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塞罕壩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2022-04-21 11:26:05來源: 新華網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新華社石家莊4月19日電(記者李鳳雙、曹國廠、高博)4月中旬,一場春雪過後塞罕壩林場銀裝素裹。約10釐米厚的積雪緩解了塞罕壩防火壓力,也給前來採訪的記者來了一個“下馬威”——車輪打滑無法進山,穿著厚棉服依然感覺被凍透,我們切身感受到,塞罕壩115萬畝人工林的來之不易。

  2022年是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建場60週年,望著眼前茫茫林海,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寸草難生的一片荒漠。

河北:塞罕壩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4月13日,塞罕壩機械林場厚厚的積雪。新華社記者曹國廠攝

  塞罕壩地處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塞罕壩意為“美麗的高嶺”,這裡曾是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後因開圍墾荒、大肆砍伐,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

  20世紀60年代初,為改變“風沙緊逼北京城”的嚴峻形勢,國家下決心建一座大型國有林場,恢復植被,阻斷風沙。

  1962年2月14日,塞罕壩機械林場正式組建。據林場第一代建設者回憶,當時到處是沙地和光山禿嶺,風卷著沙粒雪粒遮天蓋日,打到臉上像刀割一樣疼。

河北:塞罕壩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4月13日,因塞罕壩機械林場路面積雪較厚,一輛卡車和兩輛轎車停在路邊無法前行。新華社記者曹國廠攝

  儘管條件艱苦,但來自全國18個省區市的127名大中專畢業生響應國家號召,與當地林場242名幹部職工一起,組成369人的創業隊伍,開啟了戰天鬥地的拓荒路。

  當年和5名女同學一起毅然奔赴壩上的高中生陳彥嫻,如今已是滿頭銀發,她説:“那時,我們喝的是雪水、雨水,吃的是黑莜面窩頭、土豆和鹹菜。”

  因缺乏在高寒地區造林的經驗,1962年、1963年塞罕壩造林成活率不到8%,一次次造林失敗,動搖了人們的信心。

  為了讓大家安下心來,林場第一任黨委書記王尚海把妻子和5個孩子從承德市舒適的家裏接到了塞罕壩。他帶領職工開展“馬蹄坑大會戰”,吃住在山上。艱苦付出終換來回報:栽植的落葉松516畝,成活率達96%以上。

  王尚海1989年去世後,家人遵從遺願,把他的骨灰撒在塞罕壩。伴他長眠的松林如今叫“尚海紀念林”,這裡成為塞罕壩百萬畝林海的起源地。

河北:塞罕壩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圖為4月14日拍攝的塞罕壩百萬畝林海的起源地——尚海紀念林局部。新華社記者曹國廠攝

  由於多年持續造林,塞罕壩可造林的地面越來越少。2017年以來,他們將土壤貧瘠、岩石裸露的石質陽坡作為攻堅造林重點,5年來累計造林10.2萬畝,林場內石質荒山全部實現綠化,林場森林面積增加到115.1萬畝。

  60年來,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用心血和汗水營造出世界最大人工林,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陳智卿説:“守住、守好這片林子,讓它綠得更有品質,是我們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

  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林場建立了一體化森林防火預警監測體系,實現了衛星、無人機、視頻監控、高山瞭望、地面巡護有機結合,快速反應。

  塞罕壩林場森林深處,有9座望海樓,分別住著9對夫妻瞭望員。

  51歲的劉軍、王娟夫婦就在這裡從事防火瞭望工作。

河北:塞罕壩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劉軍、王娟夫婦就在這座海拔1900米高的月亮山望海樓裏工作。新華社記者曹國廠攝

  他們每天對望海樓周圍近20公里範圍內的森林進行定時瞭望,每15分鐘記錄一次瞭望情況,在重點時期夜間還要每1小時向林場防火指揮部通報一次林區火情。

  60年來,塞罕壩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這也是塞罕壩人牢記使命的精神所在。2017年12月塞罕壩林場建設者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地球衛士獎”。2021年9月,林場又榮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領域最高榮譽——土地生命獎。

  “塞罕壩的創業路,是播種綠色之路、捍衛綠色之路,更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説,“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引領新變革,也必將給塞罕壩拓展巨大發展空間。

  2021年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推進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的實施方案》,全面開啟了“二次創業”新征程,力爭經過10年的建設發展,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目標,為世界提供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樣本。

  綠色,浸染了塞罕壩,也在中華大地上、在每個人心裏生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