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熱點釋疑 熱射病,真的會“熱死人”?
2022-08-04 17:30:44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2022年夏天有多熱?七月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開啟了高溫超長“待機”,河北一些城市最高氣溫甚至超過了40℃。

  近日,一個不太常見的名詞“熱射病”衝上熱搜頭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一天收治3例熱射病患者。那麼,什麼是熱射病?熱射病有何危害?如何預防熱射病?記者就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熱死了”並非誇張

  高溫和熱浪,在氣象學上有著明確所指。

  我國氣象學上將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定義為高溫天氣。世界氣象組織將熱浪定義為日最高氣溫高於32℃且持續3天以上的天氣過程;在我國,氣象局規定連續3天以上日最高溫度超過35℃以上的天氣過程稱為熱浪。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5次評估報告指出,近年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達到了歷史最高值,由於受到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全球氣溫持續上升,隨之而來的全球高溫熱浪發生頻率和強度呈上升趨勢,發生範圍也不斷擴大。

  為何人類需要高度關注高溫熱浪?

  “除了讓人感覺不舒適不宜居外,高溫熱浪還能直接增加死亡風險。”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張瑛琪表示,“熱死了”並非只是人們口頭誇張的表述。

  2003年,一次席捲歐洲的熱浪,共造成超過3萬人死亡,其中法國死亡人數接近1.5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復旦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覆蓋我國272個城市的研究表明,2013-2015年期間熱浪可使居民的死亡風險增加7%。

  據介紹,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郭玉明教授結合人口變化,對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熱浪與超額死亡的關係進行風險評估。研究結果顯示,與1971-2020年間相比,2031-2080年間,在RCP8.5(在IPCC第5次評估報告中設置的一個溫室氣體濃度很高的情景)排放情景下,中國因熱浪所導致的超額死亡可能增加35%。

  高溫是呼吸、神經等系統疾病的誘因

  高溫是呼吸、循環、泌尿、神經等許多系統疾病的誘因,其中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更易受熱浪的影響,增加人群發病風險和疾病的死亡風險。

  “正常人體內,産熱和散熱過程保持相對平衡,以維持體溫相對穩定。高溫熱浪下,人們健康受損最直接的表現為中暑。”張瑛琪説。

  熱射病就是中暑的一種。張瑛琪介紹,中暑是指人處於熱環境中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導致的臨床症候群,由輕及重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其中,熱射病最嚴重,死亡率高達60%。熱射病發病早期,患者會出現大量冷汗,繼而無汗、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嚴重者可産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什麼人容易中暑?據介紹,和普通人相比,身體素質較差的人容易中暑,因此在炎熱的天氣裏要特別注意。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容易中暑。孕産婦因為懷孕或産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長期逗留在通風不暢、溫度較高的室內環境中,也容易中暑。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差,容易中暑。

  雖然隨著生産生活條件改善和公眾防範意識增強,近年來醫院接診熱射病人數不斷減少,但專家認為,仍需警惕極端高溫條件下熱射病患者增多,以及普通中暑患者因處理不當而發展成熱射病病人的情況。

  在專家看來,當前公眾對中暑還存在不少認識誤區。“比如,有的人認為中暑很常見,不至於有生命危險。”張瑛琪認為,普通中暑發展為熱射病需要一個過程,如中暑後還繼續暴露在高溫環境中,症狀將會加重,一旦發展為熱射病,進入昏迷狀態,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還有人中暑後習慣用一些土辦法降溫,比如刮痧等。對於一些症狀較重,尤其是已進入昏迷狀態的中暑病人,如不及時送醫救治,往往會耽誤最佳救治時間。

  中暑的處理最關鍵是迅速降溫,對於熱射病患者更是如此。如果發現中暑跡象,要迅速撤離高溫環境,多喝一些有鹽分的飲料,也可以在額頭、太陽穴部位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藿香正氣水等。張瑛琪建議,如果發展為熱射病,應及時送醫救治,醫院將採取多種方式幫助患者實現體表降溫和內臟降溫,並開展對症治療。(河北日報 記者王璐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