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峰峰煤炭:從“曹公石墨”到“156項工程”
2022-04-18 11:50:31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峰峰煤炭:從“曹公石墨”到“156項工程”

上世紀60年代,建成不久的通二礦主井井架與倉儲系統。峰峰煤礦展覽館供圖

峰峰煤炭:從“曹公石墨”到“156項工程”

位於峰峰通二礦舊址的峰峰煤礦展覽館。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攝

峰峰煤炭:從“曹公石墨”到“156項工程”

今天的峰峰集團馬頭洗選廠。峰峰集團馬頭洗選廠供圖

  【閱讀提示】

  煤炭,被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自十八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範圍內主要能源之一。

  在上世紀50年代落地河北的6項“156項工程”中,煤炭項目獨佔兩項。

  這兩個在當時同屬一個企業的煤炭項目,就是原峰峰礦務局(今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通順二號立井和馬頭洗選廠。

  源遠流長的煤礦開採史

  從石家莊出發一路向南,轉青蘭高速向西,從和村磁山收費站下,再往南行駛數公里,就到了邯鄲通順礦業有限公司。

  走進通順礦業廠區,濃厚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冷灰色系的廠房遍佈廠區各個角落,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職工宿舍樓、民房等生活設施保存完好。再往裏走,則是主副井架、煤樓、皮帶機道及5米直徑的絞車等工業遺存。

  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十分稀罕的工業遺存,在峰峰本地人眼中卻並不陌生。相較于通順礦業有限公司,他們更願意稱這裡為通二礦舊址,或者乾脆簡稱為通二礦。

  “通二礦全稱是峰峰礦務局通順二號立井,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由蘇聯援建的全國156個重點項目之一。雖然通二礦已于2002年8月關閉破産,但在峰峰乃至河北的煤炭工業發展史上,通二礦的貢獻不能磨滅。”峰峰集團電視臺原臺長劉少華介紹。

  “此外,在當時的峰峰礦務局,還有一個和通二礦同年落地的‘156項工程’項目——馬頭洗選廠。”劉少華説。

  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156項工程”,被公認為“新中國工業化奠基之役”,在當時的全國工業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峰峰礦務局何以承接了“156項”煤炭工程中河北僅有的兩項呢?

  這,還要從峰峰一帶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和悠久的煤礦開採史説起。

  峰峰煤田位於太行山東坡邊緣,是太行山東麓煤田南部的一部分。它北起武安市境內的磁山,南達磁縣境內的漳河,西起太行山余脈之九山,東至京廣線,長約45公里,寬約28公里,面積約1260平方公里。

  資料顯示,早在西元前220年至西元前206年,峰峰地區的先民已在這一帶立井採煤。

  東漢末年,邯鄲一帶已有比較大規模的煤炭儲藏。西晉初年陸雲在與兄陸機的信中説:“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這也是我國大量儲藏煤炭的最早記載。

  曹操在鄴城造三台始於建安十五年(西元210年),鄴城即距峰峰不遠的邯鄲臨漳。這説明在當時的峰峰一帶,已有了成規模的煤炭的開發、儲藏和利用。

  唐開成元年(西元836年),日本和尚園仁留學大唐,對太行山東麓之所見,留下了“遍地皆有石炭,遠運諸洲,冬來取燒”的記載。到北宋時期,邯鄲煤炭生産已在全國享有盛名,磁、相二州(今磁縣、峰峰、武安、安陽一帶)是當時重要的産煤地。朝廷在産煤區的府級政府設有石炭務,管理煤炭事務,收取石炭稅。

  “當時,峰峰攜臨近京都汴梁之便,其所産的優質煤炭,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京城,保證了達官貴人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生産之需。”劉少華告訴筆者。

  今天峰峰彭城瓷窯場堆積如山的宋、元、明時留下的窯灰爐渣,證實當時燒制陶瓷已大量使用煤炭,著名的宋代“磁州窯”就是以當地煤作燃料。位於磁縣觀臺的宋代煉焦爐遺址表明,宋代人們已掌握煉焦技術,標誌著煤炭加工利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採煤業的興盛使這裡形成了一個人口聚居地,因其境內的兩座最高山峰而得名“雙峰”,後演變為峰峰,這便是峰峰地名的由來。

