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風吹麥香入倉來 沃野播種不斷檔
2022-06-23 09:33:58來源: 人民網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河北全力以赴做好“三夏”工作——風吹麥香入倉來 沃野播種不斷檔

河北:風吹麥香入倉來 沃野播種不斷檔

收割機正在衡水阜城縣碼頭鎮戈家墳村的麥田里加緊作業。苗鳳強攝

  人民網石家莊6月22日電(趙明妍、商帆)6月22日,驅車從石家莊出發一路向北,沿途高速公路兩旁的麥子地裏不時出現農民搶時收割的身影,一派豐收的麥田風光映入眼簾。

  “今年種了15畝地的麥子,看今年的收成,1300-1400斤沒問題,又是一個豐收年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戈家墳村民王清月手捧著新收穫的小麥,高興地説。

  為紮實做好“三夏”工作,阜城縣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現代農業機械在夏收中的主力軍作用,協調7個農機合作社組成10個“三夏”應急作業服務隊,保障全縣夏糧收割。

河北:風吹麥香入倉來 沃野播種不斷檔

阜城縣碼頭鎮戈家墳村的麥田裏,大型聯合收割機“組團”作業。苗鳳強攝

河北:風吹麥香入倉來 沃野播種不斷檔

6月21日,收割機在河北省昌黎縣龍家店鎮楊封村的麥田裏收割小麥。佟德龍攝

  入夏以來,秦皇島市昌黎縣9.03萬畝小麥陸續成熟,是我國冬小麥收穫的最後一站。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和及時夏播,昌黎縣積極組織提前謀劃,從小麥收割作業機器供需對接、保障縣外作業機器運輸暢通、零配件和燃油供應等方面做足充分準備,共組織縣內外300余臺小麥聯合收割機和800余臺玉米播種機,力爭用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全縣小麥收割。

河北:風吹麥香入倉來 沃野播種不斷檔

6月21日,河北省昌黎縣龍家店鎮楊封臺村農民在晾曬剛剛收穫的小麥。佟德龍攝

  據了解,2022年河北省小麥大面積收穫將於6月6日左右自南向北陸續展開,6月22日左右基本結束。“‘三夏’期間,河北省將組織9.7萬台小麥聯合收割機、19萬台玉米播種機等200萬台農業機械投入田間作業,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5%以上、玉米機播率穩定在95%以上、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河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一級巡視員高一雷説。

  面對炎炎夏日的多重考驗,河北省進一步把志願者服務活動引向深入,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

  在河北省定州市楊家莊鄉,一輛輛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個個紅馬甲在地頭忙碌不停……“孩子在外務工不能回家,是鄉里和村裏聯繫了收割機和志願者幫俺解決了煩心事兒!”6月16日,定州市楊家莊鄉62歲的大漲村村民王振民看著自家的麥田顆粒歸倉,心情異常激動。

  據悉,定州市楊家莊鄉科學謀劃、積極部署,組織260余名黨員、200余名志願者組成“三夏” 幫扶突擊隊,日夜奮戰在全鄉23個村的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助力三夏、服務三農”。

河北:風吹麥香入倉來 沃野播種不斷檔

在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閻裏鄉,農民駕駛農業機械進行夏收作業(無人機照片)。胡長祥攝

  北邊忙活不停,南邊也同樣熱火朝天,夏種工作正如期進行。

  才將400余畝地小麥收割完畢,邢臺市南和區種植大戶郭佔良又在田間忙著播種。“2行玉米、4行大豆,按著這個標準播種。”郭佔良説,趁著天氣好,要搶抓農時,進行大豆玉米的種植。

  6月14日,河北省小麥機收暨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田間日活動在邢臺市南和區召開。活動現場,12台收割機、3台小麥秸稈打捆機、3台播種機正在有序忙碌著,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播種機正在實施精準播種。

  據了解,所謂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就是根據大豆和玉米的生長特性,採用大豆帶與玉米帶間作套種,利用植物邊行效應,增加玉米種植密度,實現作物協同共生、一季雙收。

  邢臺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劉俊彥説:“根據玉米、大豆的不同特性,邢臺市主要推行‘4行大豆+2行玉米’‘4行大豆+4行玉米’種植模式,以達到利用邊行優勢提高光能利用率、培肥地力等目的,基本可以實現玉米不減産、還能增收大豆的目標。”

河北:風吹麥香入倉來 沃野播種不斷檔

在寧晉縣換馬店鎮小康莊村,農機手駕駛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作業。孫亞偉攝

  此外,夏季是秋糧生長髮育和産量形成的關鍵期,也是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多發重發期。“據預測,2022年氣候形勢不容樂觀,汛期降水總體偏多,出現區域性洪澇災害、山洪地質災害風險較高;玉米螟、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可能偏重發生。”高一雷介紹説,河北省將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加強與氣象、應急、水利等部門的溝通會商,提早做好災前預防和災後恢復應對準備,有效防範高溫、乾旱、暴雨、早霜等氣象災害;對易發重大病蟲害,加強監測預警,備足農藥物資,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聯防聯控、應急防治,努力實現“蟲口奪糧”“龍口奪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