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雄安城市計算(超算雲)中心效果圖。(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 耿輝攝
五年風雨無阻、日夜兼程,河北雄安新區這座現代化新城雛形漸顯。
與拔地而起的雄安新區物理城市共生長、相伴隨的數字智慧雄安,同樣在拔節生長,並以驕人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3月27日,週日,一輛無人售貨車緩緩行駛在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的道路上,車身右側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見裏面的貨物,車身後部有醒目的二維碼,下方寫著“掃碼即停”。不斷有行人用手機掃碼、選貨、付款、取貨。一個停車場上停放有四輛無人駕駛接駁車,工人正在調試。他們説,這些車很快就上路,取代現在的人工接駁車。
每天開車上班的王茜女士,現在不開車了。她説:“坐公交上班比開車方便多了。家門口就有公交站,每天通過手機可以實時看到公交車的行程,踩著點出門,走到站點上車,一分鐘都不用等。比開車方便多了,省時省心還省錢。”
“未來,只需坐在辦公室裏輕輕點擊幾下滑鼠,即可完成企業遷往雄安新區的申請、落地工作。”這一幕,有望成為北京疏解企業辦理遷移業務時的常規操作。
“雄安新區將於2022年在全國率先實現企業跨省遷移全程網辦,為北京疏解企業提供開辦、變更、遷移和登出全生命週期智慧化網上便捷服務。”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副局長齊振家表示,2022年兩地企業檔案將在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實時互查”、企業遷移免遷紙質檔案的基礎上,搭建企業跨省遷移網辦平臺。屆時,企業經辦人足不出戶即可網上辦理企業跨省遷移全部業務。
五年拔節生長,一座數字智慧雄安初步長成。讓我們去觸摸、勾勒數字智慧雄安的建設腳步,分享一座智慧城市從零起步的成長故事。
構建完備的規劃體系,以頂層設計為引領,數字智慧雄安從高起點規劃起筆
對於數字智慧雄安的建設來説,和雄安新區一樣,也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
2018年4月,國務院批復《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綱要明確提出“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佈局智慧基礎設施,推動全域智慧化應用服務實時可控,建立健全大數據資産管理體系,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
在“一張白紙”上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智慧城市,成為雄安不同於其他城市的“高點定位”之所在。先規劃好每一步每一程,堅持“規劃優先”這樣一個先進的理念,至關重要。而且,規劃一定要高起點、高標準,一定要體現前瞻性、引領性。
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為依據,雄安新區花大功夫、大氣力編制了數字智慧城市的專項規劃。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和河北省政府審定的《河北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成為新區數字智慧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
以專項規劃為綱領,雄安新區制定印發了《河北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之後又制定實施了《智慧感知工程部署實施方案》《城市大腦工作方案》《河北(雄安新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建設方案》,分別從全域智慧感知終端等硬體基礎設施建設部署、城市大腦體系等系統平臺架構,以及數字經濟發展等三個維度,形成了從硬體到軟體、從現實空間到數字空間、從建設到發展的全方位實施路徑。
相對於國內外其他城市,由於其物理城市已完善,他們的數字城市建設更多的是把數字及智慧化內容和應用疊加到城市中,而雄安的數字智慧城市建設,可以從零開始,具備與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相互共融、共同成長的先天優勢。這一先天優勢,使得雄安新區數字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站位高遠、獨具特色。
“站在2022年回看,在雄安新區設立之初,為一座城市謀劃數字智慧建設規劃,是零基礎、零起步,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無任何規章可遵循。”新區黨工委一位負責人説,當時把數字城市規劃寫入到規劃綱要中,超越了很多人的認知,難度是可以想像的。當時數字孿生、區塊鏈、大數據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概念、一種時髦詞彙,尤其是區塊鏈,作為一項新技術剛剛出來,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叫區塊鏈,在制定專項規劃時,有些專家對此也很猶豫。