  明清兩代,煤的開採遠超以往,人們對煤炭的認識也不斷提高,當時人們已經懂得將煤分為肥煤、瘠煤,也就是現代所説的煙煤和無煙煤。那時候,人們已經掌握了肥煤可煉焦,瘠煤可煮飯等知識。磁州一帶當時對煤層的命名方式和對煤種的劃分,甚至一直影響到了近現代。

  史料記載,到乾隆五年(1740年),直隸省“廣開煤炭”,全省普遍興起了勘查和開採煤炭的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邯鄲地質部門曾對峰峰煤田古、近代小煤窯的分佈開採狀況做過多次調查,確認開採年代多為清代和明代。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峰峰一礦、二礦、三礦、四礦、五礦、牛兒莊礦、薛村礦等井田範圍內,煤層埋深在 100米以內地區的明清小煤窯就多達1300余個。

  近現代採煤業的發展

  “對我國近代煤礦發展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建成的第一個近代煤礦是開辦于1876年的台灣基隆煤礦,河北建成的第一個近代煤礦是開辦于1878年的唐山開平煤礦。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875年,李鴻章就準備在峰峰一帶開辦直隸磁州煤礦。該煤礦後來因設備和運輸等原因中途夭折,錯失了成為中國最早的近代化煤礦的機會。”劉少華介紹。

  這次辦礦夭折,讓峰峰近代煤礦創辦史推遲了20多年。

  1897年,受李鴻章委派,直隸道員陳忠儼踏上了峰峰的土地。資金投入、購置土地、添置機械……隨著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具有官辦色彩的磁州煤礦應運而生。

  雖然開辦比較順利,但在隨後的生産過程中,磁州煤礦遭遇了頗多曲折。由於受“官場積習”“官本用人、盈虧不注意”等積弊影響,煤礦經營步履維艱,産量也低得可憐,日産僅幾噸而已。

  在艱難經營幾年後,1904年,由於一場透水事故,磁州煤礦被迫停産。

  直到四年後的1908年,“北洋磁州官礦有限公司”掛牌,實行官督商辦,磁州煤礦才恢復了生産。

  磁州煤礦是峰峰地區第一個近代化煤礦,卻不是峰峰早期唯一一個近代化煤礦。事實上,在磁州煤礦第一次停産前的1903年,在峰峰的土地上,出現了另一個近代煤礦——六河溝煤礦。

  “提到六河溝煤礦,繞不開在峰峰煤礦開創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馬吉森。”劉少華説,馬吉森是河南安陽人,曾任清廷翰林院待詔,直隸候補道。1897年,馬吉森作為磁州煤礦早期的管理者之一來到磁州,積累了不少辦礦經驗。

  1903年,面對磁州煤礦經營不善的情況,馬吉森從磁州煤礦抽身而出,與山東人譚士禎等集資白銀兩萬兩,經河南巡撫轉呈清政府農工商部批准,開鑿順井,收買土窯,在磁州煤礦的不遠處,豎起了“六河溝煤礦”的井架。

  作為峰峰地區近代第一家大型民營股份制煤礦,六河溝煤礦和官辦的磁州煤礦並肩而立。這兩座煤礦,便是後來峰峰礦務局、如今峰峰集團的前身。

  馬吉森的六河溝煤礦投産後,獲利頗豐。後來又有張孝謙、葉潤含等增資重辟新井,並且吸引了德國人莫納根、比利時人馬楣等外商的入股投資。

  1919年以後,馬吉森等愛國商人贖回礦權,恢復民族資本的完全控股,並將觀臺鎮至豐樂鎮的輕便鐵路改建成標準軌道,安裝2×1000千瓦發電機組,又開鑿臺寨、復興等新礦井。

  從1912年到1937年26年時間裏,六河溝煤礦累計産煤841.7萬噸,年均達到32萬多噸,1932年産量最高,達到75.11萬噸。到全面抗戰爆發前,六河溝煤礦已經躋身全國十大煤礦行列。

