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保定:停車難題少了 健身場地多了
2022-08-02 14:12:03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保定:停車難題少了 健身場地多了——20項民生工程建設一線探訪⑥

  建築垃圾被清理後,騰出的場地建成了生態停車場,方便了居民就近停車;將山村閒置場地修葺整理,安裝各類體育設施,村民有了休閒健身之處……

  2022年以來,隨著20項民生工程建設持續推進,保定市各類生活設施逐漸完備,一些民生堵點、痛點問題得到解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建成29982個停車位,居民停車更便利

  在阜平縣城恒山西路和阜盛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一輛輛汽車停在一棟立體停車場中。“2小時內停車免費,超出2小時後每小時收費2元,停一天最多15元錢。”剛把車停好的該縣居民王全平説,這裡是縣城中心區域,周邊聚集著商場、醫院、機關單位、居民小區。以前來這逛街、辦事,很難找到停車位。現在好了,隨來隨停。

  這裡原是雜亂的老舊居民區,2020年實施城中村改造後,規劃建設了面積達1980平方米、擁有191個車位的立體停車場。“外觀就是一座現代化小洋樓,配上彩色燈帶,到了夜晚美輪美奐,不少網紅來這裡進行直播。”阜平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劉俊星説,2022年該縣還把位於白河東路的建築垃圾進行了清理,建成生態停車場,新增車位597個,新增綠地0.6公頃。停車場還將配建充電樁和公共廁所,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

  近年來,城區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老城區人口密集,更難找到停車場地。“我們堅持規劃引領、空間破局、多元融合、精準調控的供給思路,全面推進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保定市住建局副局長馬輝説。

  土地問題是制約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的最主要因素。對此,保定市堅持集約化、生態化理念,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通過規劃科學引導,儘量減少土地使用,大力挖掘各種土地潛力,實現增量精準供給、存量高效共享。

  向空中要場地,建設立體停車場。目前,除了主城區建成1座立體停車樓外,保定市還在滿城區、易縣、阜平縣、博野縣等地城區建設了6個立體式停車場,同等佔地面積條件下,增加停車泊位1108個。

  挖掘地下空間,綠化停車兩相宜。高碑店市按照規劃要求,在不改變土地性質,不減少地上綠化面積前提下,依託街角遊園,利用社會資本,建設地下立體停車場,增加車位100余個,既緩解了停車壓力,又保障了綠化面積。

  利用騰退土地,增加繁華地段停車位供給。2022年以來,保定市主城區相繼拆除了一些違建臨建,選擇一些騰退地塊建設了兩處停車場,增加車位415個。

  2022年以來,保定市主城區累計建成9025個停車位,完成年度任務的100.3%。各縣(市、組團區)及白溝新城共累計建成停車位20957個,完成年度任務的110.30%,有效緩解了重點區域停車難問題。

  更新體育設施1169處,群眾運動更方便

  一到傍晚,淶水縣義安鎮劉皇甫村新落成的籃球場上,年輕人便聚到這裡,輪流上場一展身手。

  紅綠相間的球場,乾淨平整,彈性適中。“採用了硅PU球場材料,具有耐污性、耐磨性和回彈力,不僅使用壽命長,還能保護運動人員的腿部關節。”淶水縣教育和體育局社會體育股股長冀建設説。

  “這裡以前是塊閒置空地,後來成了垃圾場,冬天塵土飛揚,夏天蚊蟲滋生,還散發臭味,大夥都繞著走。”劉皇甫村黨支部書記謝桂保説,上級部門投資20萬元,將垃圾場改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籃球場。這個籃球場成了周邊村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輻射人口達5000余人。

  丁家洼村、宋各莊村、北白堡村、富位村等村莊配備更新64處健身設施;建設完成3公里健身步道,5月份投入使用;2022年以來,完成冰雪賽事活動38場次……“家門口的健身設施進一步豐富、完備,帶動了居民運動健身熱情,大夥紛紛為惠民工程點讚!”冀建設説。

  為保障體育惠民工程順利推進,保定市要求各縣(市、區)也制定本級體育惠民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建設標準和推進時間表,完善保障措施。同時,該市將體育惠民工程實施情況納入縣(市、區)委書記動態考核月點評,加強督導,落實主體責任,加快推進民生工程實施。

  截至目前,按照體育惠民工程實施方案進度安排,保定市完成更新健身設施1169處,佔年度任務的96%;新建或改建社會足球場23片,佔年度任務的95.8%;新建或改建多功能籃球場41個,佔年度任務的83.7%;新建健身步道97多公里,佔年度任務的159%;開展冰雪賽事活動925場次,佔年度任務的129.6%……“工程進度正按年度任務目標有序推進,預計10月底前全部完成。”保定市體育局黨組書記羅鳴遠説。(河北日報 記者李連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