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創業 脫貧戶迎來新生活
2022-07-25 16:25:44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創業,脫貧戶迎來新生活

  核心提示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踏著皚皚白雪,走進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和顧家臺村,了解百姓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共商脫貧之策。

  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進軍令: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帶領燕趙兒女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化産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易地搬遷扶貧,率先建立五級書記抓扶貧、縣(市、區)委書記脫貧攻堅“擂臺賽”、長效脫貧防貧等機制,舉全省之力如期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2月底,全省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從此告別區域性整體貧困。

  本文通過幾個貧困戶實現脫貧後過上美好生活的故事,反映河北省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力邁向鄉村振興的新變化。

  從打工妹到“網紅主播”

  ——脫貧農民如何通過電商增收致富

  “各位親,阜平是中國大棗之鄉,我手裏這款脆棗,鮮香甜、嘎嘣脆,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鈣、鐵等營養物質,現在下單有優惠。”6月10日傍晚,在顧家臺村農産品展銷中心直播間,28歲的村民顧盼正在直播設備前介紹當地特産。她身後,香菇、櫻桃、蘋果、筐籃等當地特産擺在貨架上,琳琅滿目。“短短一小時,30多人詢單,賣出400多元。”

  之前,顧盼一直在北京打工,但生活成本高,一年到頭攢不下幾個錢。2021年初,顧盼回到老家,看到村裏旅遊、種植、箱包等富民産業搞得有模有樣,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她也想在家門口找到自己的增收路。

  看到直播電商發展得如火如荼,顧盼決定將網絡直播帶貨作為創業方向,可既沒啟動資金,也沒産品,如何啟動成了讓她發愁的事。

  “縣裏有支持創業的幫扶政策,我幫著打聽下。”在村黨支部書記顧錦成幫助下,從縣農商行辦下了5萬元創業貸款;村委會還騰出一間屋子做直播間,免除房租;提供當地特色産品,賣出去再結賬。2021年7月份,顧家臺村農産品展銷中心直播間正式營業。

  剛開始直播時,每天觀看人數超不過10個。正當她一籌莫展時,村裏舉辦的首屆民俗文化節火熱上演,炫酷的無人機燈光秀、優美的廣場舞,還有各種特色民俗節目,顧盼打開手機進行直播,“觀看人數一下躥到3000多人。”

  這讓顧盼一下領悟到,展現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更受網友歡迎。此後,大山、大棚、果林、民宿等地總能看到顧盼直播的身影,直播賬號的粉絲數量和黏性逐漸提升。“當年十一假期,直播帶貨銷售額突破了1萬元。”

  網絡直播帶貨,火了線上,也火了線下。顧家臺村的好貨逐漸為人所知,許多公司慕名前來線下洽談採購。顧盼説,不到一年時間,直播間總銷售額已達18.8萬元,其中線上銷售約12萬元,線下銷售約6萬元,月均收入1萬元左右。

  為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水準,2022年以來,阜平縣推出多輪直播電商人才培訓活動。“直播電商是個專業活,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就能幹出來的。通過學習,自己系統掌握了電商管理、店舖運營,以及流量獲取、運用、轉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提升自己的直播帶貨能力幫助很大。”參加過多次培訓,顧盼進一步增強了發展直播電商的信心,“不但要當好網絡主播,還要當懂技術、精業務、會直播、能創業的致富帶頭人。”

  【記者手記】

  一根網線,山裏山外暢通交流一個樣。原來“藏”于深山的阜平縣顧家臺村,借助一根根細細的網線,搭上互聯網快車,當地農産品出山進城,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家家錢包鼓了,村民們依靠手中的一部部手機,開始上網買東西,天南海北的各類商品,通過網絡架起的聯通橋,進入這個小山村。如今村民們通過網絡賣産品、訂民宿、拍視頻……享受到了和城裏人一樣的智慧新生活。

  從“北漂一族”到養老社區員工

  ——易地搬遷脫貧戶如何實現穩定就業

  6月3日,端午節。張家口市張北縣公會鎮幸福港灣養老社區內,老人們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動下,隨著歡快的音樂盡情舞動,笑聲不斷。

  組織策劃此次活動的是席衛琴,逢年過節的娛樂活動均出自她手。而現年僅35歲的她也是養老社區年齡最小的職工。

  曾經“北漂”數年的席衛琴,出生在張北縣公會鎮開地房自然村。這裡地處偏遠,交通不暢,年輕人紛紛選擇外出打工。席衛琴也加入了打工熱潮,但大城市激烈的競爭環境讓收入微薄的席衛琴總是捉襟見肘。

  2019年8月,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席衛琴一家響應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搬進了公會鎮集中安置區內100平方米的新樓房。

  搬家那天,席衛琴特意從北京回來幫忙,看著從住了數十年的土坯房搬進新樓房而樂開了花的父母,以及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她做了一個決定——回家。

  正在一家人為這“雙喜臨門”而欣喜之時,席衛琴的父親被查出癌症晚期。“父親在最後的日子住進新社區,住上新樓房,他特別幸福。”席衛琴説。

  席衛琴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找工作。

  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張北縣響應國家政策,開展“兩區同建”,在安置區附近配套建設了特色西瓜産業園區、幸福港灣養老社區和幸福港灣扶貧工廠。

  2019年10月,席衛琴成為養老社區的一名員工。養老社區以照顧老人為主,員工年齡偏大,文化普遍偏低。年輕且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席衛琴很快成為了養老社區院長助理,2022年3月又被養老院委以新的重任,工作崗位調整為綜合辦公室主任,負責社區的行政協調、對外接洽、檔案管理、活動組織、員工培訓等工作,在她的努力下,養老院的管理越來越科學化,效率大大提升。

