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滄州:“平戰”結合惠民生 社區一線黨旗紅
2022-07-07 10:50:56來源: 滄州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平戰”結合惠民生 社區一線黨旗紅——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紀實

  5月以來,滄州市委組織部結合疫情期間社區黨建指導員、黨員志願服務等經驗做法,深入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雙報到”活動。截至目前,滄州市96家市直單位黨組織下沉119個社區完成報到,各單位立足自身優勢常態化參與社區治理,累計幫助社區解決突出問題252件;滄州市超1.2萬名在職黨員向居住社區報到,並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成立119個社區功能型黨支部,利用業餘時間主動認領志願服務事項達3700余件。

  傾聽民聲,服務居民點亮“多彩生活”

  近日,滄州市常態化全員核酸檢測按下“暫停鍵”。名人社區黨委書記劉炳浩説,剛剛過去的這段時間裏,社區內的每個採集點旁,都有4名報到黨員參與志願服務,這也讓他能有更多精力處理日常事務。“目前,220名在職黨員已全部到社區報到,並且成立了功能型黨支部。來自滄州市中院的程曉明還擔任了支部書記。”如今,劉炳浩遇到急事不再四處求援,用微信群直接聯繫黨員志願者就能佈置任務。

  連日來,滄州市持續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雙報到”活動,廣大報到黨員結合社區實際和百姓需求,積極認領疫情防控、教育培訓、治安巡邏、慈善互助、糾紛調解、文化娛樂等志願服務事項,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變化。

  時值盛夏,新華區世紀城社區內一場文藝晚會如約而至,老黨員代表的軍歌聯唱、50年黨齡的老黨員自編的沂蒙山小調《喜迎黨的二十大》等一個個精彩節目,不時把氣氛推向高潮。居民有所呼,黨員有所應。幾週前,報到黨員們在與居民攀談中,獲知他們想豐富文化生活的願望後,當即決定,籌辦一場文藝晚會,並得到社區、單位等多方支持。他們在節目中貫徹黨建主題,將黨的聲音通過文藝表演傳遞給居民。

  尋訪排查,直面問題化解“急難愁盼”

  “鋪就幸福路,人民好公僕”。近日,家住運河區隆華社區的姜永權等5位居民,給滄州市發改委送來錦旗,感謝他們修好家門口的破損街巷。

  綠茵中街是位於隆華社區的一條背街小路,其中有一段30余米長的路面坑洼破損,特別是每逢暴雨積水嚴重,多位路人騎車經過時摔到水裏,曾有一個學生的書包還被積水全部浸濕。

  “群眾的‘煩心事’,就是我們的‘頭等事’。”滄州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左亞寧説。得知情況後,包聯隆華社區的滄州市發改委黨組派出黨員志願者查看現場,經黨組研究決定,特事特辦,僅兩天時間,這一路段就變成了“幸福路”,周邊2000余戶居民受益,群眾紛紛拍手稱讚。

  參與基層治理,還在於結合單位優勢開出志願服務的“獨門藥方”。“立足法院職能,對社區存在的諸如鄰裡糾紛、生活環境、困難群眾等突出問題進行幫助解決,我們在運河區朝東社區設立了人民法院法官工作站。”滄州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閆傑説,通過“人民法院法官工作站”參與基層組織治理,他們力爭實現“預防在源頭、化解在萌芽、解決在訴前、審理在前端”的目標。據悉,法官工作站揭牌以來,滄州市中院已安排幹警7次在報到社區開展“《民法典》進社區”、防電信詐騙、法律諮詢服務等工作,積極對接社區,尋訪排查突出問題。

  健全機制,激發活力實現“共建共享”

  伴隨著社區“雙報到”活動的深入推進,各地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新華區麗水社區結合“積分制”管理模式,在報到黨員中推行“愛心存摺”的做法就是其中之一。

  麗水社區轄13個居民小區,現有居民7000多人,因大多為老舊小區,社區管理存在諸多難點堵點。有什麼機制能夠激發報到黨員們為民服務的熱情呢?答案就在“愛心存摺”裏。通過記錄黨員志願者每一次公益活動時間和內容,細化成對應的分值計入“愛心存摺”,志願者可以支取“金額”享受相應“福利”。不僅如此,“愛心存摺”還成為作為年終黨員評優、推選社區模範代表的重要參考。這種方式極大調動了黨員志願服務的積極性。

  “滄州市持續健全完善‘雙報到’志願服務評價辦法,並將考核評價結果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同時,開展10個‘最美機關黨支部’和10名‘最美黨員志願者’評選工作,在滄州市深入挖掘和推廣他們的經驗做法。”滄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説,下一步,滄州市將按照“社區建設需要、貼近部門職能、幹部力所能及”的原則,真正讓“雙報到”接“地氣”、去“官氣”、聚“人氣”,有效破解社區治理難題,全面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水準。(滄州日報 孟皓、楊繼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