  與此同時,周邊的其他小煤礦,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怡立煤礦、中和煤礦、致和煤礦等相繼投産,形成了一個以峰峰為中心的煤礦群。

  全面抗戰爆發後,峰峰煤礦被日軍控制。直到1945年9月,八路軍才重新接管峰峰煤礦。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18日,峰峰礦務局正式成立,峰峰煤礦工業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

  1950年,第一次全國煤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間隙,一位蘇聯專家的建議引起了峰峰人的極大興趣。這個建議就是長臂採煤法——變手鎬採煤為風鎬採煤,以電溜子運煤代替人工拉筐。

  “用今天眼光來看,這種技術非常普通,但當時的峰峰人卻如獲至寶。經過攻堅克難,採煤方式的改變在短期內就獲得成功,生産效率成倍提高。”劉少華介紹。

  1951年3月16日,峰峰一礦申文遠首創風鎬採煤114噸,超過了蘇聯著名勞動模範斯大哈諾夫創造的104噸紀錄;3月17日,峰峰二礦馬金寶創135噸紀錄;3月18日,峰峰一礦楊二成又創151噸紀錄;3月22日,峰峰二礦羅永金帶領全小組又攀新高峰,創254噸風鎬採煤全國最高紀錄。

  同年3月24日,《人民日報》一版以《峰峰煤礦向毛主席報捷,風鎬採煤量創全國最新紀錄》為題,報道了這一消息。

  到1952年,峰峰礦務局年産煤188萬餘噸,是1949年年産量的三倍還多,在國內煤礦中處於第一方陣。

  “156項工程”的落地

  “邯鄲市內趙叢臺,秋日登臨曙色開。照黛粧樓遺廢跡,射騎胡服思雄才。太行陣地漳河外,烈士陵園滏水隈。現代經營基礎厚,武安鐵礦峰峰煤。”

  這是著名歷史學家、作家郭沫若1961年9月遊邯鄲叢臺時所寫的七律。這首詩不僅描繪了古都邯鄲的風貌,更道出了“峰峰煤”對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仔細推敲還可以發現,郭沫若作這首七律時,正值“156項工程”中的兩個峰峰煤炭項目投産不久——1959年9月,馬頭洗選廠建成;1960年8月,通順二號立井投産。

  這兩個在當時代表著國家意志和國家規劃、由蘇聯援建的煤炭項目,為何會選擇在峰峰落地?

  “作為我國煤炭大省之一的河北,煤炭資源集中在冀東地區和冀中南區域,具體來説主要是唐山的開灤煤礦和邯鄲的峰峰煤礦。無論從煤礦開採歷史還是開採水準看,在當時我省只有這兩個煤礦具備承接國家‘156項工程’煤炭項目的能力。”劉少華分析。

  至於為何最終選擇了峰峰而不是開灤,我們如今已難以找到明確的官方解釋,但從《峰峰煤礦志》中的一段話中,似乎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通二礦(通順二號立井)以生産焦煤為主,可供冶金、發電、動力、民用,是國家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本礦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産品經洗選後運銷上海、武漢、包頭、北京等重要鋼鐵基地。”

  “這段話中有兩個關鍵信息:生産焦煤為主和運銷重要鋼鐵基地。”劉少華解釋,“作為我省兩大的煤炭生産基地,峰峰煤和開灤煤在類型和品質上有很大不同,開灤以氣煤、肥煤為主,峰峰則以肥煤、焦煤為主。在工業生産中,氣煤容易燃燒並適於製造煤氣,肥煤主要用於煉焦,焦煤則適於生産優質焦炭,而煉鋼必需的便是優質焦炭。”

  今天的地質勘查已經表明,峰峰地區的優質焦煤不但在省內獨一無二,在全國範圍內品質也屬一流。因此,想在河北開採煉鋼用的優質焦煤,峰峰無疑是最佳選擇。

  此外,通二礦所在的和村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北有和村火車站、南有義井火車站,均與京廣鐵路相接。這也是在峰峰建礦的一大優勢。

