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滄州:600多年古井復涌 美麗田園引遊人
2022-07-21 09:36:57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滄州持續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催生鄉村新圖景 600多年古井復涌 美麗田園引遊人

滄州:600多年古井復涌 美麗田園引遊人

日前,一位來村中務工的人員在感受油坊口村的古井與轆轤。河北日報通訊員 鄭延濤攝

  “這口600多年的古井裏又有水了!雖然現在我們村家家都有了自來水、喝上了長江水,但看到乾涸的井裏重新涌水,小時候的記憶又回來了。現在村子也建設得越來越好,成了旅遊點,鄉親們更願意在村裏住了。”7月20日,站在滄州市東光縣油坊口村的古井邊,村委會副主任霍燦福感慨地説。

  從喝地下水到喝長江水

  東光縣油坊口村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一個河灣處,是一個只有67戶的小村。據村史記載,西元1404年建村時,為解決村民吃水問題,挖了這眼10米深的水井,算來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數百年來,油坊口村村民始終以此井為飲用水源。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大運河斷流,加上不斷超采地下水,這口井逐漸變為枯井,再無水可取。村民開始改用村邊農田中打的機井作為飲用水源。2019年人們發現久已乾涸的油坊口村古井又見清水,初時井水深約3米,近兩年水位持續上漲,目前水位深約7米。

  變化始於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治理持續加力。近年來,滄州市持續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打出“節、引、調、蓄、補、管”組合拳。

  東光縣地處黑龍港流域下游,屬嚴重資源型缺水地區。立足當地實際,該縣採取強化節水、增加引水、擴大蓄水等務實舉措,加強地下水超採治理。2019年以來,東光縣建設了城鄉一體化供水系統,實現生活水源置換,447個村實現“村村通、戶戶喝”長江水,38萬群眾喜飲長江水;同時,籌集2600萬元建設資金,鋪設專用供水管網,為用水大戶企業直供南水北調引江水,結合一體化供水管網,實施鄉鎮園區企業水源置換,全部關停工業自備井。

  “2022年年底前,我們將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東光縣水務局局長孫洪忠介紹説,2022年以來,東光縣大力開展引江、引黃、引衛生態調水工程,實施灌溉水源置換,加緊推進“萬塘千渠百河”水系連通工程,以及旱作雨養、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建設。同時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取水井關停任務,油坊口村所在的東光鎮72眼深水井今年已經全部關停。

  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下半年以來,東光縣深層地下水位出現止降回升、持續回升、加速回升的良好局面。截至2022年5月底,東光縣深層地下水位同比上升15.62米,考核排名位列全省第5名、全市第1名。2021年東光獲得“全國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稱號。

  從“臟亂差”到“美麗鄉村”

  盛夏時節,油坊口村旁邊的大運河曲折而過,全線通水的大運河河面顯得寬闊了許多。岸上林木豐茂,堤頂路暢行南北。緊挨堤頂路,是一處“武術文化公園”,廣場中立有霍元甲雕像,園內樹木蔥蘢。

  從堤頂路看下去,房屋舒朗有序。街邊道旁布設了幾處文化雕塑,田園風光中多了文化氣。

  穿行村中,不時碰到來自縣城及周邊村莊的遊客在村中觀荷塘、覽村史,休閒遊玩。

  “我們是縣城的,知道這個村有許多可玩的,就帶著兩個孩子來看看。”東光縣城居民張女士正帶兩個孩子走進村史館的小院,她説,以前也來過一次,這次來感覺變化非常大。

  “生態環境好了,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一定會吸引更多遊客。”霍燦福指著整修一新的村子説。

  油坊口村有歷史、有傳承,文化底蘊深厚。但村莊一度也是臟亂差。新一屆班子上任後,借助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契機,充分挖掘油坊口村的歷史文化底蘊,進行村容村貌提升,建設了村史館、文化雕塑,村口的坑塘也改成了荷花池。村裏修繕了古井及周邊設施,在旁邊設立了“太后茶棚”“打水人雕像”,讓遊客更真切、直觀地感受這口古井蘊含的歷史文化。同時,村裏還引進了武術、工藝品、麵食方面的非遺項目,積極打造省級美麗鄉村。

  村裏還規劃建設民宿,讓遊客體會運河岸邊的風土人情,促進鄉村旅遊。

  經過精心打造,這個大運河邊的小村莊新顏初現——街道進行了硬化,路邊豎起太陽能路燈,路口設置了標示牌,繪製了文化墻。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2022年我們的水費每立方米又降了1元,大家的日子過得更舒心了。”談起現在的生活,村民是滿滿的獲得感,一些村民在縣城有房,如今更願意在村裏居住。

  2022年東光縣實施了“飲用長江水提質降費”項目,全縣域實現24小時穩定供水,並對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價格進行下調。由縣財政按照每立方米1元的標準,對城鄉居民用水進行補貼(實行倒階梯補貼政策),每年需投入876萬元。

  “算下來,這個錢還是花得值。”東光縣副縣長王國臣説,提質降費進一步鞏固了農村飲水安全,徹底告別高氟水、苦鹹水,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同時不再開採飲用深層地下水,促進了生態修復。“持續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和大運河通水,都大大改善了東光縣的生態環境,造福了當地人民。我們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生態修復治理和綠色發展中促進鄉村振興。”王國臣説。(河北日報 記者張嵐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