2019年,一整套完整的規劃體系成為數字智慧雄安建設發展的法律依據。數字智慧雄安建設和物理城市建設,同步迎來高標準開建的起步時刻。
標準決定品質,高標準決定高品質,數字智慧雄安怎麼建?有一條是堅定的,必須是標準先行
標準是體現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企業競爭力最核心的內容。標準決定品質,高標準決定高品質。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掌握著主動權。標準是生産力,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
“規劃制定出來了,雄安數字智慧城市怎麼建,我們一直在探索,但有一條是堅定的,必須是標準先行。對一個城市來説,標準猶如種子的基因,基因好,才能長出好苗來。數字城市建設不能是零散的孤立的,想到什麼建什麼,必須有一個完整的考慮。要是沒有標準先行,難以想像雄安新區數字城市會建成什麼樣子!”雄安新區黨工委相關負責人對數字智慧雄安建設“標準先行”有切身的體會。“雄安新區的建設林林總總,涉及方方面面,如何避免各有各的標準,各自為政,必須在建設之初就要把標準制定放在前面,從標準的維度去架構一個城市的框架,否則,就要走彎路,甚至失敗。”
繼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獲批後,2019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出臺,指出,“賦予雄安新區地方標準制定權限,構建適合雄安新區高標準建設、高品質發展的標準體系。”
2019年1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創造“雄安品質”,建設雄安標準體系實施方案》,提出“支持雄安新區在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基礎上,加快關鍵標準的大膽探索,先行先試。”
2019年底,中共河北省委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明確要求,抓緊建立雄安新區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提高雄安數字智慧城市建設品質水準。
一系列賦能政策的密集出臺,催生了雄安新區構建適度超前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總體佈局。
雄安新區邀請鄔賀銓、吳曼青等院士專家支持指導,上千名專家參與研究,緊扣上位規劃,對標對表相關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以數字城市建設為主題,以應用為導向,突出實用性、先進性,查缺補漏,攻堅克難,構建出智慧基礎設施和感知體系、智慧化應用、安全等3大類12個方面200余項標準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總體佈局,形成數字智慧雄安建設的標準框架。
這部標準體系不僅融入了大數據、雲計算、5G、IPV6、區塊鏈等先進的科技前沿技術,而且涵蓋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方面,保證了物理城市規劃、數字城市規劃同步落位在一張設計圖、一張施工圖上。
在標準研製過程中,中國電科、三大運營商等超過40余家國內知名科技企業,清華大學、中國電子標準化技術研究院等10余家科研機構和高校深度參與。堅持先易後難、急用先行的原則,圍繞雄安新區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標杆工程,研究出臺了數字道路、區塊鏈、智慧工地等22項智慧城市標準成果,其中8項成功轉化為雄安新區地方標準,2項申報為國家標準,填補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空白,有效指導網絡化、智慧化和數字化規模化建設。
吳曼青院士説,沒有標準就無法構成體系,沒有標準就無法實現開放包容,沒有標準就不可能生生不息,確保智慧城市的不斷演進。雄安新區建立了智慧城市建設標準框架,出臺了一批標準規範,為提升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水準和建設效率貢獻了雄安方案,讓新一代基礎設施的建設者有章可循,運營者有據可依。
3年來,雄安新區已經編制完成52項智慧城市建設標準成果,正如鄔賀銓院士在雄安新區數字城市首批標準發佈會的致辭中所説,“這些標準契合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時序,可以及時用於指導新區規劃建設,使新區建設從起步階段就納入規範化、標準化軌道。”
數字智慧雄安建設大幕拉開、戰場擺開。
數字智慧城市建設孕育、催生雄安“新基建”,“新基建”為未來之城賦能
千年大計,謀定後動。
