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程旭:退伍軍人的“輸電人生”
2022-05-05 11:17:35來源: 人民網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鏡頭裏的百味人生》系列報道之三程旭:退伍軍人的“輸電人生”

  編者按

  時間不會辜負奮鬥者,未來屬於實干家。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大會表彰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獲得者,河北有38個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4個集體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他們,或是以技取勝、以精立業的焊工,或是把群眾當親人、把警事當家事的民警,或是癡心技術創新、精益求精的輸電運檢員……但所有成績的取得,無不源於點滴日常的努力;所有事業的突破,無不得益於積年累月的奮鬥。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今天,請跟隨我們一起品讀這群平凡而又不凡的勞動者的故事,去感受他們生活、工作裏的酸甜苦辣鹹。

程旭:退伍軍人的“輸電人生”

程旭在110kV停電線路上檢修,更換合成絕緣子。 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石家莊5月2日電 (商帆)“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7月的一個上午,當時大約11點鐘,氣溫得有三十七、八度,鐵塔表面溫度能到五、六十度,我穿上屏蔽服才十來分鐘,豆大的汗水從額頭流到眼睛裏、嘴巴裏,那一刻鹹的味道突然驚醒了我的味蕾,讓我到今天都記憶猶新。”4月29日晚上六點五十分左右,程旭在完成當天110千伏田齊線巡視消缺工作返回單位向我們介紹自己的“輸電人生”時説道。

  程旭,1983年10月生人,國網衡水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帶電作業班班長,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2001年,從部隊退伍,入職20年來,累計完成3000余次輸電線路帶電消缺、測試、檢修作業,巡視輸電線路里程近15萬公里,累計實施80余項職工技術創新,創造經濟效益超1900余萬元,先後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河北省五一獎章、河北省能工巧匠、電力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榮獲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帶電作業是一種不停電的作業方式,需要穿上重達5斤左右,金屬絲布製成,由衣、帽、鞋、襪、手套組成的全套屏蔽服,爬到幾十米高的輸電鐵塔和導線上進行檢修作業。”程旭説,“全身被汗水浸透是我們工作的常態,但是為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能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我苦點累點也都值。”

  “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逃難的,其實是幹輸電的。”2001年,程旭入職後就聽到輸電專業工作的艱苦。那段時間,他跟著師傅們頭頂烈日、腳踏蚊蟲、風餐露宿、早出晚歸,每天的工作就是穿梭在田間地頭巡視消缺。巡線要步行十幾公里,帶電作業則要爬上幾十米高的鐵塔,可謂是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土。

  危險、單調的工作讓他一度感到迷茫,直到經歷了那次搶修,讓他確定應該度過什麼樣的人生。

  2005年大年初七,天氣異常寒冷,地上積雪已經將近10釐米。中午十二點半,他突然接到單位電話,一條跨越公路的、退運的35千伏輸電線路掉線,影響了交通正常運行,需要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

  程旭到達現場附近,沒過腳面的雪水灌進鞋裏,鞋子濕透了。剛想發牢騷的他,聽到負責人劉明亮的動員和叮囑,“腳下非常濕滑,大家注意安全,跟我一塊上,儘快拆除廢舊線路。”大夥沒有絲毫猶豫,背起工器具,在泥濘的路上深一腳、淺一腳,迅速向現場趕去。看到大家一致的行動,程旭逐漸認識到自己與同事們之間的差距。他跟在隊伍後面,看著這幾個穿著樸素,扎著腰帶,背著工器具同事的背影,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什麼是輸電人的使命和擔當。

  夜幕降臨,搶修工作結束,大家鞋子和工作服已經濕透並且沾滿了泥水,坐在搶修車裏,即使把熱風開到最大,還是凍得嘴唇泛白、手腳冰涼、瑟瑟發抖。但是大家的心是火熱的,同事們沒有一絲抱怨,討論的依然是這次搶修有什麼問題,有哪些工作可以優化,哪些方法可以改進,哪些工具可以改良。那一幕,他看在眼裏,卻記在心裏。

  “每天多想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這是程旭常挂在嘴邊的話。為了儘快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他把輸電人愛崗敬業這股精神埋在心裏,紮根基層,立足崗位,踏實工作。在日復一日中積累,在勇於創新中成長,經過20年曆練,他從“輸電小白”變身為“輸電尖兵”。

程旭:退伍軍人的“輸電人生”

程旭在創新工作室檢查無人機,使用無人機巡線已經10年,輸電運檢中心從擁有1架發展成40架無人機。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為提高輸電線路巡視檢修效率,無人機得到廣泛應用。程旭帶頭成立了無人機工作團隊,建立了無人機智慧巡檢工作機制,進一步規範了無人機巡視、檢測、驗收等業務流程,修訂完善了無人機作業管理、設備品質評價、巡檢作業技術、數據存儲及分析等多項規範標準。截至2022年1月,他累計完成110千伏及以上435條輸電線路、共計35400基桿塔的無人機巡檢工作,同時推進13項無人機創新成果落地應用。

程旭:退伍軍人的“輸電人生”

程旭在創新工作室試驗創新工具,已經有11項發明專利,38項實用新型專利。 受訪者供圖

  除此之外,他還癡心於技術創新,總能提出革新技術、改進作業方法的好點子。據統計,程旭累計實施80余項技術創新,創造經濟效益超1900余萬元。先後獲得17項發明專利、40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拔取絕緣子R銷取銷鉗”等4項成果獲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主持的QC成果連續9年獲河北省品質信得過班組,先後5年獲全國品質信得過班組。首創的“單絲纏繞法修補導線組合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10多種作業方法全部納入檢修工作規程中……

  在諸多成績面前,程旭沒有駐足止步,每天依然在琢磨著怎麼能把工作幹得再好、更好一點,怎麼才能帶動年輕同志們成長成才。2021年,程旭以教練和選手的雙重身份參加河北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無人機裝調檢修工技能競賽。他克服時間緊、題量大、技術新的困難,每天保持宿舍、食堂、訓練場三點一線,白天刻苦練技術,晚上專心學理論。在決賽中,他以嫺熟的操作、最短的用時,一舉摘得桂冠,並帶領團隊勇奪團體第一名。2012年至2021年,他連續10年參加了10次專業競賽及調考,分別獲得省部級團體第一名2次,團體第三名、團體第五名各1次,個人第一名1次;獲河北省電力公司團體第一名3次,個人第一名1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3次。

  嘗遍“酸甜苦辣鹹”的人生百味,度過怎樣的人生由自己選擇。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一名班組長,程旭退伍不褪色,用日復一日的付出和奮鬥,讓平凡的日子過的不平凡,用以身作則的實際行動帶領身邊的同事們共同保障著3300余公里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用7300多個日夜寫就退伍軍人的“輸電人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