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2022-05-05 16:18:02來源: 長城網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李慧英 王日成 通訊員 楊雅琴 鄭紅

  疫情來襲,方艙醫院、定點救治醫院,無疑是離危險最近的地方。隔離病區什麼樣?一線醫護人員如何開展救治?病房裏的患者病情如何?4月30日,記者走進保定市方艙醫院和定點救治醫院,探訪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的最前線。

  “黑科技”大顯身手

  消殺機器人、智慧化生命體徵檢測儀、網絡版心電圖機、多學科雲會診平臺……在保定方艙醫院,一系列“黑科技”硬核設備刷新了記者的認知。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消殺機器人。 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王日成 攝

  這些“黑科技”不僅是方艙醫院戰“疫”一線的得力助手,更帶著戰勝病毒的堅定信念,成為保定科技戰“疫”的重要底氣。

  上午9時許,通過遠程監控系統,記者看到,方艙醫院病區內,醫護人員開始例行檢測患者生命體徵。不同於傳統檢測方式,在這裡,智慧化生命體徵檢測儀1分鐘就可以完成1名患者的檢測,遍佈方艙的5G專項寬頻網絡可以保障這些信息實時錄入,並傳輸至患者診療信息系統。

  “由於方艙醫院主要收治的是輕症患者,從入院的預檢分診到分配床位,每天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體溫、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測量2-4次。如果用紙張來記錄數據量太大,而且為防止病毒傳染,記錄的紙張無法往外傳遞。智慧化生命體徵檢測儀的引入,徹底解決了無紙化護理難題,同時大大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保定方艙醫院執行院長、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賈同樂告訴記者。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方艙醫院內,專家通過多學科雲會診平臺進行會診。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李慧英 攝

  聽説要進行會診,記者跟隨賈同樂來到遠程會診中心,可令人不解的是,會診現場並沒有專家。看著記者滿臉疑惑,賈同樂拿出手機,點開多學科雲會診平臺,CT影像、心電圖、化驗結果等所有病例信息一目了然,“通過雲會診平臺,我們可以用手機進行線上會診,保定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全部在線,24小時隨時可以發起會診。一方面大大減少專家進入方艙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全市醫療專家為患者服務。”

  精細化管理成為“法寶”

  每日體溫監測、核酸檢測、為患者發放中藥、帶領患者鍛鍊身體、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改善艙內條件,給每個床位挂拉簾形成相對隱私的空間;建立圖書角,豐富艙內兒童及青少年課餘生活……白衣之下、護目鏡之後,是醫護人員的默默堅守、無私付出。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方艙醫護人員建立圖書角,豐富艙內兒童及青少年課餘生活。

  4月9日,方艙醫院正式啟用,保定市衛健委從全市醫療機構抽調400余名業務熟練、責任心強的醫療、護理、院感等骨幹力量,組建方艙醫院醫療梯隊,全力開展救治。

  “一線崗位再苦再累,風險再大,也要讓患者早日治愈出院。同時,把我們的組員都安全健康地帶回去。”方艙醫院病區護士長、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護士長楊潔介紹,醫護人員每6小時一個班,24小時輪班上崗。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方艙醫院病區內,醫護人員指導學生患者寫作業。

  細節決定成敗。院感防控是保障方艙安全運行的屏障。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感控處主任劉麗萍介紹,感控處負責嚴守醫護人員、車輛和物資的“入口關”。一方面落實“人防”,對所有方艙相關的工作人員強化管控,嚴格檢測體溫、檢查防護穿戴情況;另一方面做到“技防”,加強院感防控措施、優化診療流程;再加上“器防”,規範消毒劑和消毒器械的使用,實現人、技、器“三防”融合。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劉麗萍對消殺人員開展防護用品穿脫培訓。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李慧英 攝

  走進方艙物資庫,物資擺放井井有條,方艙醫院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慧君正忙著核對物品清單。李慧君將6S管理模式引入方艙管理中,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醫護人員來自十幾家醫院,平時的習慣、工作場景不同,而且交接班的次數非常多,在每個區的物品清點交接上耗費大量時間,且不好管理。於是我們採用了6S管理模式,流程明確,效果顯著。”李慧君介紹,經過6S管理的整理整頓,所有物品都採用清單制管理,大到搶救車、移動護理站,小到一支體溫表、一支筆,都定點定位放置,標識清楚,一目了然,大大節約了交接時間。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患者為病房內醫護人員畫肖像,感恩醫務人員的辛勤付出。

  在方艙,記者看到的是秩序井然、溫暖有愛。截至目前,已有61名患者達到出院標準,走出方艙。

  “一人一策”精準救治

  下午3時許,在保定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的遠程會診中心,每日例行會診正在進行。“病人體溫目前已降到37℃以下……”隔離病區主任李炳華向在場專家進行了病例彙報,專家們在仔細聆聽病史、查看最新檢驗檢查結果後,分別從呼吸、藥理等方面進行分析會診,並給出個性化治療方案。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保定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專家組正在進行遠程會診。 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王日成 攝

  如果説方艙醫院是“生命之舟”,那麼,定點醫院就是戰“疫”堡壘。因為這裡收治的病人年齡跨度大,且多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病,救治難度大。

  如何應對挑戰?

  保定市衛健委統籌調配全市最優質人力、設備等醫療資源,組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遠程醫療、心理治療等優勢,不斷提升科學精準救治水準。

現場直擊 | 探訪保定戰“疫”救治最前線

醫護人員用手勢與聽障患者進行交流。

  “我們組建了模組化的救治梯隊,每個梯隊包括醫生、護理、院感等專職人員,每個梯隊的負責人都由具有豐富抗疫經驗的科室主任來帶隊,梯隊成員以呼吸、感染、影像、中醫等專業為主,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梯隊人員,堅持多學科診療,保證患者得到最積極有效的醫療救治。”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醫務處副處長許雲鶴説。

  儘管有著豐富的新冠肺炎救治經驗,還曾參與援鄂,專家組成員楊衛依然感覺壓力不小,“本輪疫情傳播範圍大,涉及人群廣,且患者年齡跨度大,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基礎病比較多,需要多個專業協同作戰,減少發展成為重型和危重型的可能,給救治帶來不小的挑戰。但是基於以前的救治經驗,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救治方案,嚴格按照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實行‘一人一策一方案’,提高綜合救治能力,護佑患者健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