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梁淑平舉辦的培訓班上,百餘名繡娘以針作筆、以線當墨、以布為紙,縷縷絲線交錯中,一幅幅生動的圖案便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來。
“繡只是京繡中的一道工序,要做好一件上乘作品,需要打版、畫圖、扎眼、刷、繡、做成衣等7道工序,每一道都是純手工。”59歲的梁淑平説。
河北省定興縣的梁淑平工作室。
京繡也稱宮繡,是中國傳統刺繡工藝,明清時期大為興盛,為“燕京八絕”之一,多用於宮廷裝飾品及服飾,選料講究、色彩鮮艷、繡工精巧。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梁淑平出生於定興縣賢寓鎮的一個京繡世家。“定興京繡是京繡大家族的一個分支,我的太爺爺曾為清朝宮廷做繡袍,可能是耳濡目染,我從小就喜歡看細小的繡花針在明晃晃的綢緞裏外上下翻飛,好像有種神奇的魔力。”梁淑平説。
“學習京繡不是件簡單的事。”梁淑平説,“一個巴掌大的花朵也需要繡上萬針,密密麻麻的針腳,一層一層的絲線鋪排開來。”
剛學習京繡時,梁淑平的手常常被扎得滿手針眼。至今回憶起來,她仍能感受到當時那種扎心的疼。但這並沒有打消梁淑平那份融在血液裏的熱愛。漸漸地,她也掌握了打版、畫圖、扎眼等工序,也能單獨出作品了。
梁淑平一直致力於將京繡傳承下去。20世紀70年代起,梁淑平從手工作坊起步,做京繡加工業務,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同時,研發新産品,將京繡元素融入服裝、工藝品、家居用品等。
圖為梁淑平(左二)在製作京繡。
在40多年的藝術探索中,梁淑平的京繡作品逐漸得到國內外廣泛認可。
在梁淑平的影響帶動下,她的女兒、兒子繼承了這份事業。她的女兒田麗積極探索出“京繡+”的設計模式,將京繡文化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兒子田鵬負責行銷,從線下到線上,讓美輪美奐的京繡作品走出國門。
近年來,梁淑平還向村民免費傳授京繡技術,將傳統工藝傳承保護與鄉村振興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讓農村婦女們“守著娃、學著藝、養著家”,實現了傳統技藝傳承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截至目前,梁淑平已累計培訓周邊20多個村的2000余名農村婦女從事京繡製作,這些繡娘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在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賢寓鎮南大牛村的工廠裏,繡娘們正在製作京繡。
記者:高博
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委宣傳部供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