活
2022-02-28 10:11:00來源: 河北新聞網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用非遺之美點亮百姓生活

  日前,“春滿燕趙”非遺會客廳展示展演活動舉行——

  用非遺之美點亮百姓生活

用非遺之美點亮百姓生活

  2月26日,“春滿燕趙”非遺會客廳展示展演活動現場,樂亭皮影劇團演出皮影戲《火焰山》。

用非遺之美點亮百姓生活

  國家級非遺項目武強年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康英勤(右),指導觀眾體驗武強年畫上色技藝。 本稿圖片均由河北日報通訊員王建攝

  方寸戲臺上熱鬧開唱的樂亭皮影表演,倣古書房內武強木版年畫、蔚縣剪紙等非遺項目傳承人指導觀眾互動體驗……2月26日、27日,“春滿燕趙”非遺會客廳展示展演活動在河北博物院舉行。該活動現場不僅靜態展示非遺項目,更有非遺傳承人現場演出,觀眾還能沉浸式體驗非遺製作技藝。沉浸于傳統文化的熏陶、享受豐盛的非遺大餐,讓人們看到古老的民俗技藝與百姓日常生活的融合。

  沉浸式體驗助力非遺走向大眾

  “先拿刷子給雕版著墨,把宣紙覆在雕版上,再拿搪子均勻按壓。”國家級非遺項目武強年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康英勤,手把手教現場一位小觀眾給勾好墨線的老虎年畫上色。不一會兒,一張色彩艷麗的年畫製作完成。康英勤將完工的作品送給小觀眾。看著一張宣紙在自己手上變成栩栩如生的年畫,孩子開心地看了又看。

  活動現場,武強年畫工作臺前聚集了不少觀眾,康英勤鼓勵大家上手試試年畫印刷操作。因為難度不大,一兩分鐘即可完成上色,不少觀眾紛紛一試身手。康英勤説:“讓觀眾自己動手,就是一個讓大家深入了解非遺的最好機會。讓更多的人認識非遺,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展廳內,不少非遺傳承人把在工作間的工藝流程搬到現場,進行“活態展示”。樂亭皮影、蔚縣剪紙、深澤面塑等都有固定的活態展示席位。

  從了解到喜歡。這條路徑清晰而明確,缺一不可,既是非遺保護的必由之路,也是非遺大眾化的必由之路。

  “非遺源自生活,是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産方式的産物,要想從根本上保護它,就要把非遺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數據信息部副主任趙麗蘋説。因此,今年非遺會客廳系列活動突出活態傳承,注重互動體驗。通過非遺傳承人的演示講解,觀眾親身體驗製作,增強廣大群眾對河北省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特色風格、工藝流程以及當代保護傳承情況的認知度和體驗感,直觀感受河北省優秀傳統文化遺産的魅力。

  據悉,2022年“樂享河北”非遺會客廳系列展示展演活動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通過組織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態展演展示和研學體驗活動,不斷打造集學、體驗、娛樂、互動、購物于一體的綜合性非遺空間,努力提升社會大眾、青少年群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水準,加強河北省非遺保護、傳承和傳播。

  文旅融合培育文化惠民新空間

  三尺戲臺,白幕一丈,燈映三兩畫皮開腔唱。活動現場,樂亭縣文化遺産傳承中心組織樂亭皮影劇團現場演出皮影戲《火焰山》。白幕後,皮影傳承人們揮舞影人輾轉騰挪,上演著《西遊記》經典橋段中的武打戲。白幕前,觀眾目不轉睛,掌聲陣陣,氣氛火爆。不時有小朋友跑進後臺,想一睹皮影齊天大聖、豬八戒的真容。曲終戲散,不少觀眾來到後臺體驗皮影戲表演操作,圍著傳承人聽皮影戲背後的故事。

  2月26日,樂亭皮影劇團共演出了《火焰山》《榮歸》《魚水情》《三變精迷》《為了明天》等劇目。2月27日,上演了《鶴與龜》《鶴童》《火焰山》《魚水情》《剪窗花》等劇目。連續兩天的演出,吸引大量觀眾駐足觀看。而這樣的連臺好戲都是免費觀看的。

  突出文旅融合,培育惠民空間,是此次展示展演活動的特色之一。趙麗蘋介紹,作為大眾走近非遺、認知非遺的一扇窗口,非遺會客廳在河北博物院內“安家”並進行長期展出,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打造集非遺學、體驗、娛樂、互動、消費于一體的綜合性新型文化空間。非遺會客廳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旨在培育社會公眾的文化休閒打卡地,打造具有開放、多元、互動等特點,觀賞、研學、體驗、消費等文化休閒功能,為公眾免費提供樂享文化旅遊發展成果的惠民空間,讓群眾在活態情境化、沉浸式體驗中了解河北非遺豐富的品類、鮮明的特色和豐富的內涵,為助力公共文化高品質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據介紹,該活動將覆蓋全年,每逢傳統節日、國家法定節假日,都會組織不同形式、內容的活態展示展演,為廣大觀眾帶來常態化的文化體驗和享受。

  “90後”新生代接力非遺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歷史的,更是未來的。此次展示展演現場,記者看到,“90後”“80後”新生代傳承人從老一輩手中接過接力棒,薪火相傳,成為非遺傳承、保護的新生力量。

  作為年輕一代非遺傳人,常常被期待著有所創新、突破。這樣的問題,國家級非遺項目蔚縣剪紙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高陽也被多次問及。出生於1990年的高陽,是蔚縣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高佃亮的兒子。自幼浸潤在家庭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他對剪紙藝術的感情透進骨子裏。就讀于中國礦業大學時,他就頻繁帶著蔚縣剪紙參加全國各類文化藝術節,並走進北京林業大學、中央美院等高校傳播非遺。在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登上更高平臺的高陽進一步開拓了國際化視野,不斷在剪紙理論研究和剪紙技藝方面進行突破。

  提到非遺創新,高陽説,任何一門手藝如果沒有創新,就註定要被時代淘汰。蔚縣剪紙也是在不斷創新中傳承發展的。比如題材方面,以蔚縣剪紙展現北京冬奧會主題便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另外,在人物造型方面,很多作品借鑒了西方繪畫原理,用光線的明暗體現人物整體構圖。

  藝術起于至微,很多細節的進步見證著發展。“以前蔚縣剪紙中戲人的眉毛是不刻出來的,而是用筆畫上去。隨著技藝更高級、工具更精細,現在表現人物時,眉毛都要刻出來。”高陽説,很多技術上的進步,都是基於前輩們數百年來總結的精湛技藝。

  國家級非遺項目樂亭皮影雕刻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宋曉東,是一位“80後”,從事皮影雕刻十多年。談及樂亭皮影的傳承和創新,宋曉東拿起兩件戲曲人物皮影作品進行對比:“傳統的樂亭皮影最突出的特色是‘通天鼻’,雕刻人物鼻子時,從鼻頭到額頭是一條直線,現在有很多人物雕刻借鑒了其他藝術表現形式,鼻子比較寫實了。”

  宋曉東認為,皮影戲演出越多,年輕人對皮影戲的了解越深入,皮影雕刻技藝的傳承生態就會越好。近年來,樂亭很多中小學開設了以“影韻動校園非遺入心田”為主題的皮影特色課程,通過非遺傳承人校園授課、開發具有皮影元素的文藝節目等形式,將傳統文化精髓滲透到學校的素質教育中,也為樂亭皮影雕刻技藝傳承撒下了種子。(河北日報記者 曹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