2019年,雄安新區實現以規劃為中心向以建設為中心的重大轉變,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工程集中開工建設。與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數字智慧城市也進入建設階段。
雄安“新基建”應運而生。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它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品質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方向,涉及諸多産業鏈,可以催生新業態,培育新要素,開拓新市場,為未來經濟賦能。
早在四年前的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獲批後,“新基建”在雄安已經呼之欲出。雄安新區“一張白紙”的後發優勢和起點優勢,是從“新基建”開始展現和發力的。要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必須從新基建開始。
自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之日起,“新基建”就是必備的建設內容,納入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要求,在全部項目中進行適度超前部署建設。
而且,雄安新區的新基建是立體的、全面的、相容未來的,它不僅包含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還更加突出包括感知體系、數據融合、網絡信息安全在內的虛擬空間設施。從地下空間、軌道管廊到地面道路、淀泊河流,再到建築樓宇,雄安新基建佈置的感知終端、智慧終端和物聯網絡,猶如城市的一個個神經末梢,使冷冰冰的鋼筋水泥,具備了感知和溫度,變成一個智慧生命體。難能可貴的是雄安的新基建還進一步擴寬數字孿生的內涵與外延,為未來發展預留出空間。
回憶起三年前開始新基建時,雄安新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十分感慨:“雄安新區要在一張白紙上新建一座城市,具有從零起步的後發優勢,有條件也必須實現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堅決不能走先把物理城市建起了再補新基建的課。但是,新基建的難點在於,搞傳統基建的規劃院、設計院、總承包單位、施工建設單位往往不懂新基建,而懂信息化、智慧化的單位往往又不懂施工圖設計和工程施工。”
“四個同步”解決兩張皮問題,是雄安新基建的重大創新。為徹底解決懂傳統基建的不懂智慧化,而懂智慧化、信息化的單位往往又不會新基建設計和施工,雄安新區把智慧化技術和應用滲透到所有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産全過程,堅持“四個同步”原則,即智慧基礎設施與住房等建構築物建設同步,各類數字基礎設施部署同步,感知體系、通信網絡、計算設施建設同步,智慧化應用與硬體設施同步。
新基建項目審批、建設、驗收、管理制度形成,有力地推動了雄安新基建項目的落地實施。自2019年起,雄安新區就在新基建項目推動過程中研究建立了規劃設計、投資立項、建設管理等環節的管理機制,在審批管理、招投標、評審全過程進行了重大創新,建立了數字化的審批、建設、驗收管理制度,在規劃設計之初植入新基建的因子,進行超前部署建設。在項目招投標公告中明確要求項目內容需充分考慮數字化、智慧化要求,項目評審全過程都針對新基建內容進行審核並出具意見,明確新基建的建設要求、內容和標準,要求第三方機構在可研報告編制過程中增加智慧設施專篇,設計文件不達標,沒有智慧化內容不予審批。
推動新基建的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使得新基建在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大幕一開啟,就與傳統基建緊緊捆綁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實現與傳統基建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推進。
五年不捨晝夜,五年勵精圖治。
在目前已開工和即將開工的200余個重點建設項目中,都含有新基建內容。截至目前,雄安新區5G、城市大腦、城市計算中心、數字道路等智慧基礎設施累計投資額超過100億元,新建區域基礎設施智慧化水準超過90%。
五年時間,雄安新基建初步完整地搭建起一個數字智慧生命體。以城市計算機中心,塊數據平臺、城市物聯網平臺、視頻一張網平臺、CIM平臺四平臺為核心“一中心四平臺”的城市大腦體系基本建成並運行。這不僅是新區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反過來又成為保障雄安新基建健康有序發展的公共平臺。
五年新基建,雄安新區成為中國第一個全域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建設的城市,第一個全域按照綠色標準建設的城市,第一個全域按照智慧交通佈局的城市,第一個全域按照全生命週期理念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的城市。