  1956年4月,當時的國家建委與煤炭工業部批准了由蘇聯列寧格勒礦山設計院設計的《峰峰煤和村地區通順二號井田初步設計》方案和《峰峰礦務局通順二號豎井設計計劃任務書》,設計年産原煤120萬噸,服務年限65年。

  1957年11月,通順二號立井正式破土興建,項目總投資4240萬元。

  1957年11月13日出版的河北日報,在2版刊發了通順二號立井開工的消息:“這對豎井井田蘊藏的煤炭是我國著名的高級優質煉焦煤……完全採用了最新式的技術,由採煤到運輸、提升等主要生産過程全部機械化、自動化。這座礦井投入生産以後,峰峰礦區的煤炭産量可比現在增長二分之一多。”

  在通順二號立井動工前兩個月的1957年9月,在通順二號立井工地以東約30公里的一處工地,由蘇聯列寧格勒礦山設計院設計的另一個“156項目”馬頭洗選廠也已動工。

  1959年9月,馬頭洗選廠正式建成投産。馬頭洗選廠的投産,讓峰峰礦務局第一次擁有生産精煤的能力,該項目因機械化程度高、工藝設備最先進、生産能力最大被稱為“亞洲第一”。

  1959年9月27日出版的河北日報,在2版顯要位置刊發了馬頭洗選廠投産的消息:“這座大型選煤廠是蘇聯幫助我們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它的設計能力每年能洗選原煤二百萬噸。這座選煤廠從受煤到運輸、提升、破碎和洗選等生産過程,全部是機械化,自動化。洗選出來的精煤品質優良,符合大型鋼廠煉鋼的要求,這座選煤廠提前投入生産,對保證完成今年鋼鐵生産任務將發揮重要作用,它標誌著我省的選煤工業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此後的數十年裏,這兩個作為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煤炭項目,一直髮揮著重要性作用——據統計,在1960年至1988年的29年裏,通二礦共生産煤炭3900萬餘噸,為國家經濟建設尤其是鋼鐵冶煉作出了很大貢獻。

  2008年6月30日,伴隨著國企重組的熱浪,峰峰集團與金能集團強強聯合重組而成的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石家莊揭牌成立。

  如今,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已經發展成為集煤炭採選、化工、電力、裝備製造、建築施工、現代物流、工程設計等多産業綜合發展的大型企業。

  連結

  盤點河北省著名産煤區

  河北是全國主要産煤省(市、區)之一,截至2020年,河北省煤炭保有資源儲量228.54億噸,居全國第12位。近代以來,河北省先後出現了不少著名煤礦,下面對其做一個盤點。

  開灤

  開灤礦區位於唐山市境內,隸屬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灤煤礦在近代工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北方的大型煤礦之一。近代以來,開灤煤礦的開發托起了唐山、秦皇島兩座城市,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中國最早的鐵路公路立交橋、中國最早的股份制,均誕生在這裡。

  峰峰

  峰峰煤礦原煤儲量35億噸,煤矸石3億噸。包括的煤礦有四礦、五礦、萬年礦、小屯礦、黃沙礦、通二礦、薛村礦、大淑村礦、梧桐莊礦等。峰峰煤礦不僅儲量大,而且埋藏淺、品位高、宜開採,對發展煤化工、電力、建材、陶瓷等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邢臺

  邢臺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冀中能源集團重要子公司之一,前身為原邢臺礦務局,成立於1973年6月,是原煤炭工業部直屬的94家國有大型煤炭企業之一,曾與國內其他三家煤炭企業共同被譽為中國煤炭行業“四小龍”,為中國煤炭事業改革與發展作出過突出的貢獻。

  井陘

  井陘礦是我國最早興建的近代煤礦之一,石家莊地區第一口機械化開採礦井,有“北方最良之煤田”“百年煤都”“開國第一礦”的美譽。井陘煤礦在石門(石家莊)建立的石門煉焦廠是中國第一家煉焦廠,生産出中國第一批優質焦炭,是當時國內唯一一家使用機爐煉焦並提煉各項副産品、並達到日産焦炭百噸的企業。(河北日報 記者王思達 通訊員劉文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