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烈士尋親·讓烈士不再孤獨”①丨平山熱土埋忠骨 葬于嶺坡的百餘英烈“家”在何處
【開欄語】
每一個為國捐軀的英魂都應銘記,每一種精忠報國的精神都會被仰望。
又是一年清明,追思英烈、祭奠英魂的同時,我們也在關注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為了新中國,戰火紛飛中拼殺,卻犧牲並被安葬在異地他鄉,幾十年春去秋來,仍未能與家人團圓;他們為了新中國,送親人上前線,日思夜想中牽掛,卻等來一紙“烈士證”,兩三代人找尋幾十年,卻尋不見烈士的安葬處……
這些年來,民政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尋親志願者,以及很多烈士家屬、後代一直在路上,這是一種雙向的找尋與奔赴,只為他們回家!
為烈士尋親的主題報道,河北青年報已經連續推出9年。今年清明前夕,由河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指導,河北青年報、河青新聞網主辦的“為烈士尋親·讓烈士不再孤獨”主題報道再次啟動,我們期待更多的讀者、網友關注與參與,挖掘河北烈士故事,傳承英烈精神,讓烈士英魂早日“歸家”。
“為烈士尋親·讓烈士不再孤獨”①丨平山熱土埋忠骨 葬于嶺坡的百餘英烈“家”在何處
【尋親烈士】
1947年11月,在解放石家莊戰役中犧牲,被安葬于石家莊平山縣河渠村的烈士們(名單附後)
【尋親志願者】
平山縣河渠村村民
【導語】
在石家莊平山與靈壽兩縣交界處,有一個叫“河渠”的村子。村子裏山嶺遍佈、土地貧瘠,並不富裕的村民曾在解放前拿出各家僅有的門板、衣被厚葬犧牲於此的烈士;解放後,他們又參與捐款為烈士們修建了陵園。
這是一片擁軍愛國的熱土,這裡安葬著110余名為解放石家莊犧牲的烈士。時至今日,新一代的河渠村民還在為這些烈士們找尋奔走,希望有一天,能有讓他們與家人團聚。
熱土埋忠骨 英烈事跡世代相傳
“昨天,遠在北京的老將軍跟我們説,把烈士名單信息整理出來一份,為犧牲在我們河渠村的烈士們找找家人。”3月31日晚,記者與平山縣河渠村59歲村民朱增海取得聯繫,他表示,自己和村裡長輩們整理材料到了後半夜,梳理出一份名單。
群眾自發祭掃烈士墓
他口中的“老將軍”名叫賈雪陽,原解放軍總參政治部副主任,少將軍銜。他是河渠村走出來的“名人”,這些年為河渠村民和葬於此的烈士們做了不少事。
他提到的那份名單,是河渠村烈士墓群中還能梳理出的僅有的信息。
1947年11月6日,我軍打響了解放石家莊的戰役。多少年輕將士,為了解放石家莊、解放全中國,將生命留在了戰火紛飛的歲月裏……
那段戰爭故事,在河渠村老人們的口口相傳中留下來。
朱增海介紹,解放石家莊戰役中,平山縣河渠村一帶是某部隊的集結地、出發地和後勤保障基地,白求恩和平醫院亦在此。戰鬥打了6個晝夜,很多解放軍傷員被運到河渠村。
拆下自家門板 安葬110余名烈士
“我聽村裏老人們講,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住滿了傷員,村裏的青壯年都加入了擔架隊抬傷員,老弱婦孺擔任護理員,給傷員喂飯、換洗血衣。”朱增海説,那次戰役,很多傷員都在河渠村進行救治。
群眾自發祭掃烈士墓
當時的醫療條件很差,沒有手術刀,就用剃頭刀代替;沒有消炎藥,就只能在傷口上撒食鹽水……傷員們痛得渾身發抖,但咬著牙還在堅持。
因為缺醫少藥,加之傷勢過重,不少傷員犧牲。他們中間,大多數是20來歲的青壯年,鄉親們非常心疼和惋惜,拆下自家門板,拿出家裏僅有的衣被,厚葬烈士。“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可以説,鄉親們是毫無保留,安葬這些烈士。”朱增海説。
鄉親們和戰地醫院的同志一道,將這些年輕的烈士掩埋在了河渠村東嶺的嶺坡上,大家還幫忙為烈士們墳前樹碑,刻上姓名、籍貫等信息,以便後人祭掃。
修園守護數十載 幾代人奔走尋親
隨著歲月流逝,河渠村東陵上的烈士墓群逐漸荒蕪。19世紀八九十年代,賈雪陽將軍回鄉探親,看到這一幕,心生悲涼,遂率先發起修復烈士墓,他們修復破損的墓群,搜尋散落農家的墓碑,鄉親們自發捐資、當地政府投入財力修建了如今這座烈士陵園。