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為“雄安服務”“廉潔雄安”插上技術的翅膀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要求,雄安新區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大膽實踐,用三年時間,開發了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底層系統,即“雄安鏈”,這個第一個城市級區塊鏈底層系統,在區塊鏈領域烙下了深深的雄安印跡。“雄安鏈”融合上百項服務功能,基本建成了工程建設項目、住房、産業、疏解四大區塊鏈互聯網服務平臺。依託區塊鏈技術,特別是區塊鏈的不對稱加密、智慧合約和分佈式賬本技術,新區從源頭上實現了各類數據的匯聚融合併相互打通。
區塊鏈的優勢,為雄安新區打造創新發展示範區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目前,雄安新區政務服務已經全面實行函證結合、容缺後補、備案承諾制,讓建設項目開工審批環節由數十個減少為4個。雄安新區本級行政許可事項已全部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辦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上線運行,95%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審批流程“並聯”協同推進,初步實現了不見面審批,不僅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不跑腿,更進一步讓“數據少跑快跑”,實現個性化精準定制服務、上門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優化營商環境,數據融合、數據安全是一個重要的前提。雄安新區利用區塊鏈實現數據安全交換、有效共享,底層數據平臺已經匯聚各類政務數據、社會數據近200億條,數據交換共享7000萬次。同時,還利用區塊鏈加密技術為企業/個人建立了“數據保險箱”,有效解決了數據確權的問題,真正做到了“還數于企、還數於民”,同時又做到了“取之於企、用之於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為區塊鏈賦能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當前,雄安新區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建設同步推進的關鍵階段,工程項目多,投資體量大,從業主體多,業務流程複雜,資金流向監管難。巨大的資金投入,使得雄安品質、雄安服務、“廉潔雄安”建設成為雄安新區一刻都放鬆不下的弦。
雄安新區開發使用的徵遷建設資金、工程建設資金區塊鏈管理系統開創了財政資金鏈上支付的先河,實現資金撥付一鍵式“穿透式”管理,資金支付效率提升80%以上,撥付資金19萬筆,累計撥付金額近1200億元,未出現一筆資金安全問題,是廉潔雄安、透明雄安的重要實踐。
通過塊數據平臺完成區塊鏈資金支付系統、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等10余個信息系統的全量數據線上整合,在技術上,打破了過去線下監督“發現問題難、間隔時間長、覆蓋領域少”等痛點難點問題。資金、項目、物資、決策、權力等數據全覆蓋,形成了“數據分析、發現問題、調查處理、及時預警、推動整改”的閉環監督鏈條,讓權力在數據面前清晰、透明、規範運行。
項目建設互聯網平臺、産業互聯網平臺、住房互聯網平臺、疏解互聯網平臺四大平臺的建設實現了數據的匯聚融合,極大改變了雄安新區投融資的營商環境,基本做到了企業辦事、企業貸款即使不進政府門,不進銀行門,也可實現該享受的服務都能享受到。
區塊鏈項目互聯平臺,實現審批要件數字化,打通發改、財政、規劃、建設等部門業務系統,保障項目審批流程多部門、多環節互聯互通,解決審批要件流動難題;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多點同步、全程留痕、不可篡改的特點,事前、事中、事後環節跨部門全過程線上化並鏈上留證,實現“不見面審批”“一站通辦”,核發函件一鍵自動生成;區塊鏈技術對關鍵環節的跨部門協同效率進行評估,自動識別審批“堵點”,對同類項目投資額進行比對,發現異常差異,識別廉政風險。
住房系統互聯平臺利用區塊鏈實現不動産登記、預售資金管理、公積金管理、房屋租賃等系統數據的標準化融合,確保真房、真租、真住,加速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租售並舉、房住不炒目標的實現,推動了住房制度的變革。
産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企業服務一點登錄、一站盡享、一網通辦,實現了企業不用進政府、不用進銀行即可享受政務辦理、補貼申請、貼息、融資貸款等服務。
在雄安新區,一個不斷強化“店小二”服務意識的陽光政府、服務政府、便捷政府在“雄安鏈”上變成了現實。
伴隨著數字智慧雄安的成長,一座有生命有溫度的現代化的雄安呼之欲出,一座妙不可言、心嚮往之的未來之城正變成現實
試想一下,1平方公里有20萬個公共感測器,嵌在鋼筋水泥裏,實時把各種數據傳輸到數字空間,這個城市是不是就有了感知,有了溫度,有了生命?
