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塔元莊:鉚足幹勁奔向更好的日子——一個滹沱人家的十年圖景
2022-07-28 10:50:23來源: 石家莊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鉚足幹勁奔向更好的日子——一個滹沱人家的十年圖景

  7月25日,淩晨三點半,鬧鈴響起,尹喜柱從床上爬起來,簡單洗了把臉,開上車匆匆出了門。

  尹喜柱這麼早出門,是去給自己家的飯店採購食材。“開飯店可不清閒。”尹喜柱説:“先去西關買菜,再到城北買肉和調料,上午準備燉十幾袋‘尹家燒雞’,然後送往市區的一個‘中華老字號’飯店。”

  尹喜柱是土生土長的石家莊市正定縣塔元莊人。塔元莊是位於滹沱河北岸、正定城西南的一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靠著一股拼勁兒,尹喜柱先後開了一家超市和一家飯店,還出租了兩個門臉兒,收入不斷增加。他高興地説:“十年前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這幾年生意好了,感覺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兒。”

  尹喜柱家是塔元莊的一戶普通人家。黨的十八大以來,跟隨著正定縣加快發展的步伐,這個世世代代居住在塔元莊的人家,通過奮力打拼,吃上了“旅遊飯”“生態飯”“産業飯”,日子越過越好。尹喜柱家的變化,正是塔元莊十年蝶變的一個縮影。

  吃上“旅遊飯”,更愛咱家鄉

  “這幾年,正定古城的名氣越來越大,遊客們紛紛到塔元莊、榮國府、隆興寺等地參觀旅遊。”尹喜柱説。

  尹喜柱開的飯店就在塔元莊村委會東北側。中午時分,服務員在大廳和雅間之間穿梭,來吃飯的人不少。整個飯店透出濃濃的人間煙火氣。

  從20世紀80年代起,正定縣開始大力發展旅遊業,幾代人接力建設,千年古郡的歷史風貌和滹沱河的生態景觀展現出迷人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依託獨特的古城風韻、優美的滹沱河景觀,塔元莊響應上級號召,開始發展融紅色文化、休閒娛樂、鄉村民俗等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業。

  “2021年一年我們接待遊客6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800萬元。僅2022年上半年旅遊綜合收入就超過600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説。

  乘著旅遊業加快發展的東風,尹喜柱想方設法湊了些錢開了一家超市。眼看著遊客一天比一天多,到2018年,尹喜柱又開了一家飯店。如今,尹喜柱家的年收入大約是10年前的10倍。

  “我做夢也想不到,我家能吃上‘旅遊飯’。”在尹喜柱眼裏,正定的“旅遊興縣”戰略太好了,自己一家幾代人都跟著沾光。

  尹喜柱能吃苦,也很用心。看到遊客喜歡吃古城的燒雞和滷肉,就反復琢磨,做出了外焦裏嫩的“尹家燒雞”和香味兒濃郁的“尹家滷肉”,不少遊客吃完後,還會買些帶走。

  同樣吃上“旅遊飯”的,還有尹喜柱的兒媳孫建霞。

  暑期到塔元莊村參觀學習的遊客不少。年輕的講解員孫建霞身穿白襯衫、戴著擴音器,正在接待一個來自雄安新區的團隊。

  “我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感受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家被一幅幅珍貴的資料照片、一樣樣老輩兒傳下來的舊物件、一個個鮮活又感人的故事吸引。

  2018年3月,孫建霞成為村裏的講解員。她説:“一場講解下來得一個多小時,最多一天講過7場,感覺嗓子都‘冒煙’了,但是我都堅持了下來。”

  “當一個優秀講解員不容易。”孫建霞回憶,剛入職時,因為對塔元莊的故事了解不深,她經常一手抱著孩子一手做筆記。通過一段時間的講解,孫建霞對於黨的領導和中央決策有了深刻認識。她積極要求進步,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名預備黨員。

  吃上“生態飯”,端起“金飯碗”

  夏日的滹沱河在塔元莊村旁緩緩流淌,觀光車穿梭在綠樹成蔭的河畔,三三兩兩的遊客漫步在整潔的健身步道上。“滹沱盛景”令人神往。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可不是這樣,河流逐漸乾枯、植被不斷退化,大風一刮,漫天黃沙。