  “我是學設計的,轉行到養老行業一開始也很難適應。隨著父親的離世,看著年邁多病的老人,慢慢地我有了更為強烈的歸屬感。”席衛琴説,老人們情感特別單純,只要你用真情對待他們,他們就會從心裏把你當兒女,這在過去“北漂”的日子是感受不到的。

  入職以來,席衛琴每天呆在養老院的時間不低於12小時,她一心撲在老人身上。空閒之餘,她向有經驗的養老服務中心請教學習,同時利用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策劃各種活動,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的工作熱情帶動了社區內其他家政服務員工的積極性,在她的指導下,幾位“大姐”還學會了使用電腦寫文件和製表。如今,面對各項工作,她都已“輕車熟路”,不但找到了家的歸屬感,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人生的方向。

  “放棄城市打拼回到故鄉是一次正確的選擇,這裡有最真實的人間煙火。”開始新生活的席衛琴感受到了濃濃的幸福感。

  【記者手記】

  一份工作,讓脫貧戶過上了有盼頭的好日子。

  席衛琴回鄉就業極具代表性。在採訪中,記者見到了很多的“席衛琴”。他們有學歷、有經驗、有理想,也有著同樣生活在“偏遠地區難以就業”的窘境。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宏偉實踐裏,不但農村的居住環境變了,農民的就業機會也多了,這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就業,也為更多的當地群眾提供了就近就地就業的機會。

  住新房、拿工資、有社保,農民的精神氣兒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好,“兩區同建”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了職業的轉變,也讓他們有了更多出彩人生。

  從普通農婦到産業工人

  ——“致富小院”如何實現農村婦女養家顧家兩不誤

  “我們村的脫貧戶田群雙可是不簡單,5年前憑著學來的縫紉技術回家創業,不僅讓自己家過上了好日子,還幫助10多位同村婦女就近就業,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平鄉縣尋召鄉大宋村黨支部書記趙順波説。

  6月9日來到田群雙住的農家宅院,大門口挂著“致富小院”的標識,正房西側兩間騰出的房屋就是縫紉加工車間,共設有9個縫紉加工機位。38歲的田群雙正和同村婦女們一起,神情專注地為一家童車廠加工配套座套。“我們靠品質取勝,一年四季都有活幹,光這批就有上萬件。”她説。

  田群雙家上有老下有小,原來和丈夫靠務農為生,一直掙紮在貧困線下。自從創辦縫紉加工車間後,她精心選購了不同型號的全自動數控縫紉機,發動離不了家的同村婦女一起學習掌握縫紉技術,活幹得越來越好,依託縣裏發達的自行車童車玩具産業,接到的坐墊、座套等加工訂單越來越多,成為小有名氣的一個縫紉加工點。包括4位脫貧戶在內,在此務工的婦女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家家戶戶享受到了小康生活。

  “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幫扶下,我這個小作坊成為全縣最早一批‘脫貧院子’,後來又升級為‘致富小院’。”田群雙説,她愛人不久前到鄉派出所當輔警,兩位老人拿著養老金安享晚年,兩個上學的孩子也幾乎花不到什麼錢,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

  “這份工作最大的好處是離家近、時間自由,顧家的同時不耽誤掙錢。”59歲的脫貧戶張風格熟練地操作著縫紉機,一邊幹活一邊頭也不抬地介紹説,她婆婆腿有殘疾需要照顧,丈夫做過手術,家庭收入主要靠她的計件工資和地裏種的1畝金銀花。現在正是金銀花採摘季節,她一早採了10斤金銀花,能賣個100多元,在這兒幹到晚上又能掙個上百元,再也不用為錢發愁了。

  “誰家有事就先去忙,忙完隨時過來幹活。”田群雙説,近年來大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上了金銀花,一到農忙時車間人手就有點捉襟見肘。但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支持姐妹們家庭和工作兼顧,穩紮穩打不盲目地發展人手,免得農閒時有人沒工位沒活幹。她現在最大的心願是車間大一點、人手多一點、姐妹們多掙點。

  “田群雙的‘致富小院’越來越紅火,現在都不敢敞開接活了。她的心願村集體一定儘快幫助完成。”趙順波説,這事已列入2022年村黨支部的工作規劃,不久前就近物色談妥了一處空宅子,正在積極籌措資金,儘快建成一處能容納30個工位的縫紉加工車間,然後租給田群雙擴大再生産,不僅能增加集體收入,還能讓更多的婦女守著家掙一份穩定的薪酬,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在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平鄉,類似的“致富小院”還有很多。當年,該縣依託自行車、童車玩具、檔案盒生産等縣域特色産業,支持鼓勵企業把一些手工生産加工環節放到農村,建起了上千個“脫貧小院”,帶動了數千名農村群眾居家增收致富。如今,脫胎而來的“致富小院”接續發揮著就業相對靈活、年齡和性別限制少、工作時間彈性大等優勢,托起了那些離不開家的村民共同富裕的夢想,為鄉村振興源源不斷地加油助力。

  【記者手記】

  一個小院,托起多個家庭的希望。“靈活,自由,就近就業還能顧家。”這是記者在採訪“致富小院”過程中聽到的最集中的好評。

  在農村,以脫貧戶為典型,因為種種原因難以離開家鄉、離開村莊。他們能否就近找到好的致富門路,直接關聯著鄉村振興的效果。以田群雙為例,通過創辦“致富小院”帶動一批鄉親就地就業增收,很好地解決了養家和顧家之間的矛盾。(河北日報 記者李連成、劉雅靜、王永晨、蔡計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