五年建設,雄安數字城市賦能,一個數字孿生的城市神經網絡正在形成,城市肌體每個毛細血管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握中。有了這樣的神經網絡,城市不再是冷冰冰的鋼筋水泥,而成為一個會學習、能思考的城市智慧生命體。
這樣一個智慧生命體必將打造出一座妙不可言、心嚮往之的未來之城。
一個智慧桿柱改變一座城市的風貌。
在大街小巷,各種各樣的電線桿司空見慣。然而,就是這一根根不起眼的電線桿,卻讓梁智昊博士津津樂道。“在雄安新區,它們不叫電線桿,而叫多功能智慧信息桿柱,藏著一座城市的智慧密碼。它是路燈,同時也是座椅;它可以發射5G信號,也可以一鍵式報警;它能提供多媒體顯示屏和廣播,還能輔助交通調度指揮和行政執法;它可以根據環境和天氣情況自動調節照明強度,還可以對城市環境相關指標進行實時檢測。”在雄安新區,一根根智慧桿柱就像站立街頭的一雙雙眼睛、一個個衛士,不休不眠地為“城市大腦”提供著各種數據。雄安新區全域部署的多功能信息桿柱,具有照明路燈、WiFi設施和5G基站、視頻監控、充電樁、環境監測、應急信息發佈屏、緊急事件呼叫按鈕等多種用途,人們可以上網、取電、緊急求助。政府和公共機構可以利用它發佈信息,全面保障人們出行安全,提供無處不在的信息服務。
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先行區——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首個大規模建成區,在容東片區12.7平方公里區域內,目前已完成全域智慧信息桿柱立桿3000多個。主幹、次幹、支路、街巷道路、隧道等全部市政道路,首次全面部署了多功能信息桿柱,攝像頭、雷達、5G、邊緣計算節點等智慧設施,實現圖像數據、雷達數據、狀態感知數據等交通全量數據的採集、匯聚和實時傳輸,使人、車、路、物實現實時互聯互通,加速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是全國里程最長、規模最大的數字道路,將為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的技術攻關提供數字試驗場景。
除此之外,在容東片區建成區,還安裝了25萬塊智慧化水電氣熱表,近4萬路視頻和雷達系統,各類傳感設施部署近100萬個。5G通信在室內、室外、地下空間形成了深度覆蓋,寬頻網絡已實現雙千兆入戶、萬兆入企。
海綿綠地、智慧路燈、生態停車場、人臉識別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無數智慧化應用已經在雄安新區閃亮登場。截至目前,總長度500余公里的全數字道路項目已初步建成,其中包括昝崗片區40余公里、容東片區153公里全數字化道路,220多公里智慧化管廊項目,120公里的數字堤壩項目,1000余棟樓宇的7個智慧社區項目等。昝崗、容東片區車路協同示範區已經啟動,無人駕駛、智慧物聯、智慧接駁已經開始試驗。在容東每平方公里部署19.8萬個感測器,約323種。
雄安新區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迄今已平穩運行900余天,該系統覆蓋園區、樓宇、社區、能源站等場景,接入20余個項目,實現區域內電、水、冷、熱等多種能源多表即抄、綜合監測、智慧調控、分析決策及智慧運維,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供應可靠性。
在雄安新區,所有政務服務將實現足不出戶網上辦理,醫療、教育、文化、旅遊等服務主動推送、便捷獲取。每個在雄安居住或工作的人都擁有一個高度安全、強隱私保護、不可篡改的數據賬戶,實現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
在雄安新區,人們已享受到這樣的智慧交通服務:出門前,打開手機應用,各種路線選擇、出行方式組合便展現在眼前,去目的地花費的時間、消耗的卡路裏等都會計算出來。通過手機應用可以完成各類交通服務的預約與定制,人們只需要通過手機應用,一鍵下單、一鍵支付,便可完成“指尖上的出行”。在雄安新區,需求響應型的無人駕駛定制化公共交通系統已經成熟,乘坐10人左右的智慧駕駛車輛,智慧生成線路,動態響應需求,為人們提供“門到門”服務,指日可待。
這是一個變革和創新的時代,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可互聯。雲上雄安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種種全新場景,不斷顛覆著我們傳統的認知,刷新著人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它帶來的變革不僅是傳統城市規劃建設,而且助推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得城市治理向“智”理升級,城市病可被“智”療。
伴隨著智慧雄安的成長,一座植入數字基因的“妙不可言、心嚮往之”的未來之城正變成現實,向我們走來。(河北日報記者 張潤芳 郭東 張偉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