建園之後的很長時間裏,村民代表義務付出,修繕、守護陵園,朱增海的父親就是其中一員。“我父親是老黨員,也參加過解放石家莊戰役,他總跟我們説,他的命是撿回來的,他要為那些犧牲的戰友好好活著。守護他們,也就成了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朱增海説。
後來,陵園在政府各部門的支持建設中,成為平山縣和靈壽縣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如今解放石家莊烈士陵園歸屬石家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統一管理。
多年來,河渠人並未停止為烈士尋親的腳步,他們配合政府部門,成為尋親志願者,朱增海就是其一。但由於年代久遠、信息不全,尋親一直未果。
歷史見證者逐漸離世 尋親腳步緊迫
朱增海介紹,村裏老黨員曾講,在此安葬的110余位烈士中,多數為3縱7旅的官兵,也有3縱8旅和4縱10旅的。烈士籍貫有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吉林、遼寧、河北、山東等省。烈士職務,營、連、排幹部都有,但多數為戰士。
村民們整理出的這份烈士名單,一部分是從碑文中辨別抄錄下的信息,還有一些是前些年走訪村裏老人,靠回憶記起的一部分。“傷員在老鄉家養傷,有些村裏老人還記得家裏的傷員叫啥、是哪人。這些年,知道那段歷史的老人越來越少啦,唉!”朱增海説。
隨著時間推移,經歷那段戰事的老人們逐漸離世,口口相傳的線索也越來越少,尋親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所以志願者們知道,腳步要加快起來,他們希望借助社會各界力量,助烈士們早日“回家”。
如果您有相關線索,請撥打河北青年報、河青新聞網新聞熱線0311-83830000聯繫我們。
以下是河北省平山縣河渠村東嶺烈士墓群部分烈士名單
1.蘇守禮:7旅20團,班長,19歲,河北蛟河縣東村,1947年11月12日犧牲。
2.李中輝:7旅19團3連,戰士,28歲,河北深澤縣石頭村,1947年11月犧牲。
3.王福坤:7旅21團1連,戰士,21歲,河北滄縣娘娘廟村,1947年11月15日犧牲。
4.郭代臣:7旅19團4連,班長,39歲,四川大足縣龍水鄉,1947年11月14日犧牲。
5.張準卿:7旅19團,戰士,河北省永年縣,1947年11月犧牲。
6.尚金連:7旅22團特務連,戰士,23歲,河北交河縣三區盧宏,1947年11月20日犧牲。
7.李喜山:7旅19團2連,戰士,29歲,北吉縣四區李保花村,1947年11月12日犧牲。
8.曹群生:7旅20團1連,排長,20歲,湖南省益陽縣曹家莊村人,1947年11月17日犧牲。
9.李蘭奎:7旅19團4連,副班長,25歲,河北省深澤縣二區北中山村,1947年11月22日犧牲。
10.梁瑞明:7旅20團,戰士,河北省井陘縣一區梁角村,1947年11月13日犧牲。
11.王昌五:7旅23團7連,排長,22歲,河北省文安縣大李村,1947年11月20日犧牲。
12.吳林平:7旅19團2連,戰士,19歲,湖南省鳳凰縣和庫村,1947年11月犧牲。
13.馬本瑞:8旅23團3連,戰士,17歲,河北省獻縣小河村,1947年11月犧牲。
14.張來有:8旅23團4連,戰士,貴州省六盤水,1947年11月犧牲。
15.陳興伍:10旅30團5連,副班長,23歲,山東省桓臺縣,1947年11月犧牲。
16.肖旺家:7旅21團1連,戰士,19歲,遼寧省盤山縣,1947年11月犧牲。
17.王有全:8旅23團3連,戰士,25歲,河北安平縣南王宋村,1947年11月犧牲。
18.錢貴生:7旅19團3連,戰士,19歲,山東省日照縣北溝村,1947年11月犧牲。
19.張六慶:10旅37團6連,戰士,29歲,河北省新河縣西邊村,1947年11月犧牲。
20.劉春生:10旅30團3連,戰士,23歲,河北省玉田縣窩洛古人,1947年11月犧牲。
21.袁正義:7旅21團特務連,戰士,28歲,四川省閬中人,1947年11月犧牲。
22.xxxx:此碑是從村民家中收回的墓碑之一,碑體比其它碑體大,字跡已無法辨認。據交回的村民回憶,這是7旅犧牲的一位營長的碑。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朱冬笑
河青新聞網編輯萬丹|頻道主編耿碩|頻道監製李默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