  為了讓這條大河重煥生機,和很多人一樣,尹喜柱一家三代人成了滹沱河生態巨變的參與者。

  説起滹沱河,尹喜柱的父親尹成群打開了話匣子。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改善生態、提高收入,正定縣大力實施滹沱河河灘改造工程。尹成群響應動員,趕著家裏的馬車去出義務工,打井、挖坑、種樹……啥活兒都幹。有一次修堤壩回來,腳上穿的布鞋磨出了洞。尹成群的老伴兒勸他説:“鞋都壞了,我給你補補,緩一天再去吧。”他毫不猶豫地説:“不能歇,為了咱村好,光腳也得幹。”

  老父親對家鄉的愛,深深影響著尹喜柱。只要村裏有修壩、種樹的活兒,尹喜柱都馬上去參加。2019年汛期,滹沱河南岸的一處水壩被大雨衝壞。聽到村裏大喇叭一喊,尹喜柱開著三輪車拉上幾個鄉親就去了現場,一幹就是三天。“一到飯點兒,村裏就派人送飯過來,簸籮裏有饅頭,保溫桶裏有大鍋菜,吃完繼續幹。”

  尹喜柱的兒子尹冬雖然業務繁忙,但他經常抽時間參加滹沱河河道治理,挖坑、拉樹、搞綠化,每次都是開著三輪車義務去幹。

  幾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石家莊市堅持不懈修復滹沱河生態,先後實施生態綠廊工程、生態修復工程,2022年更是全面啟動了“擁河發展”戰略。正定縣乘勢而上,建成了環省會經濟林,打造了滹沱河流域生態休閒示範區。塔元莊借勢發力,完成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四大工程。如今的塔元莊,家在河邊住、車在林中走、人在花中游,風光迷人。

  塔元莊不斷優化村子的生態環境,並陸續建成了農業觀光園、鄉村振興示範園等多個生態型園區。

  走進塔元莊的智慧農場,看到的是自動控溫系統、魚菜共生栽植、立體無土栽培,科技感滿滿。不時還有遊客進來參觀或採摘。

  有了這些生態園區的支撐,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家裏每週都能領到村裏發的有機蔬菜,每月都能領到米、面、油,年底還有不少分紅。”尹喜柱的妻子笑得很開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説得太對了。這碗‘生態飯’我們吃得越來越香了。”

  吃上“産業飯”,過上好日子

  彈指一揮間,匆匆已十年。

  十年來,正定縣堅定地實行“半城郊型”經濟,塔元莊也堅持這一經濟模式不動搖。尹喜柱一家三代人,則用喜人的變化見證了這條路子走對了。

  石家莊是省會城市。尹喜柱的超市和飯店需要不斷進貨送貨,尹喜柱經常跨過滹沱河往市裏跑,他説這是“服務了城市造福了百姓”。

  “周圍很多大單位、生活小區陸續建成,人氣挺旺。我琢磨著把超市和飯店改成24小時營業,將來還要開連鎖店,實現品牌化經營。”尹喜柱已經開始謀劃做大做強自己家的産業了。

  尹冬繼承了踏實肯幹的好家風。前幾年他跑計程車,後來開了一家汽車潤滑油銷售店,這幾年又集中精力搞家裝,縣城和市區的客戶越來越多。

  塔元莊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説,這十年,全村都在按照“半城郊型”經濟模式鉚足勁兒幹。城市需要什麼,他們就種什麼;城市需要什麼,他們就加工什麼。

  豆腐廠、豆芽廠建成投産,科技示範園順利運營,養老服務中心受到歡迎,特色飲食一條街越來越火,“塔元莊”牌大米、麵粉、牛蒡酒等農産品銷往石家莊和其他大城市。靠這幾項産業,塔元莊2021年一年總收入就達1500萬元,2022年上半年就達1000萬元。經統計,村民人均年收入達3.2萬元。

  正定縣傾力實施“一核引領、四片聯動”,做大33家農業龍頭企業、做優現代服務業、做強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輻射作用日益明顯。

  “要不是縣裏和村裏這麼大力度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産業,遊客不會這麼多,我家也吃不上這碗‘産業飯’,我打心眼裏感恩黨的好政策。”尹喜柱説。

  華燈初上,清風徐來。飯店裏的客人又多了起來,忙前忙後招呼客人的尹喜柱一家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於這個肯吃苦、敢打拼的滹沱人家來説,每天都是有奔頭的好日子。(石家莊日報 記者崔立卿、李彥水、周劍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